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餐企使用罌粟殼被查”追蹤
今年1月21日,食藥監總局對外通報了35家涉嫌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罌粟殼的餐飲服務單位,其中包括北京西便門內大街、生意火爆的“西便門美式炸雞店”,即謝士榮炸雞店(新京報2016年1月22日報道)。該店老板謝士榮歸案后承認,他購入罌粟殼后加入調料包,用于腌制炸雞用的雞肉。
昨日新京報記者獲悉,西城法院一審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謝士榮有期徒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判決后,謝士榮以量刑過重為由提起上訴,被市二中院駁回。
炸雞成品被檢出“毒品”成分
2016年1月21日,食藥監總局對外通報了35家涉嫌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罌粟殼的餐飲服務單位。其中,北京西城區謝士榮炸雞店“榜上有名”。
經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謝士榮炸雞店進行抽檢后,鑒定出謝士榮炸雞店內銷售的炸雞成品以及腌制的生雞、腌制料、炸雞用油均含有罌粟堿、嗎啡、那可丁、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1月22日,這家炸雞店老板謝士榮被警方控制,后被檢察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訴。
西城法院一審審理后認為,謝士榮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已經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據被告人謝士榮的犯罪事實、情節、性質以及社會危害程度,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
二審認定謝士榮“主觀惡性大”
“不知道購買的調料中有罌粟殼,也不知道何時將罌粟殼作為調料使用。”宣判后,謝士榮不服上訴,據此作為上訴理由,他認為一審判決量刑過重,應對其減輕處罰或適用緩刑。
其辯護人認為,謝士榮沒有添加有毒、有害成分牟利的主觀故意,其向腌制材料中添加罌粟殼的時間跨度短、數量微、獲利少,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其在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查不合格后積極整改,且到案后認罪、悔罪,態度較好。
市二中院二審認為,謝士榮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及一審法院審理過程中,均供述自己明知購買的調料中有罌粟殼,且對人體有害,仍將其作為調料,對雞肉進行腌制,制成成品予以出售,另有檢驗鑒定結果佐證,其上訴理由及辯護意見與查明事實不符,法院不予采納。
而對于其辯護人意見,市二中院認為,在一審時已經在法定刑幅度內從輕處罰,二審期間也并未發現對其可再次從輕處罰的情節,謝士榮明知購買的調料中有罌粟殼,并作為調料使用,說明其主觀惡性大,不能再次從輕處罰或適用緩刑。
綜上,市二中院駁回謝士榮上訴,維持原判。
案情
每隔十天半月 調料包加罌粟殼
西城檢察院介紹,自2012年7月至案發前,謝士榮在經營炸雞店過程中,為了獲取經濟利潤,在明知罌粟殼不能添加用于食品生產的情況下,仍從安徽老家購進罌粟殼。
在制作炸雞前,需要先對雞肉進行腌制,謝士榮將調料包放入60斤的鹵水中煮沸,待鹵水晾涼后再放入雞肉進行腌制。整個腌制過程,看似并無問題,但調料包中,卻被加入了罌粟殼。
謝士榮將罌粟殼作為調料腌制炸雞后進行銷售,從2015年3月到10月,日售炸雞約100斤,炸雞店每天純利300多元。去年3月至10月銷售量約10噸。經計算8個月獲純利6萬余元。
謝士榮此前曾供述稱,去年3月,他從安徽老家集貿市場的流動攤販處購買了罌粟殼。此后,每隔十天半個月他都會在調料包里加入四分之一大小的罌粟殼。
“腌制雞肉用的鹵水大約1個月才會換一次。而使用罌粟殼腌制炸雞后,炸雞店的顧客明顯比原來多,還出現了很多老顧客,銷售形勢大好。”謝士榮表示自己知道食用加入罌粟殼的食品會成癮,但他認為少吃也許對人體健康沒多大影響。
回顧
顧客稱“一天沒吃到都會難受”
謝士榮炸雞店被查出含有罌粟殼后,在網絡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這家位于西城區西便門內大街的 西便門美式炸雞店 ,承載了我五年來的大部分回憶,一天沒有吃到都會難受,現在竟然發現有罌粟殼,我會不會已經上癮,誰來給我們賠償。”一名網友這樣評論道。
在炸雞店被查次日,新京報記者曾來這家炸雞店實地探訪,10平米左右的炸雞店已經被貼上封條,顯示為西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時間為2015年12月23日。
