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推行六年后,國內電信市場的黑卡現象依舊嚴重。日前,工信部下發通知,要求各電信企業今年底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這被業內解讀為“史上最嚴實名制”。業內人士認為,以前運營商渠道養卡造成了黑卡泛濫的現象,如今移動轉售號段又為詐騙提供了滋生的溫床,這都導致了黑卡的屢禁不止,不過,隨著國家相關部門愈加嚴格的要求,未來實名制將得到有效推廣。
年底實名率達95%
此次工信部下發的通知被稱為“史上最嚴實名制”,一方面是因為工信部要求從《反恐怖主義法》的高度去認識看待電話實名制,另一方面是工信部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具體說來,通知要求各電信企業切實從嚴做好新入網用戶實名登記,從嚴做好用戶身份信息核驗,從嚴審核一證多卡用戶辦理新卡,要采取措施,堅決杜絕代理商批量開卡、養卡問題;對同一身份證件在同一基礎電信企業省級公司或同一轉售企業已登記了5張及5張以上移動電話卡的用戶,在申請辦理新入網的移動電話卡時,必須由電信企業自有實體營業廳從嚴核實身份信息后辦理入網手續。
針對網絡營銷渠道用戶入網實名登記中出現的問題,工信部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網絡營銷渠道委托管理制度,完善身份信息核驗技術手段,建立對網絡營銷渠道實名登記巡查制度,加大對網絡營銷渠道的監督檢查力度,全面清理非委托網絡代理商。
對在規定的時間內未補辦登記手續的用戶,基礎電信企業須暫停其通信服務,并再次催告其補登記,在催告期滿仍未補辦登記手續的,基礎電信企業要依法停止通信服務。
實名制無奈電信詐騙
其實,相關部門對電話實名制的管理從六年前就開始了。2010年,工信部宣布實施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當時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支持,實施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將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保護和電話用戶實名制納入法律層面。
2013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出臺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和《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2015年初,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了《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在全國范圍內聯合展開為期一年的“黑卡”治理專項行動。
只是,即使被年年喊話,電信企業的實名制還是未能做到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70號段電信詐騙。自虛擬運營商開啟移動轉售業務以來,由于在很多地方“170”等號段購買容易、資費便宜、歸屬地可自由選擇,同時規避了實名注冊,使得該號段垃圾短信、電信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負面累累。
“對于運營商來說,推行實名制不僅成本高,也不利于快速發展用戶,動力不大;對于用戶來說,實名制辦理程序繁瑣,不方便。所以前幾年誰都不重視實名制管理,黑卡現象也比較嚴重。”通信世界網總編劉啟誠如是說。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非實名登記現象泛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電信運營商靠渠道養卡、盲目追求用戶數量,以前是三大運營商,近兩年則是虛擬運營商。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自2014年移動轉售業務啟動,部分虛擬運營商走線上渠道吸引用戶效果不理想,為盲目追求用戶數字,便利用線下渠道養卡,即兜售給卡販子,由此滋生了非實名卡、黑卡等亂象。由于許多虛擬運營商是輕資產企業,缺乏銷售渠道,依靠單純的線上渠道很難發展規模用戶,只好靠線下的卡商、卡販來分銷。
此外,“虛擬運營商為吸引用戶推出了大量低資費套餐,例如語音通話低至0.088元/分鐘。這種低資費門檻、無需身份識別的號卡,吸引了大量將手機作為通信工具的廣告主和詐騙分子,一時間,170/171成為詐騙電話的代名詞。”劉啟誠坦言。
去年以來,電信企業累計完成約4000萬用戶補登記工作,目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2%,但仍有近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針對此事深晚記者致電深圳多家電信運營商,對方均明確表示目前新開立賬戶必須實名。
24日,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發布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今日起,淘寶將不再出售境內電話卡,此舉只針對C2C模式,天貓不受影響。阿里旅行商家也禁止出售境內運營商(包含境內虛擬運營商)的所有在境內使用的電話卡類商品,如IP電話卡/長途卡、網絡電話卡、3G/4G上網資費卡/流量卡、新號碼套餐等。
昨天,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今天上午,中國移動北分向記者表示,在5月17日之前將會有降價促銷和資費調整等方案公布。業內人士表示,一般國務院發布之后,工信部會出臺相應規劃,然后電信運營商企業執行。
昨天,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今天上午,中國移動北分向記者表示,在5月17日之前將會有降價促銷和資費調整等方案公布。業內人士表示,一般國務院發布之后,工信部會出臺相應規劃,然后電信運營商企業執行。
作為4G元年,中國移動當仁不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不甘人后,在網絡覆蓋、終端上市、資費套餐方面持續優化和改進,三家運營商拼網絡,拼資費,拼人品,對于手機用戶而言,也是享盡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因為擔心投訴率太高,運營商并沒有全面放開放號,預計今年10月份才是大面積放號的時機。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曾表示,在2015年前,虛擬運營商將至少給市場增加5000萬新增移動用戶。
新華網5月做的一次運營商滿意度調查發現,在參與調查的近千名網友中,70%曾投訴過一兩次或經常投訴運營商,投訴的問題又集中在資費。更常見的現象是,用戶的計算結果和運營商的大相徑庭,“明明還剩幾百M流量,不知道為什么就收到一張高額賬單”。
繼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之后,中國聯通也正式開啟了4G LTE網絡業務的商用,至此,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已提供4G服務,中國已經開始全面進入4G時代。聯通的4G套餐不支持用戶個性化定制,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上網流量只能選擇更高的資費套餐,同時得到的通話時長也更多,即使你電話量不多,反之亦然。
苗圩:2009年初,我們發放3G的牌照以后,有一段時間,3G的資費也是比較高的,但是沒有多長時間,通過競爭,價格就逐漸下來了。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鼓勵企業競爭,通過競爭促進4G價格不斷下降,改進用戶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12月4日,工信部宣布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三家公司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中國電信環城南路營業廳的值班經理告訴記者,4G手機的使用,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個是4G網絡的搭建,一個是4G號碼卡的銷售,另一個就是4G手機的研發。
4G上網流量套餐可以在原有2G、3G、4G套餐基礎直接疊加,分為五檔,分別為50元(含600M流量)、70元(含1G流量)、100元(含2G流量)、130元(含3G流量)、180元(含5G流量)。天津 天津移動目前為4G體驗套餐,包含三檔:138元套餐含有600M國內流量,國內通話500分鐘;238元套餐含1G流量,1000分鐘通話;338元套餐含2G流量,2000分鐘通話。
日前,北京、廣州、青島等試商用城市,相繼推出4G資費體驗套餐。以北京為例,138元套餐含600M流量、500分鐘通話;238元套餐含1G流量、1000分鐘通話;338元套餐含2G流量、2000分鐘通話。
而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專業性更強,操作更隱秘,甚至有個別代理商與相當數量零售商相互勾結欺騙消費者的內幕逐漸揭開—— 因黃國航無法提供密碼,安陽客服建議他到安陽營業廳查詢,但安陽客服稱無法提供營業廳咨詢電話,理由是“系統沒有添加”。
工信部已確定全國范圍固定寬帶資費下調的時間表。聞庫說,有的小區物業不同意、不配合,或收取高額入場費、協調費、分攤費等不合理費用,造成電信企業難以進入小區進行光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