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訊(記者李升)3月16日,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對城關區張掖路東麗大廈A座1401室、西固區莊浪路曉宇火鍋城地下室等6個以推介保健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的窩點進行了查封。3月20日,蘭州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案件調查偵破情況進行說明。
名為推介保健藥品實為非法集資
今年1月以來,經偵支隊主動出擊,對租用高檔寫字樓向老百姓推銷理財產品、保健品實施犯罪的行為保持高度關注。3月1日,經偵支隊民警發現位于城關區張掖路東麗大廈A座1401室的蘭州柏瑞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經常聚集老年人的情況后,立即組織民警調查。
經半個多月的調查,警方基本掌握了該公司組織架構、運作方式、經營窩點,明確了該公司是以推介保健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3月16日,經偵支隊組織民警對城關區張掖路東麗大廈A座1401室、西固區莊浪路曉宇火鍋城地下室等6個以推介保健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的窩點進行了查封,蘭州柏瑞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某某、蘭州市西固區祥瑞精品養生堂法定代表人楊某等46名公司員工全部帶回審查,現場查扣“金微礦”、“礦寶”等保健藥品5000盒(瓶),收繳現金20.96萬元,并對正在聽講的投資群眾300余人進行了法制教育和遣散。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陳某某對自己成立蘭州柏瑞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蘭州天運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蘭州正興事務科技有限公司、蘭州天順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伙同犯罪嫌疑人楊某(女,蘭州市西固區祥瑞精品養生堂法定代表人)和薛某某(男,蘭州天運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在蘭州市城關區、西固區租用寫字樓,以召開推介會銷售“金微礦”、“礦寶”等保健藥品為名,采取購買保健藥品入股公司股份進行分紅的方式騙取老年人錢財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統計,截至案發,陳某某、楊某、薛某某等人已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929.6萬元。而銷售所謂治療高血壓等病的“金微礦”、“礦寶”等保健藥品均為“三無產品”。
大打“感情牌” 投資者均為老年人
據辦案民警介紹,這幾家公司以推介宣傳所謂的“三無”保健產品為載體,通過銷售保健品為手段,采取入股分紅高額回報的方式,吸引投資者的注意,承諾的利率回報高達每月10%。起初發展客戶時,以每份8000元(4瓶裝)進行銷售。客戶逐漸增多后,以每份(4瓶裝)9200元進行銷售。銷售完成后,每個月承諾給客戶返還利息為8.9%—10%不等。購買一份產品即成為一星級股東,最高為九星級。以一星級股東為例,購買一份產品后,每個月向客戶返還800元。購買兩份產品,每個月返還1760元,依此類推進行非法集資,以這種方式針對特定群體進行利誘。其間,公司還專門組織人員調查老年人的家庭情況,包括子女工作單位、教育程度、房產等詳細信息都逐一進行登記,然后再根據這些情況進行入戶調查,推銷自己的保健品。
經偵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傳統非法集資案件不同的是,這幾家公司不簽訂任何合同協議,均以銷售保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手段更隱蔽,更不易被發現,且幾家公司返還利率比率為近幾年來警方查獲的非法集資案件中最高的,可見其誘惑性和欺騙性極大。
該負責人表示,該案件主要有以下特點:通過調查發現此次上當受騙的對象均為老年人,且絕大多數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生活孤單;老年人對藥品保健品知識缺乏,根本無法判別是否對健康有效;老年人對高回報的趨利性。
該負責人強調,這些公司還大打感情牌,經常組織這些購買了產品的老年人進行餐敘,舉行集體活動,溝通感情、噓寒問暖,購買了產品后,公司還附送雞蛋等生活用品、食品。其中,最具誘惑性的一款產品被公司銷售員虛假宣傳包裝成一款能夠治療心血管、消化系統、內分泌、呼吸系統等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再加之銷售員虛假關心式的鼓動,讓這些老年人信以為真,導致已經受騙的老年人又發動身邊的人購買產品。
目前,犯罪嫌疑人陳某某、楊某、薛某某等3人已被刑事拘留,43名公司員工全部錄入到全國經偵高危人員名單庫。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親愛的老伴和孩子們,你們要保重身體,照顧好小孩子們……”看著父親留下的遺書,家住市南區的陳女士不禁潸然淚下。更令一家人揪心的是,老人在家里留下了一封遺書,一家人頓時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于是趕緊報了警。
在調解后的第二天,消費維權協調員和王老先生再次來到位于聯盛大廈的今易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見到了負責人盧志勇。可沒想到,盧志勇卻不愿協商解決問題。那么,王老先生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0月30日,長沙市中心醫院,醫生展示周師傅泡水喝所用的“藥材”。10月28日晚,因為嗜睡、嘔吐加重、全身乏力,女兒將周師傅送到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丁寧詢問周師傅家屬后,得知周師傅用某類“藥材”泡水喝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老年人適當的吃一些養生保健品對于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卻把保健品當飯吃,這樣的話不僅不會對身體有好處,反而還會帶來負擔。以上就是關于老年人正確看到養生保健品的幾個方面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到保健品的真正功用。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療疾病。近兩年,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整頓保健品市場,不斷曝光違法行為,但市場中魚龍混雜的現象仍十分嚴重。
家住福田區梅林的易奶奶今年80歲,她的老伴古大爺也已是90歲高齡了,除了一些小毛病,平日里二老身體還算硬朗,本以為能幸福安穩地度過晚年,誰知從2012年開始,二老開始被人忽悠購買各類保健品,并逐漸沉迷其中。4年間,他們將這些年辛苦積攢的60余萬元退休金花費殆盡,換來的是一屋子”沒什么作用”的保健品。
正在跟老人介紹產品的中年男子自稱姓康,是這里的負責人,也承認向詹女士的大伯銷售過“福達平”。工商人員陳忠心現場查詢后獲知,苗女士所說的公司名稱為“鄭州奧索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登記地址在“金水區紫荊山路8號2單元”一高層房間內。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騙人的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
老年人口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子女一般都是在外打拼,留下老人獨自在家。
聽信電話推銷,漢中81歲退休教師王大媽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來,花16萬元買回一堆保健品。
21歲的廣西女孩小麗為了美麗,平時常吃一些具有美顏、瘦身等功效的產品,還經常多個保健產品一起吃,2年多從未間斷。后患上嚴重胃潰瘍。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騙子將目光鎖定到老年人身上,其中用保健品忽悠老年人成為主要模式。
72歲的王大媽,平時省吃儉用,為了健康,偏愛購買各種保健品,在她家里大大小小13個紙箱子里裝滿了這幾年買的部分藥品,總共有30多個品種,投資近40萬元。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老年人成為最易被騙人群。王大媽在健康產品上投資40多萬元,還從親戚那里借了幾十萬。不 法商家忽悠老人四大招:第一招,洗腦營銷。打著免費體檢的幌子,在體檢報告上做手腳,嚇唬老人掏錢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