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市三臺縣百頃鎮43歲村民馮勇軍因忍受不了黃龍村的污染現狀,給政府部門送“不作為”錦旗時被警方抓獲,并因涉嫌非法游行、示威被三臺縣警方刑事拘留。黃龍村村民8月20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供證據,直指百頃鎮政府以16年5.5萬元承包價允許肥水養魚致百頃水庫被污染,2014年肥水養魚被禁后,三臺縣環保局雖多次介入處罰,收效甚微,因此村民才有了送錦旗之舉。百頃鎮鎮長王波告訴澎湃新聞,鎮里已通知承包人解除合同。
政府合同允許肥水養殖
村民提供的《百頃鎮水庫水面承包經營合同》顯示,百頃鎮政府2005年2月1日與個人韓勇簽訂水庫承包協議。承包期限從2005年2月1日至2021年4月2日,共計16年,承包總金額5.5萬元。
百頃鎮政府與韓勇簽訂的合同第七條中允許肥水養殖。村民何興加說,合同簽訂時,就為污染的形成埋下伏筆。合同第7條約定,“乙方在承包經營期間可以搞綜合開發,如豬、雞鴨鵝等畜禽養殖和肥水養殖等,但要自行處理好庫區周圍群眾的關系。”
百頃鎮鎮長王波說,(百頃水庫)是小二型水庫,滿水時水面面積有100多畝。其管理部門是水務局,鎮政府負責日常的監督管理。簽訂合同時,還沒禁止肥水養魚,政府與韓勇簽訂的是公證合同。
三臺縣環保局2015年的文書材料顯示,韓勇2012年在水庫邊建了儲糞池和沼氣池,利用沼液、沼渣養魚。他們認為,將畜禽糞便發酵的沼液排放進入百頃水庫進行肥水養魚,違反我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的規定。
環保局接連處罰未見效
村民提供的材料顯示,三臺縣環保局在2013年9月4日對韓勇水產養殖場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三環[2013]罰決字(006號)),調查發現韓勇水產養殖場未辦理排污許可證,違法從事肥水養魚。環保局要求韓勇水產養殖場立即停止向百頃水庫傾倒排放廢棄物、污染物等一切有可能對水庫水質造成污染的行為,責令立即改正,并處以罰款2萬元。
2013年,三臺縣環保局對韓勇水產養殖場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韓勇并不認可三臺縣環保局的處罰,他提起行政復議。最終,政府認為環保局的處罰事實認定清楚、證據采信確鑿、適用依據正確,并維持了縣環保局的處罰決定。
2014年,三臺縣環保局催告韓勇履行行政決定。村民說,雖然處罰決定得到維持,但百頃水庫卻不見整改。澎湃新聞注意到,2014年1月2日,三臺縣環保局對韓勇水產養殖場下達的《履行行政決定催告書》(三環[2014]強催字01號)顯示,要求養殖場按期繳納罰款,立即整改環境違法行為,并將整改結果書面報縣環保局。逾期仍未履行義務的,將依法強制執行。
環保局的《催告書》也未見實效,2015年,三臺縣環保局又對韓勇水產養殖場下達《環境行政處罰立案決定書》(川環法三臺立字[2015]06號)稱,(韓勇水產養殖場)因2015年3月、6月、7月間多次向黃龍水庫傾倒畜禽糞便,嚴重影響周邊村民生產生活的行為,涉嫌違反《污染防治法》,經審查,決定按行政處罰程序予以立案查處。并出具《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川環法三臺違改字(2015)013號],責令韓勇立即停止向百頃水庫排放、傾倒畜禽糞便進行肥水養魚的違法行為,并在2015年4月10日前拆除用于向百頃水庫排放糞便、沼液的沼氣池,封堵沼氣池排放口。
2015年3月25日,對責令改正決定不服的韓勇再一次提起行政復議。他認為,雖然采用的是肥水養魚,但是并未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飼料、肥料,只是運用了沼液。沼液既不是油類,也不是廢棄物,更不是有毒有害物質,而是動物飼料和肥料,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綠色環保物質,并稱他的飼養方法實現了國家提倡的變廢為寶、節能減排。
韓勇告訴澎湃新聞,第一次處罰的罰金他并未交,環保局也沒找他要。第二次立案后,他錄了材料,但后面也不了了之,沒人來找他。他認為肥水養殖并沒有過錯,所以也未進行整改。
鎮政府正在解決承包合同
