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法微整形培訓機構:5天變醫生,銷售的假藥遍布31個省份)
外行人經過短短5天培訓就能成為“美容醫生”,并敢給愛美人士做微整形注射手術;銷售的假藥遍布全國31個省份,銷售額6000多萬元——浙江麗水市公安機關在辦理一起非法行醫案件時,查處了一個在全國各地非法舉辦微整形培訓班,同時向學員推銷假藥的團伙。
目前,22名涉案人因涉嫌銷售假藥罪、非法經營罪被批準逮捕。
外行人受訓5天就敢做微整形手術
浙江麗水蓮都區警方不久前在網絡上巡邏時,發現有市民投訴:“有人在微信里做微整形廣告,招攬顧客,可能是騙人的。”其發布的廣告顯示,微整形項目有打肉毒素、玻尿酸等,均為注射手術。
警方高度重視,迅速展開調查,隨即在麗水市區一家賓館內查獲了準備給兩位顧客手術的小珠。警方查明:小珠是麗水人,沒有任何行醫資質,只是在2015年8月參加了一個叫“德麗注射美容培訓中心”組織的培訓,培訓時間只有5天。隨后,小珠就回到麗水開始“創業”,注射一針肉毒素收費1500元,注射一針玻尿酸收費1600元。小珠之前已經做過幾次“注射生意”。讓警方大跌眼鏡的是,顧客中還有一名有行醫資質的醫生。
年僅20歲的麗水女孩秦小姐就是非法微整形手術的受害者,她也是在麗水的一個賓館內接受了注射整形,沒想到隨后發生面部肌肉僵化,到上海、杭州等各大醫院進行治療卻沒有改善。
浙江省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負責人介紹,由于施術者本身缺乏相關醫學知識,未經相關專業培訓,手術和操作中出現并發癥和意外事件的概率將會大大增加,如因為非法注射玻尿酸而導致求美者失明的案例不時見諸報端。
“面部微雕大師”非法培訓數千整形學員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個所謂的“德麗注射美容培訓中心”是一家非法美容培訓機構,曾被媒體曝光,隨后又改頭換面,以“中美商學院”為名,繼續在全國各地舉辦培訓班。
“他們在各地辦班,卻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都是在賓館的會議室進行。”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通過舉辦111期培訓,周某某等人至少收取了4000多萬元的培訓費用。”
2016年下半年,麗水警方開展了抓捕行動,行動組在深圳、東莞和鄭州同時開展行動,抓獲“面部微雕大師”周某某等22人,查獲104箱相關器械和藥品,凍結了部分涉案資金、資產。
通過百度查詢看到,這個周某某畢業于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上海醫科大學教授,是國內著名的“面部微雕大師”。而在看守所里他否認了以上對自己的描述并坦言:“沒有,這些只是各方面的包裝。”
負責辦理此案的民警陳國平介紹,周某某原來在一家醫療機構工作,從2012年開始,他伙同楊某、劉某在深圳非法成立了一家美容公司,常年對全國各地的無資質人員進行培訓。其中周某某負責授課、楊某負責網絡推廣、劉某負責銷售假藥。他們通過網絡上的虛假推廣,在全國各地大肆招攬學員,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開辦培訓。直到被公安機關抓獲,他們已經辦班111期,培訓“學員”超過5000人。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微整形都是通過微信傳播,熟人介紹,在小區隨便租個房間,不易被人發現。即使出了問題,顧客不容易投訴,相關管理部門也不容易追查。
非法微整形亂象叢生 亟待加大監管處罰力度
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特別是微整形行業發展迅猛,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相關管理辦法滯后,監管部門職責不清,醫療美容出現管理真空,再加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導致相關醫療事故頻頻發生。
陳國平介紹,通過學員大量推銷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針、美白針、麻藥膏等來源不明的假藥,是培訓機構的另一條獲取暴利的途徑。在培訓班結束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讓學員添加劉某的微信,以便銷售各種整形藥品和器械。“銷售的假藥遍布全國31個省份,銷售額6000多萬元。”
調查表明,該團伙所銷售的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針等美容藥品沒有任何批文許可,根據規定都屬于假藥。整容專業人士認為,微整形實際是一種醫療行為,當前社會上非法進行所謂微整形的情況很多,一些已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尚未經國家批準使用的所謂進口材料通過網絡、微信等渠道大肆流通銷售。
