德文版《西游記》譯者:林小發
德文版《西游記》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游記》爆紅網絡
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借其翻譯的《西游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
林小發1968年生于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
翻譯了17年
被認為像《魔戒》
引起更多中國讀者關注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編輯王蕾,將德語版《西游記》的開頭部分,回譯成現代漢語,發在微博上:“有一首詩說: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萬物模糊,橫無際涯/誰都沒有見過那時的景象……”
中文版《西游記》的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不小心當了一天網紅”,王蕾說,微博里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某本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游記》,有些像《魔戒》作者托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鉆》。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游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征,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中國讀者的反應,林小發根本沒料到,“但現在想想當然也不奇怪”。
林小發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游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盡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游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與其說犧牲了長達十七年的時間,不如說是在不知覺地挖掘一個莫大的寶藏,一個不朽的精神世界。”林小發寫道,“譯本出版了之后,我從許多讀者的反饋得知,小說在這些方面的寓意得到了有效的傳達,對此我深感欣慰。”
1968年出生的林小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來得很突然。1983年,中國廣西的一個雜技團訪問比爾,林小發被介紹冊上的中國字迷住,開始自學中文。
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游記》。
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游記》的“正路”思想。
2016年10月,全本《西游記》首次以德文出版,由德國Reclam出版社以布面精裝的形式推出,售價高達88歐元,引起不少關注。將其回譯成中文的王蕾表示,“這段開頭看德語版,一晃神還以為在讀《創世記》,太流暢了……”
經過了解,該車司乘人員是濟源五龍口景區的演員,正要下鄉去演《西游記》,沒想到剛出門就被交警攔住。(六)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在車把上懸掛物品;(七)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
考個中央音樂學院真不容易,網友們自嘆弗如的同時,記者也咨詢了藝術類高校的專業人士。專業人士表示,2017年的藝考連報名都沒開始呢,而且音樂類專業的視聽練耳,多半以考官播放音樂,然后讓考生自己標注音樂的節奏的形式來進行,直接“登登”來標節奏,顯然不夠專業。
近日,記者從駐馬店嵖岈山風景區了解到,“西游記之蝦鬧嵖岈”將于10月1日-10月7日在嵖岈山風景區盛大開幕,屆時將舉行免費吃龍蝦比賽贏獎品等活動。
已有不少一線女演員拋出橄欖枝,具體人選還待片方及導演進一步確定。
談及這套書, 猴哥直言基本上是原汁原味,“有些糟粕或者迷信類的, 我們就給它去掉, 基本上保留吳承恩原著的精髓。” 其實六小齡童不是只演了孫悟空, 他還演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連城訣》里的反派鐵干等。
86版《西游記》曾經是一代人的回憶,演員們當年男的帥氣、女的貌美,然而歲月無情,三十多年過去,演員們現在的樣貌如何?來看看演員們的近照吧。
鐵牛原名楊錫業,男,1922年出生,山東掖縣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
永遠的“彌勒佛”,一路走好!
今天晚上,著名演員六小齡童發布微博,稱在86版《西游記》中彌勒佛的扮演者鐵牛老師離世。
騰訊娛樂訊 近日,知名博主“北京冬雨”曝光了一組86版《西游記》豬八戒“媳婦”扮演者魏慧麗的近照。魏慧麗,山東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荀派傳人。且扮相俊美、嗓音甜亮、嫵媚灑脫,被稱為戲曲、影、視三棲演員。
信息時報2月25日報道由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指導,文化部中國藝術節基金會、中國藝術家協會、教育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國教育事業促進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11屆德藝雙馨頒獎盛典”,于昨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西游記128個你沒注意到的事實,又長見識了!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發英文先導預告,不一樣的西游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