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16歲少女產子 婆婆為“合法”收養孩子報假警

                2016年07月13日09:49  來源:華西都市報

                5034

                16歲少女產子  婆婆為“合法”收養孩子報假警

                  領回孩子,年輕的母親和全家人都很開心。

                  未成年父母無力撫養孩子,想收養孩子的婆婆假裝撿到棄嬰報案,希望從警方處“合法”收養

                  7月12日,躺在16歲母親的懷里,小七月顯得很安靜。“小七月”這個名字是資陽市雁江區臨江派出所民警取的,代表她是在七月初被人撿到的,也因為照顧她的民警想起了《七月與安生》這個書名,想讓這名女嬰今后能夠過得安生。

                  而還未滿月的小七月與父母的重逢,并不容易。

                  7月4日,兩位老婆婆抱著一名女嬰,來到臨江派出所報案,兩天前,她們經過臨江鎮南車玉柴外時,在路旁水溝里撿到一名棄嬰,并將孩子帶回了家。

                  隨后,資陽警方在全城發起尋找嬰兒父母的行動,派出所一天就接到了700多個愛心電話,一度導致接警熱線癱瘓。

                  就在尋親毫無頭緒時,報警的老婆婆突然提出收養這名嬰兒,民警在調查中卻發現老婆婆報了假警,隨后牽出一份收養協議和一對未成年父母的故事。

                  |愛心接力|

                  老人報警稱撿到棄嬰

                  資陽全城為“小七月”找家

                  7月4日上午10點05分,兩名老婆婆結伴來到臨江派出所報案,懷里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

                  兩位老人稱,7月2日早晨5點左右,她們從劉家灣菜市場賣菜回家,經過臨江鎮南車玉柴外時,聽見路旁水溝里有哭聲,循聲查看是一名僅用一條成年人褲子裹著的棄嬰,便將孩子帶回了家里。隨后的兩天里,她們一直在附近打聽其父母的消息。苦找兩日無果后,周圍人提議將嬰兒送往派出所報案。

                  4日早上,兩位老人將孩子送往派出所報案。民警在女嬰身上并未發現缺陷和特殊胎記及其他可以證明身份的有效信息,于是將尋親信息發到了微信朋友圈里。當地論壇、微博開始大量轉載嬰兒照片,幫助尋親。

                  提供線索、收養孩子、捐款送物……短短兩個小時,數百個電話涌進了當地派出所。一時間,接警熱線一度癱瘓,正常報警電話都打不進來了。

                  “這樣的電話,當天就接了700多個。”臨江派出所教導員盧鵬回憶說。對于全城熱情,民警們有些始料未及。

                  |尋親疑云|

                  尋找生父母無果

                  報警人提議引懷疑

                  隨后,派出所將嬰兒送往了臨江鎮中心衛生院,初步確認嬰兒無恙后,安排了所里唯一的女警留院照看。7月5日上午10點,考慮到醫院和派出所的環境并不適合嬰兒長期居住,嬰兒被送往資陽市福利院暫時寄養。

                  孩子的雙親依舊杳無音訊。正當這時,送孩子來派出所的兩位婆婆的一句話卻引起了警方的懷疑。

                  “一個姓曾的婆婆,在把孩子送來后,曾向民警表示她想收養這個嬰兒,原因是家里有個40多歲還沒結婚的兒子,她想把小嬰兒帶著長大,讓兒子老了后有個端茶送水的后人。”臨江派出所教導員盧鵬回憶,婆婆的這一提議讓人心生疑慮,怎么會自己有了收養意愿,就碰巧撿到一名女嬰。“一般來說,棄嬰都或多或少存在身體缺陷,像小七月這樣健康乖巧的孩子,父母應該舍不得遺棄。”

                  警方摸排調查

                  原是“好心人”報假警

                  隨后,警方加緊對婆婆口中的嬰兒遺棄點——南車玉柴公司外進行了摸排走訪,并調取了數百個G的視頻監控仔細查看。

                  “根據監控顯示,在那個時間段,并未發現在此處有人遺棄嬰兒或抱著嬰兒經過。”盧鵬說,于是,他們對婆婆進行再次詢問。但兩位婆婆始終堅稱:孩子是她們撿到的,村里人可以作證。