近日,牡丹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破獲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近億元生產銷售女性美容假藥案,沒有藥用成分的假肉毒素、假玻尿酸等美容醫療用品,通過網絡銷售至全國60余個城市和地區。警方查獲涉案假藥5700余支、針頭3100個。
“ 注射玻尿酸 等微整形均屬于醫療美容,只能在醫療機構開展。”杭州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非法行醫之所以猖獗,主要因為違法成本太低。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美容院、美容師被衛生監督部門查到,可能只罰幾千元,比起賺幾百萬元微不足道。而且一個窩點被查,他們能迅速換另一個地方。”
一些監管人員建議,需加大源頭打擊,減少市場上的假藥橫行。同時加強跨部門協調,進行數據共享和聯動查處。此外,應對造成人身傷害的行為從嚴懲處,將有消費者投訴的美容機構列入“黑名單”。同時,嚴禁無資質人員開展醫療美容服務。
記者調查還了解到,微整形本應由衛生行政部門監管,但由于許多微整形在美甲店或者酒店進行,論管轄權又歸工商部門管理。然而工商部門對醫療美容難以界定,且這些非法機構隱蔽性強、流動性高,在沒有充分證據的前提下,工商部門難以有效執法。
12月2日,小劉來到位于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25號的“上城整形”,見到了“夏青”,預約了手術。大河報記者注意到,許玫的經歷并非個例,早前就已有外地媒體對以整形整容為名的“套貸”灰色產業鏈進行了曝光。
確實存在,這位名叫葉問的50歲的河南阿姨擁有魔鬼身材……
確實存在,這位名叫葉問的50歲的河南阿姨擁有魔鬼身材……
最近,23歲的孟女士右眼突然看不見了,急急忙忙趕到鄭州人民醫院就診。“視網膜中央動脈在進入視神經及眼球之前,需要通過視神經硬鞘膜及鞏膜篩板,此處血管狹窄,容易發生栓塞。
說到市區寶珊花園,相信很多泉州人都知道,這是泉州一個比較高檔的住宅小區,里面有很多別墅。愛美人士就診時應慎重選擇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注意查看他們的相關資質,不要讓夸大宣傳的美容效果沖昏了頭腦。
今年10月份,是23歲的葉縣姑娘衛珂(化名)和男友定下的結婚大喜日子。在平頂山的醫院醫生無法確診,衛珂和家人的強烈要求下,9月4日下午6點,衛珂被急忙送到鄭州的一家整形醫院。
“因為美容院操作失誤,玻尿酸被打入鼻子的血管里,經過鼻動脈、眼動脈、頸內動脈返流到腦內,造成腦部血管栓塞。之后,患者又赴上海一家醫院,也得到右眼即將失明的診斷,返回浙醫二院住院治療。《揚子晚報》報道,常州一名21歲的姑娘在鼻子注射玻尿酸后,因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致右眼失明。
之后,患者又赴上海一家醫院,也得到右眼即將失明的診斷,返回浙醫二院住院治療。《揚子晚報》報道,常州一名21歲的姑娘在鼻子注射玻尿酸后,因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致右眼失明。
她提醒學生,每個人都有美的一面,所以整形千萬不能盲目,如果真的決定整形,也一定謹慎選擇有正規執照的醫院。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今年1~4月,該院接診因美容失敗導致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平均每月達18人,比去年同期上升70%~80%。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了解到,因注射美容針引發嚴重并發癥的病例十分常見。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今年1~4月,該院接診因美容失敗導致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平均每月達18人,比去年同期上升70%~80%。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了解到,因注射美容針引發嚴重并發癥的病例十分常見。
23歲的遼寧女孩小晴(化名)經人介紹到一處民房粘睫毛,隨后接受對方推薦,注射1000余元的玻尿酸墊高額頭。
圖上方為小晴眼底的圖像,明顯已被玻尿酸幾乎全部覆蓋,這也是導致其視力嚴重受損的原因。23歲的遼寧女孩小晴(化名)經人介紹到一處民房粘睫毛,隨后接受對方推薦,注射1000余元的玻尿酸墊高額頭。
中新網南京5月11日消息,當日,常州南大街派出所公布因玻尿酸微整形致女子失明案最新進展,警方通過層層追蹤,目前已抓獲五名嫌疑人。” 宋某通過網絡結識了李某和馬某,并支付了近一萬元注射玻尿酸隆鼻。
微微因讓私人為自己注射玻尿酸隆鼻,導致右眼失明。2015年7月,張某到北京一家號稱是中韓合作的整容學校學習相關課程,僅花了5天便“學成”歸來。經鑒定,微微因面部注射導致眼動脈、視網膜動脈、腦動脈栓塞,遺留右眼盲目5等級,已達重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