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啊,有生之年媽真想抱一下你。
“我的孩子,你在哪里?媽媽好想你。”羊年到,大家都是喜洋洋,而沈陽的關女士卻心如刀絞,因為她心里一直呼喚著那親生的兒子——他屬羊。3月4日,關女士說,36年前,三個產婦同時分娩,一不小心抱錯了,如今自己一直不知親生的兒子在哪里,她做夢都想找到他。
滿街貼啟事,她要“尋孩子”
3月4日,路過沈河區二經街的不少市民都看到,電線桿和小區的公告板上都貼了一張不大的紅紙,紅紙上寫著“尋孩子”。大致的內容是自己的孩子1979年10月生,在醫院抱錯了,希望有知情的人士能提供線索。很多市民看后開始熱議起來,有的覺得很同情,“當媽媽的,能用這種方式找孩子,肯定是有原因的。”還有一些覺得不可思議,“三家孩子同時抱錯,真是太奇了,這樣的事情概率應該是幾萬分之一吧!”
到底這些紅紙是誰貼的?為什么通過這種方式尋找孩子?
貼紅紙的女士姓關,她想通過這種方式尋找36年前抱錯的兒子。關女士說,紅紙上的字是她手寫的,孩子當年在醫院抱錯了,如今,她沒有關于孩子的任何消息。但無論多難,她都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孩子,這是她一生的心愿。“孩子是1979年出生的,屬羊,今年也是羊年。我已經去過好多部門,能想的辦法都想了,還是沒有任何消息,我在家里寫了近萬張的啟事‘尋孩子’,即使是大海撈針,我也要試一下!”
仨產婦同時分娩,趕上護士交接班
關女士今年63歲,說起當年抱錯孩子的情景,她仍然記得很清楚,不過,他們家當時并沒有發覺,“我家孩子是1979年10月生的,那時候我孩子生得算是比較急,從工作崗位直接到的醫院,同事送我過來的。當時醫院里一個產房生孩子的有三位產婦,由于待產時有一段時間,所以我聽出來了,那兩個產婦互相都認識,是鄰居,她們的家都在二經街一帶住。其中有一個產婦挺愛說話的,皮膚挺白的,我至今還有印象。”
當時關女士順產生了孩子的前后腳,另兩家的孩子也都順產出生,巧合的是三家都是男孩,由于分娩的時候產婦的狀態都比較不好,所以,也不顧上看著。“那一時間正好是護士交接班的時候,我迷迷糊糊地就聽護士說,把第一個孩子給她。”由于身體底子好,所以關女士的狀態還行,加之想省一些錢,關女士生完孩當天就出院了。孩子接回家后,全家人都很喜悅,光顧著仔細地左看右看,并沒多想。她出院時,那兩個產婦并沒有出院。
關女士在飯店工作,懷孩子的時候營養好,當時略有些懷疑,“說我孩子出生時6斤2兩,怎么看起來這么小?”
孩子長得不像爸媽,家人開始懷疑
孩子順利來到人世,關女士全家都非常開心,盡心盡力地養育著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人都發現,孩子長得既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孩子皮膚特別白,跟父母形成了反差。
“是不是抱錯孩子了?”很多人都開始議論,關女士一直不愿意相信這一事實。后來,在孩子上小學時的一次驗血,讓關女士獲得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她開始認真合計這個事兒了,“我是B型血,我愛人是O型血,孩子卻是AB型,這是不可能的。”從長得不像到血型對不上,關女士開始咨詢醫學專家,專家給關女士的答復是,你們兩個人的血型生出AB型孩子的幾率非常非常小,“基本上是幾百萬萬分之一!”
