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喝酒,已成為不少大學生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近日,一個面向460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三成受訪者聚會頻率達每周兩次以上,近四成聚會社交的開銷占生活費比例超過30%,竟有人1個月有20多個飯局。
班級聚、舍友聚、社團聚、老鄉聚、獲獎聚,甚至連領到貧困助學金也要聚……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學生雖然心里不情愿,但接到聚餐邀請還是會去,一是想多認識人,二是擔心被人說另類。流風所及,確實容易風行草偃。而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言,聚餐社交本身就是負擔。偶然、適度的應酬與交際,在所難免;了解一些基本禮儀,避免畢業后進入職場鬧笑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成為現象、文化,則就該警惕、須改變了。
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大學已不是象牙塔。大學校園的飯桌交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會上應酬文化的折射。而這樣的飯局交往、酒桌社交,也只是大學校園風尚的一個折射。此前,關于大學學生會選舉、社團爭奪資源亂象的報道,也讓人心驚。客觀上,大學生已經成熟,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但在思想還未成熟、價值還未定型之時,他們也容易被社會風氣所影響,認為“世俗化”“庸俗化”就是“靈光”,就是“能混社會”,視之為“主流”、以之為“上進”,反倒讓青春沾染上沉沉暮氣。
大學生仍是時代的驕子,仍是走在時代風尚前列的人群。正因此,更可以用健康向上的社交方式,來滌蕩“吃喝醬缸”的熏陶漸染,建構更有意思也更有意義的社交文化。不用迷信“煙熏酒醉才是友誼的潤滑劑”,青春有自己的打開方式:對于熱衷于此的校園“官油子”,應該敬而遠之;對于這套游戲規則的浸染,可以更多地說“不”。
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社團,其實都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構建學生的社交生活。在大學里,有趣、有營養的交際其實很多:周末學術沙龍、咖啡館創業交流會、線下讀書會、校園外語角、各種社團活動,甚至操場草坪上的吉他歌會、自行車騎行、團隊戶外爬山……這些才應該成為大學社交生活的美好回憶,而不是一個個夜晚的沉醉不起。
青春,有更值得期待的東西。年輕人終究是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他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新來的年輕人”可以給一個單位注入活力,帶來新的文化、新的風氣。這樣的年輕人多了,健康向上的文化就能不斷引入社會,社會才會為之一新。如果還沒入社會就被飯桌捆得死死的、被酒精泡得透透的,變成“小酒鬼”“交際花”,端起酒杯一套一套的、做起事來一愣一愣的,我們又如何寄希望于青春令社會更加昂揚?
改變風氣,而不被風氣肆意地改變。其實,“無聚餐、不社交”,并不只是一些大學生的習氣。馬克思有句名言: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這才是“人、關系與連接”的社交本質——以真誠、理解、健康、信任與熱情作為核心理念,塑造并輸出更健康、更向上的社交文化,讓這個社會更好地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這同樣關乎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使命。
當男人突然一本正經起來,只有兩種情況:有喜歡的女生了;被老媽加了微信。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15日報道,根據歐盟數據保護法最新法案,歐盟將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電子郵件甚至是搜索引擎。這意味著,數百萬16歲以下的青少年,登錄社交媒體賬號,下載應用軟件,甚至使用搜索引擎時,都必須征得他們父母的同意。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瞬間打通了整個人類社會的任督二脈,信息流在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飛速狂奔,無論世界哪個角落發生的一點雞皮蒜毛的小事,只要通過互聯網,用不了幾分鐘就會呈現在我們每個人面前。
3月4日晚間消息,艾瑞今日發布了《中國移動語音社交應用行業研究報告2014》,報告認為社交需求是剛性需求,同時語音是移動端最便捷的溝通方式,強關系社交領域已經被巨頭牢牢把控,市場發展成熟。UGC類語音:用戶錄制自己原創的聲音信息,上傳到移動社交應用中,進行展示或者提供給其他用戶。
客戶及時的剛需、社交場景的滿足、智能生活的體驗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新的價值空間。
1. 每年,視頻作為一種媒介都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同時,制作恰當的視頻內容也變得越來越困難。7、人們每每談到“社交媒體”時,總是會覺得它就是“大品牌商投入很大預算的短期社交營銷活動”。
“突然發消息全是感嘆號,嚇死我了。”20日16時許,面對滿屏的錯誤提示“紅色感嘆號”,眾多已經離不開微信的中國內地網友表示“驚呆了”。
“大家都把微信美顏照換成了卡通頭像,我也就跟了一把。報告的結語有這樣一句話:“年輕人有自己獨特的基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去塑造自身獨特的個體性,找到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也最終會推動社會的變化。
社交暗語你懂得多少?
滴滴打車、大眾點評、京東們在花巨資購買了微信船票后,下一步是想著如何下船。
近年來,以微信、陌陌為代表的移動即時聊天工具異軍突起,以其方便快捷的交流功能受到用戶歡迎。但與此同時,謠言、詐騙等問題也正在這種新型社交平臺上快速泛濫,成為廣大用戶“不能承受之痛”。
跳槽,是職場永恒的話題,很多時候更是突破職場瓶頸、升職加薪的捷徑。2014年,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上線簡體中文測試版,正式進軍中國,中文名為“領英”。大街網創始人王秀娟在接受路透社采訪的時候曾說:“大街網致力于滿足中國80、90后屌絲用戶的職場社交訴求。
你問我為什么戒了qq空間?????你也可以做到
國際在線專稿:據韓國《中央日報》11月22日報道,美國一家市場調查機構當地時間19日公開一份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以來,每月登陸一次以上社交網站的用戶人數達16.1億。根據這份調查,社交網站用戶人數增加最快的國家是印度,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Facebook用戶。
人際交往中那些要不得的異常心理。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說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面,就會說與某人交往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