                  民警判斷,南車玉柴公司外的國道邊,平時往來貨車多、車速快,且周圍并無居民點,經過此處的人多數都是乘車。然而,遺棄健康孩子的原因一般都是父母無力撫養,經濟條件本就不好的他們,不太可能花錢乘車到如此遙遠偏僻的地方遺棄孩子。“若為父母遺棄,怎么會忍心不留下小紙條或一身衣物,僅用一條褲子包裹。”

                  民警感覺兩位婆婆的供述不符合常理,開始兵分兩路,一方面前往曾婆婆戶籍地尋找她口中所稱的“目擊者”,另一方面對遺棄點周邊住戶及工廠進行大量走訪調查,看附近是否曾有嬰兒出生跡象。

                  無論是監控還是摸排走訪,得到的反饋都與曾婆婆供詞相左。警方又對兩位婆婆進行了第三次詢問,因為前言不搭后語,兩位婆婆的心理防線漸漸被突破,終于承認嬰兒不是撿來的,而是曾婆婆從別人手中抱養過來,想替自己40多歲的兒子養著的。

                  曾婆婆說,因為新生兒要打疫苗,需要建卡,但要想正規收養孩子,要到派出所報案,將孩子認定為棄嬰后,再“合法”收養。

                  為了趕在7月9日到醫院給孩子辦理疫苗注射登記卡,曾婆婆7月5日抱著孩子到派出所報假案,想先扮好心人撿到棄嬰,再從警方處領養孩子。

                  |領養風波|

                  收養協議牽出嬰兒雙親

                  母親竟是16歲少女

                  警方通過曾婆婆手中的一份收養協議,找到了孩子雙親,父親是剛滿18歲的鄭偉(化名),母親則是16歲的張小萍(化名)。

                  2015年初,鄭偉和張小萍相識,當時鄭偉技校畢業剛一年,而張小萍則剛剛初中畢業。鄭偉是成都人,其父外出打工,母親在鄉下務農。張小萍是資陽市雁江區人,雙親在云南務工。兩人都獨自生活在資陽。相識后不久兩人確立了情侶關系,數月后同居。

                  同居不久后,張小萍懷疑自己懷孕,但驗孕棒檢測出來是安全的,兩人便不以為然。又過了兩個月,張小萍感到孩子胎動,到醫院檢查已懷胎四月。

                  意外懷孕讓兩人猝不及防,不敢知會父母,雖考慮過打胎,但捉襟見肘的兩人甚至湊不出打胎費用。直到懷孕六個月,孩子已初具雛形,不具備打胎條件了。這時,他們熟識了在劉家灣賣菜的曾婆婆并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曾婆婆提議,由她出面領養孩子。雙方簽下協議,若張小萍他們有條件想抱養回孩子,只需補償孩子的領養費用。

                  6月24日,張小萍臨產時,鄭偉打電話通知曾婆婆。領養心切的曾婆婆臨時充當起了張小萍的奶奶,在醫院照顧孫女分娩。曾婆婆說,她是真心想要收養這個孩子,6月27日,帶著協議和孩子,她回到老家,為了給孩子建卡打疫苗,導演了一出棄嬰鬧劇。

                  ■親子重逢

                  戀人父母表示將幫助撫養

                  7月12日上午,鄭偉、張小萍和父母在民警陪同下來到資陽市社會福利院。初次見到小七月,兩人緊緊將孩子抱在懷里。無人注意時,鄭偉便用鼻尖輕輕觸碰著女兒的額頭。

                  問及將女兒送人的想法時,鄭偉的表現像個孩子,只是緊張地來回搓著手指。問他打算如何撫養女兒時,他依然搓著手指,低頭許久才說:“媽媽昨天才知道這個事情,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16歲的張小萍也低頭不語。但她的手機里,存有不少孩子的照片,“送人后,有時候想了就拿出來看。”鄭偉說。