但四川省水利廳2014年11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庫水質管理與保護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14〕1444號)規定,飲用水源和備用水源水庫禁止肥水養魚和網箱養魚,其余水庫禁止肥水養魚并嚴控網箱養魚規模。
韓勇說,他的確收到過禁止肥水養魚的通知,但他認為禁止肥水養魚不合理,清水養魚是不可能的,他對此也未太重視。
黃龍村村民何興加、謝華白、馮繼昌等人向澎湃新聞證實,今年8月初,養殖場變本加厲,一天運載數車畜禽糞便到水庫,偶爾還會拉來死豬,水庫周圍臭氣熏天。村民找到政府和環保局要求處理,但一直沒得到解決。
2015年8月,三臺縣環保局對韓勇水產養殖場環境違法立案。“無奈之余,我們就決定送他們不作為錦旗。”何興加說,送錦旗的目的就是希望鞭策相關部門積極處理污染問題。
百頃鎮鎮長王波說,他剛調任百頃鎮不久,以前的情況不太熟悉,但鎮里之前就已找承包人準備解決承包合同,鎮里這些年也一直在積極處理黃龍村的污染問題。
《天下收藏》欄目中王剛揮錘砸“真品”的質疑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一些收藏人士在觀看過首都博物館某真假藏品對比展后認為,北京電視臺這檔欄目中被砸的瓷器有真品。我們做的是收藏鑒賞類節目,重點展現的是辨別真假,只要沒有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普通的說成珍品,其他的無可厚非。
今天下午14點左右,湖南醴陵市醴陵大道與梧桐路交匯處發生一起三車相撞事故。
近日,四川綿陽三臺縣百頃鎮黃龍村2組村民馮勇軍被曝因給三臺縣百頃鎮黨委政府、三臺縣環保局送“不作為”錦旗被刑事拘留,和他一同被抓的還有馮福昌、馮廣南等8位黃龍村村民。
處其位而不履其事的官員不作為現象,正在變成一個熱點話題。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當前的反腐敗斗爭以某種方式導致了官員不作為。
“不作為、亂作為”,其根源就是黨員干部價值觀蛻變、道德感淪喪、榮辱心顛倒。
問責精細化,是第二批核查問責的重要特征。此輪核查,重點聚焦資金沉淀、項目拖延、土地閑置、棚改遲緩等不作為典型問題。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創下了六年來最低點,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遼寧省在去年底頒布《黨政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問責辦法(試行)》,對庸政懶政、惰政怠政,漠不關心群眾利益等15種“為官不為”現象出重拳整治。
拉牛的債權方公司認為,他們與奶牛場老板劉先生有借貸關系,奶牛等財產做了抵押。2014年12月26日,淇縣人民法院一審認定:浚縣公安局在接警的過程中沒有完全履行保護財產權法定職責,該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市紀委對五常市國土資源局常堡國土資源管理所工作人員吳曉波“慢作為”問題進行了通報。根據廣東省紀委通報,廣東陽江市陽西縣,2名村干部因生態公益林補償款發放不及時受處分,8名縣鎮分管領導被問責。
公開承諾7個工作日就能辦理的房產證卻被拖了55天。
記者昨日從新密市有關部門獲悉,在該市10月份的行風集中評議月中,共計22人被免職、3個單位被通報批評。記者了解到,該市把評議結果列入單位年度考核的一項內容,作為部門領導班子考核、干部選拔任用的一個條件,以此形成綜合激勵機制。
不作為是一種官場頑疾,不僅過去有之,當前在有的地方和單位也不是個別現象。固然,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完善干部考評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等,對于解決官員不作為問題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官方微博爆出艷照,已經算不上什么新聞了,但是江蘇儀征、安徽明光等多地基層官方微博接連爆某明星不雅照一事,經媒體報道引起了輿論熱議。
今年是省委確定的主體責任落實年,也是責任追究年。對不敢擔當、不敢負責的單位領導,就是要動真格!這幾天,河南多地多名“一把手”、紀委書記被追責。
何謂“反作為效應”?簡單說,就是為官者常常事不盡做,功不全用,保存一塊“自留地”,以作為“立于不敗之地”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