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文學,患病期間常用詩句自我鼓勵;其父母曾把武警北京二院生物免疫療法當做救命稻草
4月12日,22歲的魏則西死了。留下那個關于“人性最大的惡是什么”的故事。
兩年前,即2014年的4月,魏則西被查出得了滑膜肉瘤。這是一種惡性軟組織腫瘤,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生存率極低。當時,他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讀大二。
生病前,他的夢想是大四之后去美國學計算機;生病之后,他唯一的夢想就是能夠活下去。
與癌癥斗爭期間,他表現出堅強的一面,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破滅。他通過百度搜索找到排名領先的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武警北京二院),曾4次前往這里進行生物免疫療法,這個療法曾像“救命稻草”一樣被魏則西和父母緊緊握在手中。
不過,這是百度醫學信息競價排名,這個號稱“斯坦福”先進技術的生物療法也不像百度搜索中說得那樣好,甚至是被國外臨床淘汰的技術。他的病情擴散很快。
魏則西的死,捅破了百度醫療競價排名、莆田系承包科室現象、醫療監管漏洞等諸多醫療亂象的窗戶紙。
而魏則西背后,是眾多百度醫療競價排名的受害者。
“要培養出正視一切災厄的偉大心靈”
4月13日,魏則西葬禮,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和老師趕來送他。沒有人想過這個剛剛22歲的生命會就此停止。
2012年,魏則西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他成績優異,排名在班級前5%。
剛入校那會,很多同學叫魏則西“學霸”、“學神”、“西哥”。他覺得自己還差得很遠,在QQ空間中回答:“現在還不是,希望明年可以這么叫我。”
魏則西喜歡鉆研數據模型,即使在做過一次手術之后的休息階段,他還自學了《數據結構》,“那門課非常難,聽老師講一遍也就聽懂一半,他在家把那些程序都自己寫了一遍”。魏則西的班長馮洋洋對新京報記者說。
除了計算機,魏則西從小喜歡看歷史、政治和文學類書籍。QQ空間中,他經常用詩句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也成了他日后與癌癥抗爭的精神支柱。在醫院的病床上,他讀《論語》,讀王陽明的心學。他想:“要培養出正視一切災厄的偉大心靈”。
大學老師趙有光(化名)非常欣賞他:“在課堂上討論時事問題,他的表達跟大部分同學不一樣,他的觀點很中肯、視野廣,很全面,他的陳述,我和同學都很服。”
在生病休學以后,魏則西在QQ空間中給自己打氣:“我之前一直在為未來而活,為夢想而奮斗。我最快樂的日子是高考前那段金子般的歲月,還有在西電的那段歲月。每天晚上十點半,自習室關門,從C樓回到竹園,暢想未來,希望以后還有機會,雖然同學變成了學長。”
“去吧,偉大,去超越”
魏則西從小身體不好,不過高中以后慢慢變好,很少生病,在2014年4月發現腹部有腫塊的前一天,他還跑了5公里。
檢查結果出來,那不是普通的腫塊,是“滑膜肉瘤”,一種軟組織腫瘤,當時已經是中晚期,死亡率極高。
父母和醫生瞞著他,魏則西只知道需要手術切除。手術之后,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8月15日,他接連做了4次化療,25次放療。
放療的痛苦難以用語言形容,但魏則西從來沒想過死亡和自己有什么關系。
2014年6月,他寫道:“也許我正在經歷一生中最黑暗的歲月,但我別無選擇,我只能去面對它,……勇敢的面對這一切吧,不要再像個懦夫一樣哀怨于自身的不幸,抓住這個機會,鍛造出鋼鐵一般的意志,只要撐過這段日子,日后的一切又算個什么呢,去吧,偉大,去超越。”
休學一年以后,2015年3月,他如愿回到學校,留級進入下一屆。魏則西依然認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聽考研、工作的宣講會,和同學們談論未來和前途。
不過,一個月以后,他就再次休學。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校園。
6月份,魏則西的病情迅速惡化。他從家人那里察覺出異樣:“幾乎所有的親戚都來看我,平時住院基本上一家給一兩千,這次有的直接一兩萬的給,我爸我媽成天哭。”
父母告訴了他真相,他幾近崩潰。作為普通工薪家庭的獨生子,既不知道父母該怎么去承擔這筆巨額的醫療費用,更不敢想像自己死后父母該如何生活。
“北京一去,基本上就好了”
2015年6月30日,魏則西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提問:武警北京二院腫瘤5種細胞療法是一個什么樣的療法?
