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星島日報》)
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加拿大星網報道,2月16日,加拿大卑詩省政府公布了2016/2017年度財政預算案。在最令人關注的大溫樓市方面,預算案宣布凡購買75萬元(加元,下同)以下新房的合資格人士可獲豁免支付物業轉讓稅(簡稱PTT);而購買200萬加元以上的房屋(不論新舊),買家則要支付3%的物業轉讓稅,這一規定自今日起生效。此外,今后將重新要求房地產過戶文件標明買主的國籍。
新規詳解:
一、購買75萬加元以下的新建住房將免交物業轉讓稅,這項政策能讓買主最多節省1.5萬加元。但受惠者必須是本國公民或永久居民,而且須在該物業居住至少一年,房主親戚居住無效。
二、至于二手房,豁免房價上限仍然是47.5萬元。
三、不論新房還是二手房,200萬加元以上的住房的物業轉讓稅將增至3%,此前為2%。
四、從今年夏季開始,將重新要求房地產過戶文件標明買主的國籍。這項規定在1998年廢止。
卑詩財政廳長兼議會領袖麥德莊(Mike de Jong)指出:“業主如果不是加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就要披露他們居住的國家以及國籍。如果業主是公司,也須披露公司董事的國籍。”
當承讓人以被動信托(Bare Trust,又稱無條件信托)注冊并提供信托創立人和受益人的資料時,承讓人也需披露有否以被動信托人身分持有物業。
麥德莊表示,有關海外買家的報告完成后會向省民公開。
新政難助樓市降溫 效果幾乎是等于零
華裔學生麗薩·王希望,學生負擔得起的住房,高峰期往返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交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就業。Rafferty Baker/CBC
省府新政能讓大溫地區過熱的樓市降溫嗎?曾協助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擬訂房屋政策的卑詩大學(UBC)尚德商學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達維多夫(Thomas Davidoff)稱,效果幾乎是等于零。
報道稱,達維多夫認為將豁免物業轉讓稅上限提高至75萬元,獲益的不是買家而是賣家,因為現在房屋供應不足,買家往往要搶,就算豁免物業轉讓稅,得益的也只是賣家,而非買家。
8月初,又開始加大土地供應量,曾在一周內接連集中投放27塊土地,其中住宅用地達到1807畝,但是依然沒能阻止南京房價繼續上漲。加大土地供應量,會對過熱的市場起到緩解矛盾的作用,但還需要多管齊下才能平穩樓市。
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堅定穩健,短期內貨幣寬松無望,而這兩個政策調整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去杠桿、擠泡沫,收縮資金向房地產行業流動的通道,均衡資本在多行業之間的流動。
有關部門和相關城市必須密切監控市場情況,在不良跡象剛剛冒頭時,就應該立即出手調控,以避免市場風險持續積累。
有關部門和相關城市必須密切監控市場情況,在不良跡象剛剛冒頭時,就應該立即出手調控,以避免市場風險持續積累。
隨著熱點城市調控政策收緊,春風得意的房企也要注意避免陷入資金困局。尤其是那些實力有限而又“高溢價”拿地的房企,更有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或債務違約的風險。
對比新政力度,被稱為“史上最嚴限購令”的上海樓市新政當仁不讓,無論是信貸限制還是購房資格方面都出臺了嚴格的措施。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口紅利的喪失、返鄉置業需求的增多,是房企加大春節期間優惠力度主要原因。從多個二三線城市2月以來樓市成交情況來看,想借助“返鄉置業”拉動已處高位的庫存去化并非易事。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口紅利的喪失、返鄉置業需求的增多,是房企加大春節期間優惠力度主要原因。從多個二三線城市2月以來樓市成交情況來看,想借助“返鄉置業”拉動已處高位的庫存去化并非易事。
購松綁、調整公積金使用門檻、購房及契稅補貼……自2014年樓市急速轉冷以來,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救市措施,刺激市場回暖;同時,金融管理部門對住房信貸政策也進行了微調;中央層面也明確提出“穩定住房消費”,并要求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9月,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為36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2%,同比下降64%;成交均價為6381元/平方米,環比上升5.9%,同比下降18.5%。
昨天,杭州、西安、貴陽等三個省會城市宣布全面取消樓市限購。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珠海、三亞、南京、西寧和蘭州等9個城市限購尚未松綁。
隨著樓市降溫調整深入,各地開發商開始使出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段,此前“堅如磐石”的房價也開始出現實質性松動的跡象。
“現在建材家居賣場的促銷工作已經不拘泥于簡單的節日,而是去‘造節’,請一些明星助陣,形式五花八門。”秦占學說,精裝房的業主是選擇性采購,僅更換一些部品,這或為綜合賣場轉型專業賣場提供 了發展空間。
業內專家認為,樓市出現的調整既是正常的,也是宏觀調控一直所引導追求的。堅持控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不盲目擴大杠桿,住房金融就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此次樓市調整是近十幾年來首次非行政干預因素導致的市場波動,也引發輿論格外關注。“影子銀行”規模未知是最大風險,住房金融不盲目擴大杠桿就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盡管樓市并未進入趨勢性下降,但并非毫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