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不養孩,老大徒傷悲。”3月25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一場關于人口政策的分論壇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易富賢的發言引起一片哄笑。但他依舊一臉嚴肅地提醒:老齡化是經濟的阻力,中國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總人口超過13.6億,其中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2.1億,占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人,占總人口的10.1%。這兩項指標都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人口老齡化的“紅線”。
人口結構老化,人口紅利結束后該怎么辦?
易富賢研究人口政策十余年。根據他的研究,中國經濟在1978~2011年間能夠持續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年輕化的勞動力結構。但是從2011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突然下滑,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勞動力減少。
按照他的預測,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與老年人口的比例已降至7.5,2021年將降至4.2,這相當于日本1992年的情況,如果不能很好應對,有可能會爆發日本1992年的危機。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看來,過去數十年中國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人口結構和素質,但現在中國人口結構“已經惡化”。根據他的研究,中國在1980年代出生的人口比1990年代出生的人口多了30%~40%,而相比前幾代人,90后人口數量“可以說是斷崖式減少”。
梁建章表示,雖然全面放開“二孩”后,很多人會“補生”,可能會迎來幾年的紅利期,但當本身數量就少很多的90后成為社會生育的主流人群后,嬰兒出生率和出生數量將會更低。
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也拖累了經濟發展速度。根據易富賢和梁建章等人的研究,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老齡化,將會對社會創新和大眾創業帶來負面影響。
梁建章以東北地區為例解釋說,東北地區集中了很多國企,是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很好的地區;再加上資源豐富的地區一般缺乏創新活力,所以東北地區經濟缺乏足夠的年輕人引領創新,由此導致經濟衰退。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擔心,中國沒有完成農業和工業的現代化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實質上已經是“未富先老”。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中國需要解決的難題,近日有專家指出中國人口從90后開始出現明顯斷層,比80后要減少10%到20%,讓人擔憂。但他提醒,戶籍管理的放開要與城市規劃同步,比如需要考慮如何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如何增加大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供應,如何改善交通,治療“大城市病”。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中國需要解決的難題,近日有專家指出中國人口從90后開始出現明顯斷層,比80后要減少10%到20%,讓人擔憂。但他提醒,戶籍管理的放開要與城市規劃同步,比如需要考慮如何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如何增加大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供應,如何改善交通,治療“大城市病”。
中國人口紅利的拐點,預計在2015年就會提前到來——昨日,市委常委中心組(擴大)舉行《我國當前的民生建設和群眾工作》專題報告會,主講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透露了這一預測結果。李培林指出,中國過去長期以來主要實行的代際養老模式,因為發生了“多數人贍養少數人”到“少數人贍養多數人”的變化,正面臨變革。
中國人口紅利的拐點,預計在2015年就會提前到來——昨日,市委常委中心組(擴大)舉行《我國當前的民生建設和群眾工作》專題報告會,主講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透露了這一預測結果。李培林指出,中國過去長期以來主要實行的代際養老模式,因為發生了“多數人贍養少數人”到“少數人贍養多數人”的變化,正面臨變革。
5月6日,省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年末,河南省總人口為10601萬人,比2012年增加58萬人
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博茂集團首席顧問陳志武4月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亞洲人口形勢與老齡化對策”分論壇中表示,醫療衛生,特別是養老行業必須要放松管制。我們不需要擔憂人口結構老化以后有沒有飯吃的問題”,陳志武作上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