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廈門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工程近日完成竣工預驗收,標志著這項綠色創新工程具備了通行條件,將擇期向社會開放。近日,本報記者在全長7.6公里的空中自行車道上“搶鮮”體驗,感受到了“空中騎行”的獨特魅力。
這是一條空中綠色長龍,不僅因為橋面的主色調是綠色,更重要的是,它將滿足廈門市民對于安全、綠色出行的期盼,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又一生動實踐。
不僅在空中架設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設計是全國首創,這項工程在建設中,還創造性地運用了多個國內和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工藝,最終呈現出一個“顏值高、質量硬、功能優”的公共產品。在項目建設指揮部的有力協調指揮下,在建設單位廈門市政集團、廈門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的全力推進下,在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這項工程從進場施工,到主線完工,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期間還經歷了“莫蘭蒂”臺風重創廈門,又一次展示了“廈門速度”。
【數據】
“空中自行車道”是一個獨立的騎行系統,自行車道采用鋼箱梁結構,主要沿BRT兩側布置,懸挑于BRT中段位置。起點位于BRT洪文站,終點設在BRT縣后站,全長約7.6公里。全線包含11處出入口,分別為瑞景-加州廣場、瑞景中學、忠侖公園、呂嶺路、市政大廈、后坑、仙岳路、金湖路、政務中心-雙十中學、枋湖北二路、縣后,其中,有6處出入口和BRT站點銜接,3處與人行天橋銜接,4處與建筑銜接。
除了和BRT接駁,示范段全線將與11個普通公交站點接駁,未來地鐵建成后,還將與2個地鐵站點接駁。此外,每個出入口都設置了停車平臺供自行車停放。
“空中自行車道”為單側單向兩車道,凈寬2.5米,總寬2.8米;合并段為雙向四車道,凈寬4.5米,總寬4.8米。全線共建設了7個平臺,共設置了355個公共自行車停車位和253個社會自行車停車位,每個平臺都配備了自行車調度升降梯。
“空中自行車道”是鋼結構橋梁,使用的鋼材料3萬多噸,其中欄桿使用的鋼材料總長度達到28公里,相當于廈門北站到達鼓浪嶼。鋼材料在各個方面性能優異,搭配白色環保油漆,表面可有效防腐25年,鋼梁表面鋪裝的8毫米新型耐磨防滑的綠色晶鋼樹脂復合材料,防水、耐熱、耐摩擦,材料環保可持續。
以人為本創新發展
在機動車數量激增、道路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廈門要如何科學提升城市韌性交通,緩解道路擁堵,方便市民出行?
從不斷臻于完善的空中自行車道上,可以窺見廈門市委市政府給出的答案。那就是,通過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釋放出更大的城市交通資源,打造集約式交通空間布局,推動綠色低碳出行,從而實現精明增長和緊湊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度是最好的角度。
從BRT洪文站到BRT縣后站,蓮前東路——云頂路一線長期人流、車流密集,自行車與其他出行方式在路權的“爭奪”中一直處在下風。
回應市民關切,滿足群眾所需,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舒適度。正是本著這樣的城市建設管理理念,決策者智慧的火花讓全程高架的自行車道應運而生。
在“空中”騎自行車,既能保障自行車的專用路權,無混行、堵塞之憂,又能從高處欣賞城市沿途風光,還可以與BRT系統無縫銜接、有機組合,實現安全、便捷、舒適出行,這就是廈門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規劃設計初衷。
去年7月,市有關部門就空中自行車道規劃向社會征求意見時,人民網就以《多建一些接地氣的“空中自行車道”》為題這樣評論廈門的空中自行車道:“比被一些城市管理者引以自傲的豪華闊氣的機動車道更接‘地氣’。這體現出了城市建設智慧,在城市建設上,把公共利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才能讓城市變得更健康,城市的宜居指數也才能得到大幅提升”。
由此可見,“全國第一”并非刻意打造,而是廈門在城市轉型發展中以人為本創新發展的結果。
空中自行車道還是城市綠色發展的產物。
