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聊天沒用表情,
你可能聊了假天……
你知道微信平均每天登錄的用戶是多少嗎?
7.68億!
這其中,有超過50%的用戶都會使用系統默認小黃臉。
而系統默認的小黃臉里,
有這樣一款表情格外受人喜愛。
“雖然很難說出[捂臉]具體代表什么意思,但這個表情確實表達了不少人的新心聲。”
——by微信表情團隊
自從2016年11月橫空出世以來,[捂臉]以它豐富的情感內涵,委婉的表達方式,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捂臉]這個表情是怎么來的?
最初,設計師只是覺得微信日常小黃臉表情一直沒有更新,便試著尋找靈感更新一下。
過了一段時間,設計師們發現[捂臉]這個表情高頻出現在個人收藏包中,于是他們開始想怎么做一個有趣的[捂臉]表情。
眾多捂臉表情
所有的[捂臉]表情都有一個共同點,用于掩蓋真情實感:
和“笑哭”一樣,[捂臉]都表示“邊哭邊笑”。但不同于“笑哭”,[捂臉]更側重于表達“無奈”“尷尬”等情緒,符合當代年輕人喜好調侃和自嘲的習慣。
遇到好事了,捂臉…
遇到壞事了,捂臉…
認錯誤的時候,捂臉…
太尷尬了,捂臉…
……
[捂臉]表情的人物原型是周星馳
周星馳影片中常出現一些夸張搞笑的“捂臉”動作,用來表示“冇眼睇”(粵語:冇眼睇=沒眼看)。微信表情制作團隊中有一名廣東80后設計師,他非常喜愛星爺夸張搞笑的“捂臉”動作,再加上他本人就是一個特別喜歡做“捂臉”動作的人。于是,經他親自操刀制作的[捂臉]表情就這么誕生了。
[捂臉]表情共經歷五次改版
經過5次改版,捂臉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你最喜歡哪一款?
作為“最受歡迎”的“新表情”,
盡管“捂臉”出現在倒數第二頁,
大家還是不厭其煩地把它翻出來。
你呢?
[捂臉]大家族
和[捂臉]一起誕生的,還有其他五個小黃臉表情系列,它們的設計經歷了將近5個月,由三四個設計師共同參與完成。
從左到右分別是:[嘿哈][捂臉][奸笑][機智][皺眉][耶]
這幾個表情一經推出,深受用戶喜愛,迅速火遍微信、朋友圈。你知道其它表情出自哪里嗎?
[嘿哈]表情,源自于“魔性小人”系列表情包
這么一改,是不是覺得很像了?
最初到[嘿哈]時,這表情仿佛在說:“吃我一計耳光”或是“你打不到我,你打不到我”,帶著洋洋得意、耍小聰明的感覺。
[奸笑]表情原型來自貼吧表情[滑稽]
[奸笑]表情設計來自百度貼吧,它是貼吧里“最”火的表情。
[滑稽]表情一經推出,瞬間火遍全貼吧。流行到什么程度呢?很多網友在沒有[滑稽]這個表情可以使用時,甚至會在回帖后面加一個[手動滑稽]。
和[捂臉]一樣,[滑稽]所表達的那種復雜的情緒也很難說清楚……
[皺眉]“或許”出自表情包[皺眉小女孩]
有網友認為,[皺眉]表情出自表情包“皺眉小女孩”,就是她↓↓
但小編認為,“皺眉小女孩”表現了一種“心情復雜”的情緒,但微信中[皺眉]這個表情更表達出一種“委屈”的心情。你認為呢?
剩下的2個小黃臉,[機智][耶]:
小編沒有查到來源,有聰明的小伙伴來說說,你認為這兩個表情的原型是什么?
無論是“斗圖”還是“表達情緒”
表情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最喜歡用的表情是哪個?
(原標題:寧波阿姨專門上培訓班學用微信,沒幾天就被女兒屏蔽了朋友圈) “好不容易學會用智能手機,春節加了女兒的微信,沒想到她把我屏蔽了,想想也挺難受的。和劉阿姨的女兒一樣,在寧波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許小姐在加父母微信一段時間后也把他們“拉黑”了。
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時節,免不了多發幾條朋友圈,但是,還是要遵循一定的準則,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這類信息在不掌握真實情況前不盲目散布、轉發,不然可能會引發恐慌,或被編造成謠言轉發、擴散,產生負面效應。
1月10日上午,記者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相關人員處了解到,“殺醫”朋友圈發布者系95后小伙子,事后到醫院給醫務人員寫了道歉信。
廣東惠州鐵路公安處12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廣東龍川縣兩名年輕小伙子為將自己的“炫酷照片”發朋友圈求點贊,竟然冒險在繁忙的京九線鐵路道心上擺各種姿勢,幸好在被巡邏至此的鐵路民警發現,沒過幾分鐘,一列火車呼嘯而過。
浙江余杭發現良渚遺址,美輪美奐的玉器,巨大的城址,宮殿區、內城、外郭城三重結構,顯然已經達到很高的文明水準。上述種種,表明在距今4000年前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氣候異常、災害頻發、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大范圍文化衰變。
”12月28日,家住淇濱區陽光美邸小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母親每天都在朋友圈轉發各種心靈雞湯”和謠言。家住淇濱區的58歲的劉先生,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也不是打開收音機聽廣播,而是拿著手機刷朋友圈。
日前,云南某高校學生梳理的“在學校,最讓你藍瘦香菇(網絡用語,意為難受想哭)的十件事”中,“革命友誼變成了投票、轉發、拉粉絲”名列第七。
凡12.6-12.10號轉發(微信、微博)該圖文信息3天以上(同一賬號)并發送截圖和您詳細信息(姓名、聯系方式)至鄭州東方女子醫院公眾平臺,即可參與活動領取馬景濤粉絲見面會門票及活動禮包一份(每人限使用一次)。
“有學校的家長反映,昨天下午放學時,有學生遇到開小車的向小學生問路 ,并拿出100元感謝費 ,讓小孩上車帶路 。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或是老師,他們均表示,并沒有親眼看見有此事發生,信息只是來自朋友圈。
如果在30年前微信就有了 當時的河南人也都玩朋友圈 那會是什么樣的呢
很多人都喜歡在朋友圈刷屏曬照,曬自拍、曬美食、曬旅游……最后收獲朋友們一致點贊,留下美好的回憶。根據劉先生母親在朋友圈所發的照片,他們很快找到了劉先生母親所在小區,樓下緊挨著停放的兩輛車就是劉先生的母親經常在朋友圈里曬的,于是,他們下手了。
醫院要求員工關注醫院的5個公眾號,加滿5000名微信好友,每天轉發公號內容并發布至少2條原創朋友圈,“每日發布一條和醫院有關的朋友圈,內容包括醫院設備、醫院療法、病例、醫患關系、員工風采、醫院環境等。
原來,譚先生每周都會給朋友發“點贊”紅包,金額為1.8~18.8元不等,到目前已發出六千多元,他說,這么做“主要是怕在朋友圈被遺忘”。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學校探望,誰知卻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你們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過這樣一篇堪稱“聲淚俱下”的文字《我們如此深愛兒女,他們為何不“愛”我們?》,文章作者龍建剛記錄了自己的老友在國慶假期探望獨生女兒,送去驚喜反遭女兒冷落的故事,引發了網友們的大討論。
記者在網友提供的李某朋友圈截圖中看到,李某曾將幼貓塞進薯片罐中、浸入水中,甚至將貓四肢捆綁并倒掛,聲稱“不守規矩就得懲罰”。該校一名工作人員稱,已將情況上報學校領導,等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