“我做了兩次,腫瘤沒擋住,不過免疫力確實提高了,還有,很貴,不好報銷,報的也不多。”魏則西寫道。
這家位于北京二環邊上的三甲醫院,曾像“救命稻草”一樣被魏則西和父母緊緊握在手中。
患病之后,魏則西在西安的一家醫院先后接受了4次化療和25次放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他的父母并未就此放棄,通過百度搜索,他們看到了排名靠前的“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免疫療法。
一家人很快趕到北京,見到了一個姓李的主任,他們被告知:這個技術是斯坦福大學研發出來的,他們是合作方,有效率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看過魏則西的報告單,李主任保證“二十年沒問題”。
魏則西的父親了解到,姓李的醫生上過中央電視臺,“百度、三甲醫院、中央臺、斯坦福”,他們覺得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在回復同學的關心時,他說:“北京一去,基本上就好了。”
2014年9月至2015年底,魏則西先后在這里進行了4次生物免疫療法的治療。他們花光了家里最后的積蓄,又跟親戚朋友借錢。而他的信心也很快被打破,幾個月后,腫瘤轉移到肺部,醫生通知撐不了一兩個月了。
后來,知乎美國的網友告訴他,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淘汰。魏則西的心情絕望而悲痛。
2015年11月6日,他在知乎寫到最后一次去北京治療,“此去北京,生死難料。”
大約3個月后,魏則西在知乎上以親身經歷回答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人性最大的惡是什么”。
他說:“希望他的回答能讓受騙的人少一些。”
“可怕的是只能痛苦等死”
面對精神和身體的折磨,魏則西不止一次想過自殺。不過,他覺得至少還要做兩件事:一是寫些東西。他的生病感受、人生觀的變化,對歷史、社會和政治的一點點想法。這本書是他計劃六、七十歲寫的。第二是,抓緊時間學學Java,寫個應用,了卻自己的一個心愿——如果不幸發生,父母用著他寫的應用,也能有幾分寄托。
與此同時,他在知乎上經常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別人。
一個年青男子得了癌癥,男子的妹妹在知乎上提問,如何鼓勵哥哥?
魏則西回答說:“我之前想過自殺……但,希望本身不就是最偉大的事情嗎,即使到最后因為沒有錢,我無法繼續治療……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值得我用命去賭,不是嗎?”
他說:“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能痛苦等死。”
生命最后一段時光,魏則西要依靠一粒相當于20mg嗎啡的奧施康定,換來珍貴的“不怎么難受的時間”。
2015年夏天,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用一個癌癥晚期女生的豁達開朗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當時,魏則西跟老師說,“這部電影沒有真正了解得了癌癥的人心里想法。”
電影美化了化療、陪床、身體狀況、醫院環境,他在博客上寫,“我認為,絕大多數腫瘤患者的痛苦不被尊重,即使樂觀,也是短暫的,有限的,除非找到可以治愈的把握。”
梳理魏則西的心路歷程,他大多數時間對社會充滿感激,因為幫助他的人很多。
魏則西母親轉述,在知道上當受騙后,兒子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特別生氣。”
不過,魏則西的怨恨至少還有一次。他說自己那是他第一次有如此深層次的怨恨。
他要吃一種藥,在香港買是四萬四千元一個月或者40天,他吃不起,但在印度買的話只要五千塊,可是不允許入關。“難道我等死?”魏則西如此寫道。
新京報記者 韓雪楓 實習生楊靜茹 王昱倩
這幾天,21歲的大學生魏則西因罹患滑膜肉瘤病逝的消息刷爆網絡。
顯然,在私立醫院超常規的成長過程中,在游醫們借助承包公立醫院科室實現蛇吞象的過程中,在莆田系與商業網站相互配合的吸金過程中,靠著種種力量,一步步擺脫了有效監管抑或說有些部門的監管本來就存在缺位甚至形同虛設。” 由于工作關系,我接觸了不少當年被白求恩大夫從死亡線上救活的八路軍老戰士,也結識了幾位白求恩手把手帶出來的老一輩醫護人員。
近日“魏則西事件”受到網民廣泛關注。昨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言人姜軍表示,根據網民舉報,國家網信辦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公司,對此事件及互聯網企業依法經營事項進行調查并依法處理。昨天,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涉事醫院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生物診療中心已經停診,截至昨晚發稿前,武警二院官方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榮榮出示的一本由涉事醫院腫瘤科編制的書,列舉滑膜肉瘤在內的42種癌癥病人治療好轉的病例。記者咨詢該院急診科醫生及住院樓護士,均表示對生物診療中心停診一事不清楚,并稱未聽說“魏則西”一事。
現在問題的癥結是,相關部門遲遲不對百度推廣予以廣告定性,即使百度發布了虛假醫療廣告,也難以得到廣告法的調整和查處,“魏則西”類的悲劇就難以避免。如果涉事醫院的相關責任被坐實,那么,百度則可能就是責任鏈的下一環。
” 魏則西,這個瀕臨死亡的絕癥青年,用自己的這段經歷回答了他所理解的“什么是人性中最大的惡”這個問題。魏則西事件卻讓廣受爭議的競價排名體系再次被口誅筆伐,認為魚龍混雜的醫療廣告,正是造成此次悲劇的因素之一。
2015年,由于生命還很年輕,魏則西不甘心向命運低頭,為了爭取求生的希望曾四處求助,7月29日,華商報移動客戶端“華商頭條”曾對他的經歷進行報道。
法律的重要作用是通過懲戒不法行為,對整個社會和行業產生警示,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如果處罰額度大幅低于違法收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依靠違法實現更大的收益,最終形成“邊繳罰款邊違法”的惡性循環。
今天下午國防部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魏則西事件后軍隊將如何治理醫院對外承包科室等問題。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回應,有關部門已經將對涉魏則西事件的北京武警二院處理結果公布。
5月1日,“魏則西事件”成為小長假里的輿論熱點。面對魏則西之死,該反思與該懲戒的,絕非一個“互聯網黑依托”而已。百度是當今中國的互聯網巨頭之一,而莆田系醫院也號稱在國內民營醫院的占比超過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