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3月6日電 以個人關系或花錢購買等方式,獲得學生姓名及家庭聯系電話,并向家長推銷教育培訓業務……3月6日,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寧波余姚2家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因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被余姚市市場監管局分別處以罰款5萬元。
事件要追溯到2016年暑假,余姚市梨洲市場監管所組織人員對轄區教育培訓機構開展檢查,在余姚市南雷路一家培訓機構,檢查人員發現有幾名工作人員正為中小學生輔導功課,而另有幾名工作人員正忙著打電話推銷培訓業務。
“當時桌面上攤著大量印有學生與家長個人信息的書面材料。”現場檢查人員介紹說,這些書式材料多為表格打印件,內容涵蓋學生姓名、班級、性別、宅電、監護人手機、現居住地址等,另外還有備注欄,上面記錄有“無人接聽、有意向、與孩子商量”等內容,從備注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已撥打過。
接著,檢查人員在不遠處的萬年橋路的一家培訓機構也發現了類似一幕。在現場,檢查人員查收到數千條學生個人信息,另外還發現上千份印有培訓學生作證明的廣告宣傳單。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很明顯,上述兩位經營者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屬違法行為。”檢查人員當即在現場對這兩家培訓機構負責人徐某和沈某展開詢問筆錄,并查扣了兩家培訓機構全部的學生信息資料、宣傳單。
經查實,萬年橋路培訓機構負責人沈某,通過以前的同事關系于2016年6月初獲取了4000余條學生個人信息;南雷路培訓機構負責人徐某則于2014年5月花800元購買了紙質個人信息約10000條。
而在萬年橋路培訓機構發現的廣告宣傳單,則是沈某通過淘寶自行印制,共2000份,內容除了常規的課程、價格,還有機構內27名學生所在年級、輔導科目以及輔導前后成績提升對比等內容,以提升形象、拓展生源。
最終,余姚市市場監管局認定兩家培訓機構“非法取得他人個人信息且未經他人同意用于營銷獲取個人經濟利益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受保護權”,分別處以罰款5萬元;對萬年橋路培訓機構利用培訓學生名義作證明發布非法教育廣告的行為,另處罰款300元。
3月3日,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公安局通報一起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25億條,犯罪鏈條橫跨全國數個省市,9名嫌疑人被抓獲。
個人信息泄露嚴峻性不斷升級,販賣“黑市”日益猖獗。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數據大量來自“內鬼”和“黑客”渠道,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從銷售渠道端追查非法交易,遏制“黑產”泛濫。公民隱私被嚴重侵犯以及多行業個人信息數據非法暴露在互聯網當中,反映了我國數據安全管理仍存在大量薄弱環節。
隨著人們頻繁使用快遞,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會暴露在包裹的面單紙上,記者了解到,快遞行業目前已經開始使用一種“隱形面單”,上面不顯示用戶手機號和地址。
本報平頂山訊日前,平頂山警方偵破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先后抓獲19名犯罪嫌疑人。至此,專案組民警成功偵破了這起涉及公民個人信息1100余萬條、非法獲利350余萬元的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9名,搗毀窩點7個,扣押作案電腦21臺、手機25部、銀行卡10張。
記者從重慶市巴南區檢察院了解到,32名涉嫌非法購買412萬條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近日被檢察機關起訴。檢方提醒,不僅是出售公民信息,購買他人隱私類信息、嚴重影響他人工作生活的,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此案中,包括銀行職員、電信人員、快遞公司職員、航空售票點負責人等,成為信息泄露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參與“成新”專線偵破的沈陽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刑警大隊案審科副科長孟慶輝證實,張某文在手機定位圈的影響力很大,只要找到他,基本都能達到目的。
該案涉及的公民個人信息種類繁多,涉及銀行信息、民航信息、上網信息、快遞信息等10余種個人信息,衍生電信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等多種下游犯罪,危害十分嚴重。犯罪嫌疑人韓某某于2015年成立“商務調查公司”,從犯罪團伙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用于實施“找人、婚外情取證”等違法犯罪活動。
核心提示 日前,周口市沈丘縣的劉先生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反映,他在一次辦事中意外查詢得知,登記在他名下有4輛車,這讓他焦躁不安,擔心因此上當受騙或遭遇其他損失。至于4輛車的信息是如何登記在劉先生名下的,晉所長表示,事發在2013年,他是2014年才到車管所上班的。
海淀法院審理后認為,6人均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楊某、徐某等有期徒刑1年3個月至半年,及緩刑2年至1年不等,各處1.5萬元至5000元不等的罰款。后徐某伙同物業公司的李某等三人,非法進入物業公司的電腦,竊取業主信息4000余條,并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被告人歐陽某。
如果不是8月19日的一通電話,18歲山東女孩徐玉玉在幾天后就可以到南京郵電大學報到了。進群不久,一連串的消息便彈出來,群內成員開始出售“湖南會計考試、江蘇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生的數據,2016年全國執業醫師考試考生數據”等個人信息。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游仙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份。江某還交代,他是通過微信從一個叫“數據銷售中心”的網友處購得這些“征信名單”的。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游仙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份。
河北秦皇島海港區臨港物流園區一家快遞公司內,快遞員正在分揀快遞包裹。“因此,快遞實名制的推動,需要我們建立起一整套相關制度來規范快遞行業,這包括確立相關責任以及完善追責機制。” “就目前而言,我們可以通過設立權限的方式對快遞實名制下的公民個人信息進行有效管控。
一位乘客乘坐210路公交車,將一個黑色提包落在了車上。210路公交車王車長告訴記者,據初步統計,包里有農業銀行銀行卡、身份證復印件五六十張。銀行大堂經理說,別人僅有銀行卡、身份證復印件,不可能通過柜臺、ATM機來盜取錢。
根據《報告》,近一年來中國網民因信息泄露、詐騙信息等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其中,約4500萬網民遭受的經濟損失超過1000元。”李欲曉說,當前中國網民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意識都不充分,這給個人信息安全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