廈門的著力點,始終沒有離開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低碳始終是這座城市秉持的發展方向。在島內外公共自行車系統快速建設的同時,城市的交通體系、市民的出行理念,已經在悄然改變,而新佇立起的空中自行車道必然將更有力地掀起綠色出行的風潮。
靠前服務高效推進
空中自行車道沿線交通繁忙,越早建成就能越早為方便市民出行發揮作用,就能越早消除對周邊居民的影響。為此,在工程規劃建設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明確,要確保2017年春節前建成。
去年8月下旬正式開工到今年1月下旬完工,這項全長7.6公里的大工程頭尾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
快,當然是一種科學的快,合理的快。合理組織施工,善于運用新工藝,這是廈門重點民生工程建設的法寶。
記者從市建設局了解到,為了讓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工程又好又快建成,市政府成立了項目建設指揮部,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條協調鏈,協調、督促項目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推進項目提速增效。在項目開展前期,指揮部倒排工期計劃,明確各單位工作任務和時限,加強方案設計指導,主動做好審圖和招標等服務,確保了該項目于8月27日前開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指揮部加強跟蹤,深入項目工地現場,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對照計劃督促項目加快建設,確保了項目建設進度按計劃推進。
記者了解到,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沿線共設BRT公交站臺16個,它們分別是:瑞達路站、西三環站、電廠路站、冉屯東路站、嵩山北路站、沙口路站、南陽路站、天明路站、東三街站、文化路站、博物院站、花園路站、政七街站、經三路站、東明路站、中州大道站。
車輛 1689臺,日均運營26萬多公里,車輛數占總公司車輛總數的27%,日均客運量占鄭州公交日均客運量的32%快速公交主線平均運營速度與市區常規公交平均運營速度相比較,平峰期提高了25%,高峰期提高了59%
平峰期提高了25%,高峰期提高了59%。
今年是鄭州快速公交開通七周年,規模越來越大、服務乘客越來越多的同時,快速公交也面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是鄭州快速公交開通七周年,規模越來越大、服務乘客越來越多的同時,快速公交也面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截至目前,鄭州快速公交系統共有運營線路“5主62支”,從開通之日起累計運送乘客12.08億人次,完成運營里程2.53億公里。線路總長度983.3公里,專用道長度113公里,車輛數1689臺,日均運營26萬多公里,日均客運量83萬人次左右。
瑞達路站 西三環站 電廠路站 冉屯東路站 嵩山北路站 沙口路站 南陽路站 天明路站 東三街站 文化路站 博物院站 花園路站 政七街站 經三路站 東明路站 中州大道站 李鈺冰 圖 北 “高大上”的農業快速路中央島式BRT要來了。
3月7日,鄭州市桐柏路中原路BRT公交站臺,一位老太太在候車時突然暈倒,幸虧站臺乘客及時幫助施救并撥打110,老人才轉危為安。
為保障市民農歷正月十五晚間安全順暢出行,鄭州快速公交將采取多項服務措施。
鄭州市隴海快速路地面快車道陸續通行以來,快速公交備受公交一族關注。
為了給堅守運營一線卻無法與家人團聚的公交車長們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七夕節,鄭州公交快速公交公司B1線路的管理人員在七夕前夕特別將遠在老家的車長家屬請到車隊跟車長一起過節。
核心提示:7月21日起,受農業路施工影響,鄭州BRT運營圖將臨時大修改。B1區間正式停用,B2公交農業路段改走東風路,停靠普通站臺。
在農業路上的站臺都將撤銷,包括:農業路南陽路、農業路豐樂路、農業路豐慶路、農業路東三街、農業路文化路、河南博物院、農業路經五路、農業路關虎屯(西)、農業路關虎屯(東)、農業路政七街、報業大廈、農業路東明路。
在農業路上的站臺都將撤銷,包括:農業路南陽路、農業路豐樂路、農業路豐慶路、農業路東三街、農業路文化路、河南博物院、農業路經五路、農業路關虎屯(西)、農業路關虎屯(東)、農業路政七街、報業大廈、農業路東明路。
7月21日起,受農業路施工影響,鄭州BRT運營圖將臨時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