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職業乞丐月入七千超白領,晚上帶酒菜滿載而歸)
泰安一中北臨,一名乞丐躺在地上,來往市民不時地給他施舍一些零錢。
泰安龍潭路和靈山大街交口附近,一名乞討者正在攔車乞討。
衣衫襤褸,流連在車站、商場等人流密集場所,見到這樣的流浪乞討人員,不少市民都會心生憐憫,給他們一些錢財。殊不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屬于職業乞討者,有不少人收入還相當可觀,一個月大約能掙六七千元,超過普通白領。
隨著天氣轉涼,泰安市救助站開始了每周不少于兩次的上街巡查。連續幾次巡查,卻收獲不多,工作人員介紹,主要是因為現在泰安的流浪乞討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職業乞討者,而他們因為怕影響“工作”,都拒絕接受救助站救助。
15日,在泰安靈山大街橋洞子處,一名50多歲的男子站在紅綠燈路口處,每當有市民停車等紅燈時,他就上前去拿著抹布象征性地擦兩下車玻璃,然后向車主要錢。工作人員遠遠喊了一嗓子,男子看了一眼,轉身慢慢離開。“這就是職業乞討者。以前我們一上前,他們撒腿就跑。”工作人員介紹。
青山街一家超市的老板告訴記者,幾個職業乞討者常在他們那一塊轉悠,晚上有時候會來買煙酒。有兩三個人幾乎每天都來他們店里把零錢換成整錢,幾乎每次都能換上二三百元。“這樣算下來,他們一個月的收入要六七千,比泰安大多數白領的收入都高。”
“青山、三里這邊的小旅館,價格便宜離車站也近,那些乞討的有不少都選擇住這邊。”泰安青山社區旅館老板李先生開旅館已經19年了,他見慣了住旅館的乞討者。李先生說,十年前小旅館還沒有遍地開花的時候,他就曾接待過住店的乞丐,那時住賓館的大多是出差的,從穿衣打扮上看不出來哪些是乞丐。
19日晚上,記者在泰安老汽車站跟隨一名乞討者走進了泰安交通賓館附近一條小胡同,眨眼的功夫,乞討者就不見了。“我們這邊住宿的就有職業乞討的,就是因為人多雜亂,才好掩飾身份。”交通賓館附近一家旅館服務員陳女士說,常有客人早上穿著破舊衣服、背著麻袋出門,晚上帶回酒菜在屋里吃喝,有的人退房時穿上好衣服,都沒法和之前的模樣對起來。另外,也有少數乞討者有時會露宿在街頭或者鐵路橋洞等遮風擋雨的地方,目前,隨著天氣轉冷,這部分乞討者也轉向了小旅館。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多討要些錢財,不少職業乞討者可謂費盡了心機。他們中,有的選擇通過攔車或者擦車的方式向車主要錢,有的選擇通過裝病的方式騙取路人的同情,有的則特意扮成學生、“驢友”或者聾啞人模樣,向來往的市民行乞。不過,雖然同為職業乞討者,他們的收入其實差別挺大。
泰安一中北臨,一名乞丐躺在地上,來往市民不時地給他施舍一些零錢。泰安龍潭路和靈山大街交口附近,一名乞討者正在攔車乞討。19日晚上,記者在泰安老汽車站跟隨一名乞討者走進了泰安交通賓館附近一條小胡同,眨眼的功夫,乞討者就不見了。
3月1日,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站,這對帶著孩子乞討的夫婦引起了坐著的白衣阿姨的注意,阿姨覺得可疑,拍照記錄。假扮“落難學生”求助、“絕癥患者”求醫藥費、“殘疾人”乞討等詐騙手法屢見不鮮,本質不過是利用好心人的憐憫之心來騙取錢財。
工人體育場北路,兩位乞討者路邊乞討,并輪流扮成“病人”(躺地者)。到了晚上,這些乞討者結伙回到在海淀區的住處,將乞討來的零錢換成整錢,統一交給兩個年輕的組織者。
很多乞討者是故意偽裝成“重病”進行乞討行騙。
工人體育場北路,兩位乞討者路邊乞討,并輪流扮成“病人”(躺地者)。到了晚上,這些乞討者結伙回到在海淀區的住處,將乞討來的零錢換成整錢,統一交給兩個年輕的組織者。
2014年12月7日,浙江溫嶺市石橋頭鎮的街道上,一名衣著破爛的外來“癱瘓”乞討者身掛放音機,伴著凄凄哀哀的歌曲,以四輪滑板代步雙手支撐著沿街乞討,滑板乞討者的悲慘場景引來許多群眾紛紛施舍。
金大大、王涌泉等資深地鐵乞討者當年曾發動針對“抱小孩的”的“自衛反擊”。王涌泉稱,相熟的資深乞討者們在沿線地鐵站乞討時會相互協商,能否共享各自的地盤,比如,“你可以在我的地盤乞討,我也可以在你的地盤乞討”。
金大大、王涌泉等資深地鐵乞討者當年曾發動針對“抱小孩的”的“自衛反擊”。王涌泉稱,相熟的資深乞討者們在沿線地鐵站乞討時會相互協商,能否共享各自的地盤,比如,“你可以在我的地盤乞討,我也可以在你的地盤乞討”。
近日,不時有自行車“騎友”自稱落難而在鄭州街頭乞討,不少熱心群眾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但也有群眾質疑乞討的真實性。昨天晚上,在鄭州市曼哈頓廣場附近,三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席地而坐,身著騎行服、頭戴騎行頭盔。
到年底了,“各行各業”都在沖業績,這不,鄭州多個路口頻繁出現乞討者,對車友出行造成很大影響。
熱點話題:紅綠燈下的乞討者
6月9日,網曝鄭州市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門口有一位乞討老人,而其身份證上顯示,該老人叫耿生茂,1912年12月30日出生,今年103歲,老家為商丘民權人和鎮龍虎寺西村。消息一經傳播,迅速在網上流傳,一度被媒體質疑為“世界上年紀最大的乞討者”。
一人蓋著棉被躺在地上,另一人跪地乞討……看到這樣悲情的一幕,很多人可能會不淡定了,但昨日下午,在人民路大統百貨門前發生了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兩個剛剛還可憐兮兮的行乞者,見到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后,秒變正常人,拿著東西慌忙離去。
位于蘋果園地鐵站西北側的金頂山村曾是北京著名的乞丐村,由于距離地鐵站較近加上房租便宜,很多乞討者在這個村的“西山坡”租房居住。” 村民們懷疑乞丐的消失跟地鐵禁止乞討政策有關系,今年5月1日,《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正式實施。
今年乘客針對地鐵的投訴,九成與乞討有關。地鐵部門調查統計,80%都屬于“職業乞討”,這些乞討者家庭并不貧困,現場檢查他們的隨身物品,曾發現有港澳通行證、護照、高檔手機等。李斌(南京市地鐵交通設施保護辦公室第五中隊中隊長):乞討人并沒有生病,人一過去她就可以站起來,身體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