雖然內心已經知道這個孩子不是親生的,但感情太深了,關女士一直告訴自己:這“幾百萬萬分之一”但愿是真的。
2001年她得知:另兩家也在找孩子
關女士說自己現在找孩子,因為良心上過不去。雖然抱錯的孩子跟她很有感情,跟親母子一樣,如今,孩子早已成家立業。“找親生子,只是出于一種內心的呼喚。”關女士記得,自己曾在2001年看過電視臺播的一個新聞,正好演的是另外兩家中的一家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我一看那兩個媽媽,都是當年在一個產房的產婦,我心里就已經知道,當時是我們三家的孩子互相抱錯了。那個節目里,一個孩子已經找到了親生父母,電視鏡頭里還有一個孩子正在尋找父母,其實那個就是我的親生兒子!”當時,關女士害怕對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有傷害,因此,沒站出來。
孩子,不知你現在過得好不好
關女士之所以現在找孩子,一是良心上過不去,再一個,她覺得孩子都已經成人了,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即使認親,也不再對哪個家庭有傷害,而且,兩個抱錯的孩子,父母都到了養老的年齡,血濃于水啊!
如果能找到孩子,看上一眼也好,從2001年至今,關女士就再沒有任何孩子的消息,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在電視中播出來了,她的親生兒子當時有病,小腸疝氣,病還挺重,這些多年,關女士也不知孩子的健康狀況怎么樣了,非常擔心他過得不好。
關女士找過醫院、派出所、法院、學校等多個部門未果,無奈之下,開始貼小廣告,“當時那兩家說住二經街一帶,我下一步準備在這一帶挨家打聽,只要我能走得動,我就要一直找下去。”關女士覺得,相信三個家庭都希望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她非常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兒子,讓親情再增加一分。俗話說,男孩長的像媽,如果她的兒子看到她的照片最好能站出來。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寧玲文并攝
期盼有驚喜
人生如戲,生活總有偶然和意外,36年前這起嬰兒錯抱事件在多年后呈現出來,個中酸甜苦辣、悲喜憂愁,非當局者不知其味。
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四,關媽媽天天是以淚洗面,其實,痛苦的日子何止這半個月。36年,多少日出日落,多少風霜雨雪,三個瞬間“錯位”的嬰兒,如今已長成了男子漢,他們人生的每一步都飽含了養父母的心血和苦累,這份撫養深情,哪堪割舍?所以,相信得知真相后,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仍然會說:“我永遠也不會離開你,我的養父母。”
但對于關女士等三對家長來說,尋親的意義在于,“體之發膚,受之父母”“誰不想落葉歸根”,父母與子女間天然的骨肉親情,又豈是萬水千山能阻隔?所以,關媽媽能發了瘋一樣找親生兒子,這種執著是可以理解的。人心向善,相信不久的將來,三家人坐在一起時,會讓這種幸福加倍,并處理好各自的關系。
這樣的場景真的類似于一部電視劇,36年了,關媽媽覺得不能再騙自己了,一定要讓自己有一個對得起良心的生活。正如關媽媽所說,“生子,養子,都是我的孩子,我會讓愛加倍,讓兩個孩子都更幸福!”
內心情感的煎熬來日方長,和睦幸福就在前面,這需要雙方邁出皆大歡喜的步伐。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寧玲
如何避免抱錯孩子?
