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18日(農歷八月十八)是每年的錢塘江大潮日,今年的這一天,頗似潮水高漲的杭州樓市來了個緊急剎車。
當日晚間,杭州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宣布,自9月19日起,在市區限購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
杭州政府此舉,被地產圈人士稱為“限外令”,目標非常明確,緩解G20之后外地投資客涌入導致的搶房熱。
外地人是杭州當下購房主力。透明售房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杭州樓市外地購房群體占比不斷攀升,G20之后一周,外地人的購買比例達39.3%,其中25.4%的外來購房者購買了兩套及兩套以上的商品房。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之前,蘇州、廈門分別在8月12日和9月5日出臺了相關限購政策。
在新政出臺前,杭州市房管局官網數據顯示,9月18日當天,杭州的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達到5105套,創歷史新高。
在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看來,杭州目前的限購政策,一是調控市場急劇升溫面臨的失序局面。二是限購政策并非如2011年對外地人的禁購政策。而是外地人可以購買一套,限制投資性的多套。這一政策出臺后,對市場會有適度降溫的作用。
兩小時售罄
強臺風“莫蘭蒂”已經登陸,但在杭州市中心的各個角落,房產公司幾乎成了唯一拒絕在臺風天放工的行業。
9月16日清晨6點,3000名購房者出現在杭州東北部的廣廈天都城售樓處,讓開發商3300平方米的超大售樓處顯得格外擁擠。座位上,購房者的表情隨著售樓處的變化而變化:忽而喜形于色,忽而情緒激動。
在放盤的兩小時之內,376套房源售罄,現場很多購房者都不愿離去,一邊抱怨一邊拉著售樓員打聽下期開盤的情況。這個立項10余年的項目,此次的銷售均價超過了1萬元/平方米,幾個月前,它的價格是6000元/平方米。
近兩個月,作為全國風向標的京滬深房地產市場,今年9月的房價已創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與2014年末相比,目前深圳、北京和上海二手房價漲幅分別為66%、48%和39%。在2016年樓市火爆的二線城市中,已有廈門、合肥、南京等先后出臺限購、限貸政策,試圖給樓市降溫。
具體就杭州而言,進入8月,杭州主城區的新房全部上調價格,其中單價漲幅最多已達萬元,多數新盤捂盤惜售。
除了G20效應,還有對亞運會的預期和潛在的價值洼地……不管多少人唱衰,杭州房價仍舊不斷上漲。
9月12日,杭州樓市價格網上,集中出現了58個樓盤共74條信息的房價調整公示(8月以來申請的所有房價公示),公示的內容基本相同,即上調售價。
同是9月12日,封盤兩個月的“融科東南海”重新開盤,該樓盤位于杭州蕭山區,地段很偏,成交均價從9500元/平方米跳到了1.6萬元/平方米,漲幅60%。第二天,該盤又把備案價格調到了2.8萬元/平方米。位于錢江世紀城的綠地旭輝城,2015年的價格在2萬元左右每平方米,現在的在售價格為4萬元左右每平方米。
網簽系統癱瘓
在張立剛的印象中,這一波的杭州樓市行情,是慢牛之后又驟然而至的。
張立剛是杭州城北一家開發商在售樓盤的銷售經理,春節過后,“還沒來得及籌劃新一輪的廣告怎么打,客戶就一撥撥上門了”。此后,杭州樓市逐步升溫,8月開始全線上漲。
這一波購房熱潮中,杭州各個板塊的投資客都在增加。最為明顯的是城東新城和錢江世紀城這兩個區域,投資客比例超過了50%,光是外地的投資客就超過30%。
9月17日,位于錢江世紀城的恒基旭輝府在售樓處掛出了巨大橫幅,“歡迎溫州、上海、南京的看房團”。除了長三角的投資客,來自北京和廣州等地的投資客也加入了戰局。
透明售房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杭州樓市的外來購房群體增長較快,整體比例不斷攀升,8月份外來的購房比例已達到33.8%。G20之后的一周,外地人的購買比例達到了39.3%,外地購房者的來源地亦進一步擴大。
張立剛說,這一撥的外地投資人,主力并非來自溫州,而是上海。
張立剛坦言自己更喜歡來自上海的客戶,“素質更高,更有目的性,有些人開著車帶著朋友一起來掃貨,也有的人坐著高鐵來,上午來晚上走,看得快、出手更快,一介紹就明白。基本都是首次在杭州購房,小戶型如90平方米的比較受追捧。”
盡管規模數量不如來自上海的投資客,但溫州看房團的身影并沒有消失。中秋期間,來自溫州的某個看房團,一口氣在濱江地區買下了100套房,給當地的銷售市場帶來巨大震動。
9月18日晚間,為了趕在限購前夕完成簽約,開發商連夜組織購房者簽約,網簽系統一度癱瘓。而據《錢江晚報》報道,對于無法趕到杭州的外地客戶,甚至有開發商的銷售人員拿著POS機,趕到上海讓客戶刷卡。
杭州樓市背后是整個地區持續火爆的市場。在土地市場上,杭州2016年1-8月的土地出讓金已經高達1057.1億元,同比上漲210%。在成交的土地中,單宗土地超過10億元的地塊達33宗,占到全國的接近10%,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達7宗,溢價率超過50%的達21宗。
存銷比持續下滑的態勢較為明顯。2014年6月,杭州樓市存銷比為26個月,屬于樓市調整周期中的高水平。隨后該曲線持續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存銷比跌至6個月,8月下跌至5.2個月。
失落的購房者
9月17日晚,周軍很失落,最后時刻,他沒有拿下一套二手房。周軍今年35歲,目前是杭州一家金融機構的高管,手頭有三套房,最近一套是春節后購買的。
當天下班后,周軍帶著老婆前往杭州九堡地區的遠洋心里小區。此前中介帶他見過一次房東,90平方米的房子,房東要價218萬元。這天晚上,他決定簽約,到現場后,房東直接加價30萬元到248萬元,少了不簽。
