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注意!"房地產稅"快來了!2017年房價終于要跌了? )
日前,國務院出臺《關于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其中明確提到“支持各地區在房地產稅、養老和醫療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與熱議。
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確定了房地產市場向著打擊投機、防止熱炒的方向推進。曾經被認為是降低房價的“利器”房地產產稅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一時間,不少人開始著急了,2017年樓市難道是要變天了?
房產稅和房地產稅一樣嗎?
關于房產稅和房地產稅的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從2011年至今,每一次房價暴漲都會掀起房產稅的大討論。但討論的多了,很多人連房產稅和房地產稅都混淆了。
事實上,在我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中,并沒有房地產稅這一稅種,但有名稱相近的“房產稅”。房產稅開征于1986年,適用范圍較窄,僅限于單位和個人的經營性房地產,對個人住房則實行免稅,因此對百姓生活基本沒有影響。
而房地產稅,則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系的稅都屬于房地產稅。包括房地產業營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等。簡單一點說:“房地產稅”包含了“房產稅”,范圍更大。
從最直觀的感受看,房地產稅的征收增加了個人持有房屋的成本,無疑和百姓生活與利益息息相關,為此備受關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兩年國家正式文件或相關主管部門的言論中,都是使用“房地產稅”這個概念。“房產稅”似乎已退居二線。
那么,房地產稅在2017年是否全面推行呢?按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的說法,本屆人大任期到2017年底,因此,預計房地產稅法最快將在2017年底前通過,慢的話可能會在2017年底提交審議,在下一屆人大任期內通過。
房產稅能否成降房價利器?
房地產稅作為最近一年大家討論地最為激烈的話題。普遍都認為房地產稅的出臺有利于控制房價,這個深得民心的觀點,讓百姓對房地產稅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我們通常對于房產稅能夠抑制房價上漲的解釋是:有了房地產稅,持有多套房的成本將大增,準備購買多套房子的投機者躑躅不前和已經擁有多套房的投機者倉皇拋售。這樣一來,相當于增加了供應減少了需求,而一項商品供應量增加需求減少勢必引發它降價。那么,房地產稅究竟能不能夠抑制房價上漲呢?
在這個問題上,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則沒有樊綱般樂觀,賈康表示,如果說房產稅跟房價沒有關聯,這個觀點不成立,稅負在住房的保有環節從無變有,會影響、引導方方面面有關主體的經濟行為及選擇,進而影響房價。賈康指出,房地產稅必須和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資制度一起綜合考慮。所以不能說房地產稅這一因素決定了房價。所以,指望房地產稅降房價的,該醒醒了。
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影響商品的價格只有兩個根本因素:一是供求關系;二是貨幣供應。所謂供求關系,即某項商品需求多而供應少,則價格必定上漲;需求少而供應多,則價格必定下跌。所謂貨幣供應,即印了過多鈔票的時候,鈔票就不值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通貨膨脹,這個時候所有的商品都會不同程度地價格上漲。
那么,開征房地產稅,是影響供求關系還是影響貨幣供應呢?不用說,肯定不是貨幣供應,因為能夠影響貨幣供應的,其實只有央行的印鈔機。那房地產稅真的能夠象人們所期望那樣,能夠改變整個商品房市場的供求關系嗎?答案顯然是不能,因為新房、二手房和租房三大塊構成了整體房地產市場。在房產剛性需求占據市場主導的今天,由于房地產稅的征收而可能釋放出來的一點存量房產,真的不足以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
2017年,房價會下降嗎?
2016年,全國多個城市房價出現快速上漲,隨后而來的便是多地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下,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穩控房價作為調控目標。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南京、合肥等二線城市近期都曾表態,要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維護樓市健康穩定。比如,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表示,2017年北京市樓市調控目標是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房價環比不增長;深圳市則堅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投資等手段,有效降低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影響;南京市市長繆瑞林也表示,通過落實穩控房價措施,擴大供地規模,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市場預期2017年樓市調控將不斷加碼,業內普遍表示,未來中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持續收緊將是大概率事件,經梳理發現,目前,北京、廣州、重慶、青島、杭州、大連、珠海、天津等城市房貸政策相繼收緊,北京、廣州、青島、大連、珠海等城市首套房的利率全面或部分調整為9折,其中,杭州部分銀行首套房利率已提升至95折,重慶首套房貸利率由8.5折利率優惠改為基準利率。未來隨著隨著調控力度的加大,樓市的監管將會更加嚴格,預計今年樓市或出現持續降溫和房價回落。
來源:中金在線
地價達到熔斷價格后,進行網上一次性競綜合房價,按報價最接近房價平均值原則確定土地競得人,土地競買人報價低于房屋成本指導價視為無效報價。
在經歷了2016年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的再一次瘋漲之后,國內的房價已經高到了令買房人頭昏目眩的地步。在這個節點,選擇去哪里買房,買哪個地段的房子,是一個讓買房人十分頭痛的問題。
鄭州市國土部門未給出明確答復,河南商報記者隨后在鄭州市委宣傳部得到證實。河南商報記者查詢得知,在這些觸動熔斷地價的競拍地塊中,轉入競綜合房價后,成交時,有的綜合房價遠低于熔斷樓面地價,有的略高于熔斷樓面地價。
報告中說,堅持規劃引導,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加快構建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自主購買與市場租賃相結合的住房體系,支持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中國物價走勢》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CPI全年大約上漲為2.3%,PPI和PPIRM全年分別上漲2.4%,CPI走勢上半年平穩,下半年漲幅有所上升。
2016年第四季度也被業內人士稱為鄭州限購季。限購也限了部分剛需 年后租房市場或更火爆 1月11日,鄭州市西區房管局5樓,鄭州市房屋租賃市場管理處辦公室內,兩位工作人員正在統計鄭州市房屋租賃電子地圖區域價格一覽表。
1月10日,鄭州市房管局發布2016年12月房地產市場數據分析,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環比上漲685元/平方米,達到10445元/平方米,重回“萬元時代”。
1月10日,鄭州市房管局發布2016年12月房地產市場數據分析,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環比上漲685元/平方米,達到10445元/平方米,重回“萬元時代”。
即將過去的2016年,你都關注了哪些熱點?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大數據可以把這些散落的答案碎片,匯集成圖,并將具有共同熱度的話題凸顯出來。
在全國主要城市出現房價漲速下降的情況下,鄭州也不例外,11月份,鄭州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出現大幅度下降。
近日,人民日報記者獨家專訪萬科總裁郁亮,請這位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的領航者盤點他眼中的樓市2016。
11月份,鄭州市區商品住房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9760元,比10月份降了693元,環比下跌6.63%,創下5個月以來的新低。
11月份,鄭州市區商品住房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9760元,比10月份降了693元,環比下跌6.63%,創下5個月以來的新低。
12月12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鄭州市區商住房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9760元,也是8月份市區房價每平方米漲到1萬元后,4個月來首次跌破1萬元關口。
12月12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鄭州市區商住房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9760元,也是8月份市區房價每平方米漲到1萬元后,4個月來首次跌破1萬元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