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真相那是萬萬沒想到 名校高考押題曝光,事關廣大學子前途命運,迅速成為網絡熱詞。除了試卷內容引人猜想,“名校高考押題曝光”將以何種形式進行呈現也同樣保持著不確定性。
2016年全國高考卷1的作文題目為漫畫《進步與退步》,并注明“據夏明作品改動”。吳聯榮稱,創作靈感源于教學經歷和與學生的交流,立意是一些家長片面重視分數,忽視孩子的進步。
2013年遼寧高考[微博]語文卷閱讀題《吳良鏞:筑夢人生》的原作者、光明日報《健康》版副主編田雅婷(左)與吳良鏞院士合影。
昨天,微信熱帖“穿越回1936年,你還能考上南京大學嗎”被瘋狂轉發,引來不少驚嘆,“當年的數理化考卷太簡單,被現在的模擬卷‘秒’成渣!”
輪復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沖刺階段,這段時間的復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著高考的成敗,因此,這輪復習是三輪復習法中最關鍵的一輪。始終要記住三句話:在后期“自信比分數更重要,反思比做題更重要,基礎比難題更重要”。
5月18日,鄭州市中招體音美特長生開始報名。與往年不同,今年,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也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報名。
5月18日,鄭州市中招體音美特長生開始報名。與往年不同,今年,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也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報名。
當地時間2012年6月18日,法國高中畢業會考舉行,學生參加哲學考試。法國的高考試題,哲學思辨深入骨髓,甚至成為舉國談論一時的話題。2012年,一道法國高考題在中國引發了關注——“請解釋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關‘德行’的論述”。
6月19日,學者許紀霖發表微博稱:“據我在法國留學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國“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試內容為“哲學”,總共4個小時,就一特定題目撰寫論文。” 很多網友認為,法國高考值得我國借鑒,他們主張發散性思維,比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強太多。
6月19日,學者許紀霖發表微博稱:“據我在法國留學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國“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試內容為“哲學”,總共4個小時,就一特定題目撰寫論文。” 很多網友認為,法國高考值得我國借鑒,他們主張發散性思維,比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強太多。
2.不開夜車,不信“出售試題及答案”傳言,切勿攜帶各種違禁品(無線通訊工具、電子存儲記憶錄放設備、涂改液、修正帶、不透明的文具盒(袋、套)和不透明的水杯等)。我省繼續在普通高考考場中使用金屬探測儀對考生、考試工作人員進行檢查,禁止考生、考試工作人員攜帶通訊工具等違禁物品進入試室。
微信熱帖“穿越回1936年,你還能考上南京大學嗎”被瘋狂轉發。
進入云計算時代,用大數據來預測高考作文題成為今年不少信息技術公司的主攻對象,甚至有大數據庫號稱押中今年高考12道作文題。百度預測方面認為,這次預測充分展示了大數據的神奇之處,命中率之高令人難以想象。
不料,這兩位金發碧眼的外教,卻對著卷子皺起眉頭,對于部分語法題更是大呼“confusing”(困惑)。兩位外教此次的考試范圍是語法、完形填空和閱讀題。”兩人反復強調,語法題讓他們非常“confusing”(困惑),他們不明白,中國學生為什么要花大量時間在這些題上。
自2003年,教育部開始在全國22所高校試點自主招生,為的是選拔錢鐘書式的人才。目前,各高校自主招生都是先筆試、后面試,通過者將在高考錄取時享受一定的降分照顧。這次由腐敗猜想觸發的公眾不滿,是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宣泄,并非否定教育改革,而是折射出公眾對自主招生和教育改革的公平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