周軍對房東加價有準備,但他的心理上線是加10萬。連抽兩根煙后,他決定放棄這套房。
盡管沒有買成房,但這兩個月來,他已經勸說身邊的4位朋友買了房,其中包括一位孩子剛從大學畢業的老家親戚。親戚最后在九堡地區買了一套房,周軍全程陪同。一個月后,這套房的均價漲了6000元。9月18日晚上,他接到了親戚從老家桐鄉打來的電話,表示感謝,“哪天回老家要請你吃飯”。
讓周軍遺憾的不是被加價,而是“滿倉踏空”的失落感。他手頭有現金140余萬元,“錢放在手里,如果不立馬換成房子,心里不踏實”。
對于杭州白領王濤而言,這個九月對他注定是一個難熬的季節。王濤從7月開始看房,越看心里越發毛,9月18日,他最終選擇了放棄,“現在上漲的趨勢讓人根本就喘不過氣來,爸媽一輩子攢了幾十萬元,一個禮拜內就可能完全蒸發了” 。
誰能想到,對開發商來說,行情太好也不全是好事兒。
9月14日,杭州市房管局作出決定,對九龍倉瓏璽警告通知,要求該項目7個工作日一次性開盤,10個工作日做書面整改報告。此前的今年7月,該樓盤有客戶繳納了10萬元認籌金,因為房價迅速上漲,項目一直不開盤,被購房者共同向主管部門舉報。
杭州另一家開放商在今年8月計劃漲價,有營銷人員趕在漲價前積極賣房,后被開發商辭退,原因是房子賣得太快。
這輪樓市上漲,與眾籌買房、理財資金,以及首付貸等金融杠桿進入樓市也不無關系。
在杭州已經有一套房的夏一樹,近期與幾位朋友以眾籌的方式又買了一套房。
A股18家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18家上市銀行上半年新增房貸2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貸款額度的45.46%。
《人民日報》在9月12日的文章中稱,長期來看,投機炒作帶來的“高燒”難以持續,樓市重新回歸理性健康發展仍是大概率事件。
杭州政府此舉,被地產圈人士稱為“限外令”,目標非常明確,緩解G20之后外地投資客涌入導致的搶房熱。9月12日,杭州樓市價格網上,集中出現了58個樓盤共74條信息的房價調整公示(8月以來申請的所有房價公示),公示的內容基本相同,即上調售價。
杭州政府此舉,被地產圈人士稱為“限外令”,目標非常明確。
據統計,1月至5月,杭州全市商品住房成交74172套,成交面積822.1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295億元,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6月25日傍晚,位于杭州聞堰的湘湖壹號會所人頭攢動,1000多人擠在這個上千平方米的會所內,會所門外,湘湖路兩側停滿了凱迪拉克、寶馬及奔馳等高端車。
6月25日傍晚,位于杭州聞堰的湘湖壹號會所人頭攢動,1000多人擠在這個上千平方米的會所內,會所門外,湘湖路兩側停滿了凱迪拉克、寶馬及奔馳等高端車。
6月25日傍晚,杭州某樓盤開盤,千余人排號,當天去化率達九成。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昨晚通過官方微博對外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杭州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但住房供求的區域性、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經研究,報市政府同意,從7月29日零時起,購買本市蕭山區、余杭區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況查詢記錄;購買主城區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況查詢記錄。
中原地產、中投顧問等多家機構預測,松綁限購還在其次,關鍵是貨幣政策的影響。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向南都記者表示,杭州作為“準一線”城市,其限購松綁會給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開發商更多的信心。而限購松綁也立刻引起杭州開發商的連鎖反應,當地業界甚至盛傳開發商要調價。
昨日,浙江杭州樓市迎來今年最大的一波開盤潮,12家樓盤集中在周末開盤。“別墅賣出公寓價”成了杭州樓市今年第二波降價的標志。杭州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區商品住房成交均價同比下降11.3%,成交量為10112套,同比下降了37.8%。
繼溫州傳出上報松綁限購的方案后,記者獲悉,長沙、杭州等地也相繼召開房企溝通會,在醞釀和討論松綁限購的可能性。
繼溫州傳出上報松綁限購的方案后,杭州、長沙等多個城市也開始醞釀和討論松綁限購的可能性 繼溫州傳出上報松綁限購的方案后,上證報記者獲悉,長沙、杭州等多個城市也在醞釀和討論松綁限購的可能性。
繼溫州傳出上報松綁限購的方案后,記者獲悉,長沙、杭州等地也相繼召開房企溝通會,在醞釀和討論松綁限購的可能性。
自德信北海公園項目啟動“馬年首降”以來,杭州樓市一個月來風波不斷。記者過去一個多星期對杭州多個樓盤的實地踏盤顯示,杭州樓市降價及“低開”的現象已從郊區蔓延至主城區。
2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4個,分別是溫州、安慶、牡丹江、濟寧。其中,溫州已連續8個月出現下降。
溫州效應正在長三角蔓延,杭州、常州只是其中的典型。主動降價 北海公園此次降價,仿佛是壓倒杭州樓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效應迅速蔓延至余杭和蕭山兩個板塊。一名資深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短期內可能會跟進降價的城市有無錫、武漢、西安等,均為二三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