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訊 小時候從集郵中愛上蝴蝶之美,從此大半個人生都在追逐“蝴蝶夢”。西安七旬老人壽建新近期再出蝴蝶專著。
生病也不忘“蝴蝶夢”
昨日,西安電子城一家屬樓里,72歲的壽建新在老伴的攙扶下蹣跚行走,他的臥室兼書房墻壁、屋角隨處可見懸掛的蝴蝶標本。2004年夏天他突發腦溢血,從學說“1、2、3”開始,他重拾“蝴蝶夢”,堅持至今。今年9月,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世界蝴蝶名錄圖鑒》,書中收錄世界蝴蝶15337種,其中中國蝴蝶2233種。而書中所有蝴蝶種類都來自他多年的集郵和采集制作的標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周堯先生生前的助手袁向群博士稱,該書“填補了我國在此學術領域的一項空白,是我國蝴蝶研究工作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新起點”。更讓袁向群博士嘆服的是,壽建新老人僅憑愛好堅持在該領域不斷探索,最終由非專業人士成為著名的蝴蝶專家。
因集郵與蝴蝶結緣
壽建新告訴華商報記者,上小學時喜歡集郵,而郵票上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捕獲住了他的心,從此一輩子都在追逐著一個“蝴蝶夢”,“經常去鐘樓旁的郵電大樓,只要有蝴蝶的郵票,再難也要買下來”。到上世紀80年代,他收集的蝴蝶郵票多達500枚,品類范圍涉及100多個國家。
收集蝴蝶郵票后,他又開始四處搜集捕捉蝴蝶并制作成標本。一直到生病前,他幾乎每年都有一次或多次為蝴蝶而出發的旅程,足跡遍及省內外,神農架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在這里他還首次發現了全國最小的蝴蝶——小玄灰蝶,成蝶只有人的指甲蓋大小。
“蝶神”唯一的“編外”弟子
壽建新說,上世紀80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一本畫報上看到周堯先生的照片,周堯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終身教授,由于對蝶類研究的突出貢獻,被稱為“蝶神”。于是,他拿著畫報到西農去找周堯教授。周堯教授聽他說特別喜歡蝴蝶時,顯得很高興。當他說要拜周堯為師時,周教授爽快地答應了,壽建新也成為周教授唯一一位“編外”弟子。
此后,壽建新一邊繼續收集郵票,一邊自學蝴蝶專業知識。上世紀90年代,《世界蝴蝶郵票》一書出版,“這是我和周老師合作出版的第一本書”。1991年,壽建新與周堯教授再次合作,出版了《中國蝶類志》,這本專著也被稱為中國第一本蝴蝶百科全書。2000年4月,他在寧陜發現了一種新的虎鳳蝶,為了紀念2008年去世的周堯教授,他將這一新種命名為“周氏虎鳳蝶”。
“蝴蝶夫人”一路支持
“世界蝴蝶分類系統及中文命名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其工作量之大、投入時間和精力之多,是難以想象的。”這是壽建新在《世界蝴蝶名錄圖鑒》的前言寫的一段話。對這段話理解最深刻的莫過于他的愛人賀春蘭了。
談及老伴的“蝴蝶夢”,年過花甲的賀春蘭一臉幸福地說,“他不只把自己給了蝴蝶,把這個家也都搭了進去”。多年來壽建新的背后一直有愛人的默默支持。他收集郵票,愛人幫他整理成集;他搜集蝴蝶,愛人陪在他身邊,幫他做成標本;他寫書,愛人幫他校對、打印……“幫他做事的過程,自己也是一種享受。”多年的相伴相隨,賀春蘭在家屬院里已有了“蝴蝶夫人”的美譽。
壽建新告訴華商報記者,看似自己將畢生給了蝴蝶,但其實蝴蝶給予他的更多,那就是他豐富多彩的人生。
圖為濟南海關查獲的部分走私蝴蝶標本。濟南海關立即成立專案組,兵分幾路,部署加強嫌疑郵包的監控,同時迅速將蝴蝶標本送檢鑒定。與此同時,專案組又在郵件中心陸續截獲來自馬來西亞等國家的4個郵包,申報品名五花八門,但無一例外都是蝴蝶標本。
4月5日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濟南海關日前查獲涉嫌走私進境的蝴蝶標本2800余枚,其中1180枚屬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附錄II保護物種。這是我國加入CITES公約以來,海關系統查獲的最大宗走私瀕危蝴蝶標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