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5位逝者集體環保安葬回歸大地。
中新網2月24日電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日前,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指導意見》指出,著力推行節地生態葬式葬法改革。按照積極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的原則,科學精準地劃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區,積極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態化骨灰安葬方式,在人口密集區推行以樓、廊、堂、塔、墻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體安葬方式。
倡導建設單人骨灰安葬或雙人骨灰合葬占地小于國家規定標準的節地型墓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積,并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
積極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式,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將骨灰藏納土中,不設硬質墓穴和墓碑。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區,遺體應在公墓或農村公益性墓地內集中安葬,不得亂埋亂葬,倡導建設單具遺體安葬和雙人合葬占地分別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節地型墓位,減少地面硬化面積,鼓勵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倡導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
《指導意見》明確,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
《指導意見》提出,著力加強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根據已有安葬設施情況和未來需求預測,把握總量、擴大增量、優化存量,科學規劃建設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強化安葬設施的生態功能。著力加強城鎮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供樹葬、撒散、骨灰存放、小型墓等多樣化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原則上新建城鎮公益性公墓的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100%。
嚴格依法審批經營性公墓,結合實際分別對新建和已有經營性公墓明確節地生態安葬區域的配建比例。對超標準建墓立碑的,要依法通過拆除、綠化等方式進行整治改造。按照綠色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新建和改造農村公益性墓地,嚴格執行墓位占地面積規定,減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提高集約化、生態化安葬程度。加強少數民族殯葬設施建設,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節地生態安葬需求。
《指導意見》要求,著力提高節地生態安葬服務水平。針對節地生態安葬的人群及相關服務特點,嚴格落實安葬服務標準,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積極提供網上預約、服務熱線、咨詢窗口等便捷方式,拓展全程引導、交通保障、悲傷撫慰等服務項目,強化人文關懷,提升服務內涵,做到用心服務、便民高效。加強安葬后續日常管理,注重環境綠化美化,引導文明低碳祭掃,保持墓區整潔肅穆。
根據安葬服務協議及墓位使用周期,積極推進墓穴循環使用。鼓勵經營性公墓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選擇位置好、綠化好的墓區開辟節地生態墓園。強化事業單位法人性質的經營性公墓示范帶頭作用,提供更多、更加優質的節地生態安葬公共服務產品。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及紅白理事會、老年人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農村公益性墓地管理,提供及時便捷服務,提高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推進互聯網、物聯網與殯葬服務融合發展。
此外,根據《指導意見》,著力培育現代殯葬文化。把推行節地生態安葬與倡導厚養薄葬、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結合起來,厚植符合節地生態、綠色環保要求的安葬理念,培育具有時代特征、民族特點、群眾基礎的殯葬行為規范。充分依托現有殯葬設施資源,建設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優秀殯葬文化傳承平臺。
積極推廣現代文明的殯葬禮儀和殯葬用品,堅決抵制迷信低俗、奢侈浪費等不良喪葬風氣,切實增強參與節地生態安葬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力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植樹緬懷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積極組織集體共祭、社區公祭、家庭追思等現代追思活動,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殯葬文化,引導群眾逐步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
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積極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式,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江蘇南通,一個“通”字,道盡了南通的區位優勢:地處長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的T型結構交匯點,是長江三角洲洲頭最璀璨的明珠。近年來,南通市轉變發展方式,通過探索高標準廠房建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破解了資源稀缺對產業聚集和農業發展帶來的瓶頸,走出了一條工業、農業雙集約的通途。
昨日,河南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據悉,積極推進節地生態安葬、綠色安葬和惠民殯葬是2016年工作重點之一。
用骨灰鉆石加工成不同的飾品,能讓后人時刻相伴,寄托哀思。 楊艷梅介紹,今后墓地發展的方向是節地生態,民政部門將大力推廣花葬、樹葬、草坪葬、塔葬和骨灰墻等安葬方式。
據媒體報道,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殯葬綠皮書指出,在全國大部分的省份現有的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相對于傳統墓葬,上海近幾年推出的生態節地葬(低于1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化墓地,低于0.6平方米的微型墓,最小的微型墓只有0.03平方米)和海葬卻是鮮有人問津。
清明節剛到,“北上廣墓地開始限售,市民為買墓位半夜排隊”的消息不脛而走。王宏階介紹說,上海的確有部分占地10畝以下的小型墓園從延長經營周期的角度考慮,會對傳統墓地進行限制。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曾表示,北京現有墓地資源十分緊缺,目前全市每年火化量已突破8萬。
清明節剛到,“北上廣墓地開始限售,市民為買墓位半夜排隊”的消息不脛而走。王宏階介紹說,上海的確有部分占地10畝以下的小型墓園從延長經營周期的角度考慮,會對傳統墓地進行限制。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曾表示,北京現有墓地資源十分緊缺,目前全市每年火化量已突破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