                  在福利院看到孩子,鄭偉和張小萍“撲通”跪在了父母面前懇請原諒,他們想要領回孩子,可又無能為力,希望父母為他們出面解決。

                  “我們先把孩子領養回去,年齡到了,就給他們把證扯了。”鄭偉母親鄭重地向張小萍父親道歉,希望兩家能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辦法。最終,兩人父母表示將幫忙把小七月撫養大。

                  7月12日下午,鄭偉的母親帶著嬰兒及張小萍的父母前往成都家中。

                  ■警方說法

                  孩子父母不構成遺棄罪

                  辦案民警介紹,兩位年輕人家庭性教育缺失,偷吃禁果后不知所措,通過逃避問題或隱瞞事實等不成熟方式來處理。而出于好心收養孩子的曾婆婆,因為法律意識淡薄,作出報假案的違法行為。

                  民警介紹,女嬰父母曾和婆婆簽署過一個協議,但并未涉及金錢買賣,同時可以隨時將孩子帶回,只需支付一定撫養費作為經濟賠償,故不構成拐賣。而生母在整個過程中并沒有將娃娃遺棄,而是第一時間將娃娃交給了別人撫養,也不構成遺棄罪。

                  最終,公安機關并沒有對鄭偉、張小萍進行處罰。而曾婆婆報假案情節,并未造成社會秩序混亂,且認錯態度端正,警方也未進行過重處分,只是進行了批評教育,但曾婆婆需要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道歉。

                  劉云濤華西都市報記者田雪皎攝影報道

                文章關鍵詞:婆婆;合法;收養孩子;報假案;嬰兒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女子結婚近20年從沒跟婆婆拌嘴 被說兩句不頂嘴

                  有時李艷紅不在家,老伴兒或者女兒背著上廁所時,寇巧玲總是埋怨道:“你們都沒艷紅背得舒服。作為一家之主的徐國山把這一切看在眼里,說:“能有艷紅這樣的好媳婦,我們很驕傲。

                • 90后"中國好兒媳"辭職照顧癱瘓婆婆 很少有了

                  有了婆婆的照應,周遠芳在紙廠上班并無后顧之憂。但婆婆癱瘓后,每月需要約一千元的藥費,幾百元的尿不濕,剩下的則是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婆婆聶世蓉自知拖累,每天清醒時常說的一句話:“我拖累這個家了啊。

                • 兇悍婆婆因兒媳未生下男孩 定期去虐打

                  (原標題:兇悍婆婆坐高鐵只為打兒媳 法院人身保護令將其制止)   三年前,家住南京的張女士生下了女兒,沒想到她的噩夢開始了。無奈之下,張女士聽從了建議,南京當地法院經調查后做出裁定:禁止張女士婆婆再打罵兒媳婦。

                • 奇葩!只因生的是女娃 婆婆定期坐高鐵去揍兒媳

                  三年前,家住南京的張女士生下了女兒,沒想到她的噩夢開始了。無奈之下,張女士聽從了建議,南京當地法院經調查后做出裁定:禁止張女士婆婆再打罵兒媳婦。法官表示,在人身保護令規定的時間內,張女士都將會得到保護,她的婆婆如果再犯“老毛病”,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

                • 女子不滿早上中午都吃面條與婆婆拌嘴 被丈夫掐死

                  在東北有老令,初七一天都要吃面條,寓意著平安。2014年3月26日,王某生下女兒,2015年2月9日,倆人回王某老家邯鄲登記結婚,2月11日張某獨自回了北京,2月23日王某返回北京。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91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再深点灬用力灬太大了| 黄色aaa大片| 夜天干天干啦天干天天爽|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欧美性bbbwbbbw| 出包王女第四季op|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丝袜捆绑调教视频免费区| 日本护士xxxx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网址| 第一次h圆房细致前戏| 国产夫妻在线观看| 91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久久久久香蕉视频|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直播视频区国产|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高清伦理电影在线看| 国产边摸边吃奶叫床视频|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欧美日韩在线影院| 四虎e234hcom|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swag台湾在线|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www.av在线免费观看| 性欧美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