不時有顧客步行或開車到店門口,疑問道:“怎么關門了,怎么還不開業呢?”據炸雞店附近商家介紹,老板確實姓謝,在這里租房經營,已經有10多年,5年前生意突然火爆,每天從早上9點經營到夜里12點,中飯和晚飯的飯點期間,排隊的人一直從店門口排到街兩邊。
附近一家老板介紹,在西便門炸雞店停業的一個月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購買,并且咨詢什么時候開業。
“有一個老顧客,他女兒之前每天都要吃他們家炸雞,家人隔幾天就來,說女兒就要吃這家,買了別家的炸雞,都說不是這個味,別是上癮了。”這位老板說道。
律師說法
罌粟殼食品吃“上癮”顧客可索賠
長期吃罌粟殼食品上癮的顧客,還能索賠嗎?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表示,顧客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請求店方賠償自己遭受到的損失。
依據該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于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日發布通知,要求將違法添加罌粟殼、工業明膠等非食用物質作為餐飲服務環節日常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強化對火鍋店、燒烤店、小吃店等重點單位,以及美食街和校園周邊等餐飲消費聚集區域突擊檢查。
(原標題:北京一炸雞店老板為牟利制作過程中加罌粟殼,被判刑一年半) 謝士榮炸雞店。謝士榮在制作炸雞前,需要先對雞肉進行腌制,即將調料包放入60斤的鹵水中煮沸,待鹵水晾涼后再放入雞肉進行腌制。
經檢測,從“餛飩大王”、“燃燒干雜”查扣的物品均檢測出罌粟堿、那可丁、蒂巴因等有毒有害物質。
食品安全問題,背后有管理問題、文化問題、人心問題,決不能讓美味和安全成為“魚和熊掌”、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了35家涉嫌違法添加罌粟殼的餐飲服務單位,其中還包括京城一家天天排大隊的飯館。
1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外通報了35家涉嫌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罌粟殼的餐飲服務單位經營。記者注意到,包括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北京餐館“榜上有名”,正在被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中,發現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
楊某將罌粟種子和罌粟殼賣給在回龍觀城北市場做調料生意的劉某,其行為涉嫌販賣毒品罪、非法買賣毒品原植物種子罪。據檢方指控,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間,楊某在成都市,多次通過物流郵寄的方式,向在回龍觀城北市場經營調料的劉某(另案起訴)販賣罌粟種子共計1000余千克、罌粟殼14.531千克。
同日,該案被移送公安機關,餐館廚師鄧某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于3月10日被刑拘,4月14日被錦江區檢察院正式批捕。被食藥監局執法人員搜出罌粟干果后,老板楊某交代,這些罌粟干果都是之前一名姓岳的廚師購買的。
一家名為“鄰家小廚”的中餐館,在出售的飯菜中,添加了罌粟殼。
為扭轉酒店生意慘淡的局面,老板和廚師長合謀在菜肴里加罌粟殼。
為扭轉酒店生意慘淡的局面,老板和廚師長合謀在菜肴里加罌粟殼。
為扭轉酒店生意慘淡的局面,老板和廚師長合謀在菜肴里加罌粟殼。
罌粟是提煉鴉片等毒品的原料,罌粟殼中含有嗎啡等物質,非法種植買賣、在食品中添加在我國都被明令禁止。警方表示,“食物中添加罌粟殼”明確屬于違法行為,行為人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新華社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昨天對外通報了小麥粉等11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下一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還將采取市場抽樣、異地抽檢、輪流檢測等方式,加強對監督抽檢工作質量檢查,倒逼食品生產企業加強質量安全控制。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昨天對外通報了小麥粉等11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下一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還將采取市場抽樣、異地抽檢、輪流檢測等方式,加強對監督抽檢工作質量檢查,倒逼食品生產企業加強質量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