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房價是全國標桿,此輪調控北京出手最重。未來一年北京房價漲幅將大幅收窄,小幅下調亦有可能。中期而言,北京房價下調缺乏供需基本面支持,溫和上漲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結果。
9月30日晚,北京市住建委公布以“調高首套房首付比例至35%-40%,二套房首付比例至50%-70%”為主要措施的樓市調控文件。隨后八天,深圳、廣州、天津、武漢、合肥、蘇州、南京、廈門、上海等20多個城市跟進宣布調控政策,限制之嚴,史無前例、蔚為壯觀。
回顧十年樓市調控,主要措施集中在四個方向:限貸限購抑制需求、放房放地增加供給,這是兩個主要方向;加強市場秩序管理打擊哄抬房價行為、加強輿論引導預防房價恐慌心理蔓延,這是兩個輔助方向。不同時期,以上措施出臺的力度不同(見圖表1)。但總的來說,可謂抑制需求的一手硬,增加供給的一手軟,加上其他宏觀經濟因素,因此房價總是不按調控者的意圖行走。情急之下,某些房價漲幅高、輿論關注強的城市,政府甚至直接出手,剝奪開發商的新房定價權,從而實現房價的“統計回歸”。
11月3日下午消息,高德地圖今日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正式發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基于過去房地產周期經驗以及影響因素的變化,預計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短期調整期。
昨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財經院重大專題研究成果……
鄭州“大客廳”擁擠不擁擠、錢包余糧多不多、蝸居成本高不高、娃上學娘就醫有沒有保障……所以,鄭州市“腰圍”不斷增大的背后,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變化。相比于2003年,十年間,鄭州人口增加了超過221萬人,這與2013年巴黎市公布的人口數據相當,十年一瞬,硬是多出一個巴黎來。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增幅收窄,環比上漲的城市減少,下降的城市增加。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房價與地價并不是“雞生蛋、蛋生雞”如何排列先后順序的問題。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隨著各地房價數據不斷攀升,對于將房價漲幅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掛鉤的地方政府來說,完成控房價的目標正變得越來越困難。作為強化政策實施的重要手段,當前涉及樓市調控的考核指標中,共有房價控制、保障房建設和土地供應三項指標。
在武漢市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有2套住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請個人住房貸款購買商品住房,繼續暫停發放相應購房貸款。
7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有27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上漲,鄭州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5%,環比漲幅創下15個月新高。
鄭州市區面積近70年擴大75倍,其中近十年增大70%。相比于2003年,十年間,鄭州人口增加了超過221萬人,這與2013年巴黎市公布的人口數據相當,十年一瞬,硬是多出一個巴黎來。
鄭州市區面積近70年擴大75倍,其中近十年增大70%。相比于2003年,十年間,鄭州人口增加了超過221萬人,這與2013年巴黎市公布的人口數據相當,十年一瞬,硬是多出一個巴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