3月4日,關媽媽的出現引起不少熱心市民的“圍觀”,也有不少人在微博和微信上寫出此事,并在網上熱議“如何避免抱錯孩子?”,尤其是一些媽媽和準媽媽。
網友aijings:寶媽們不要說我想的多啊。我一直在想寶寶千萬不要給抱錯了,萬一抱錯了對兩個家庭都是傷害。
網友小米:確實有這種事情發生的。但是現在一般一出生馬上就給戴手牌或者腳牌了。一般不會弄錯的。寶寶出生后第一眼先給媽媽看,然后護士抱去洗澡,洗完澡帶回產房和媽媽一起觀察一陣子。10幾分鐘后護士抱出去找家屬,會叫名字。然后寶寶交到你們家屬手上就自己好好看管就可以了。一般不會抱錯的。
網友龍寶媽:剛出生的小寶寶長得都差不多,難以分辨啊!這個問題我也很擔心呢,不過我家有親戚在醫院,是產科的醫生,所以這讓我放心點。
網友我心飛翔:建議剛生下來就把孩子頭發上剪掉一塊。
網友小陽公主:我想讓老公全程跟蹤拍攝,我家寶寶就要一直跟著人,如果要是體檢、洗澡啥的,就盡量跟著,細心一些,多看著寶寶,老公拿著相機全程拍攝。再說了,穿的衣服不一樣,不會抱錯啦。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寧玲整理
目前沈陽新生兒出生即戴識別帶
一位在沈陽某醫院婦產科工作了20多年的資深醫生告訴記者,一般情況,嬰兒抱錯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這么多年,也就是百萬分之一。
目前沈陽幾家大的婦嬰醫院的情況是,出生后,接生的護士都會立刻給母親和嬰兒戴上識別帶。接下來的時間,母親和孩子也都是住在同一個房間,一直到母子出院時才把識別帶拿下來,并且進行校對,所以不會出現抱錯的情況。
(記者 寧玲)
2016年9月3日凌晨2點多,汝州市人民醫院走出一群醫務人員,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談論著,言語中有抑制不住的興奮、激動。是什么事讓他們這么晚下班,如此疲憊還如此興奮?事情回到數小時前,這是一個難忘的、驚心動魄的夜晚。
2016年9月3日凌晨2點多,汝州市人民醫院走出一群醫務人員,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談論著,言語中有抑制不住的興奮、激動。是什么事讓他們這么晚下班,如此疲憊還如此興奮?事情回到數小時前,這是一個難忘的、驚心動魄的夜晚。
生孩子痛并快樂著,但歷經兩次剖腹產并且面臨第三次剖腹產手術,產婦緊張程度可想而知。面對這樣一位準媽媽,汝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一科的醫務人員暖心撫慰,貼心服務,用實際行動贏得了贊譽。
接著就是止血、找漏洞、子宮修補、再止血……等到錢主任下手術臺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個小時。這段時間的手術、住院費用,大致是2.7萬元,扣除小芳夫婦在住院初期交的5000元,這家人就這樣欠下兩萬多的賬單,跑路了。
在北京白領杜茜看來,她的遭遇或許并不代表月嫂行業的整體現狀,也許大多數還是好的,但問題存在就需要關注,畢竟產婦和嬰兒都傷不起。
2014年10月8日,達州市民彭先生的小孩在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出生后,產婦大出血不得不切除子宮,至今恢復情況不好并產生精神疾病。
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
最近,上海最高氣溫持續徘徊在35攝氏度以上。有網友爆料稱,上海有一名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中暑身亡。其家人相信產婦應該“捂月子”。產婦遵循家人意見,在不開空調的房間內休息,并蓋著棉被。8月3日,產婦在家出現中暑現象,由于家里處置不當,產婦身體情況十分危急。
產婦遵循家人意見,在不開空調的房間內休息,并蓋著棉被。
最近,上海最高氣溫持續徘徊在35攝氏度以上。有網友爆料稱,上海有一名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中暑身亡。其家人相信產婦應該“捂月子”。產婦遵循家人意見,在不開空調的房間內休息,并蓋著棉被。8月3日,產婦在家出現中暑現象,由于家里處置不當,產婦身體情況十分危急。
近日,網上曝出的“云南一退休處長毆打產婦”的消息引發關注,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西山鎮通報稱,打人者為昆明男子黃俊明,對其處以500元的治安罰款,希望對傷者當面道歉并作出相應的經濟賠償,并建議被打者家屬走司法程序。
近日,網上曝出的“云南一退休處長毆打產婦”的消息引發關注。
1月15日,對于洛陽市汝陽縣王坪鄉村民石延偉來說,是個悲痛的日子。這一天,他即將待產的25歲妻子曾某,在平頂山市魯山縣婦幼保健院進入產房后,突發身體不適癥狀,后經轉院搶救,但最終沒能挽回母子生命。
監護醫生說,四個孩子每天花費約一萬元,這一過程要持續兩月。
菏澤市東明縣的吳俊平夫婦兩人結婚六年來一直想要上孩子,就在前兩天,吳俊平的孩子終于出生了。菏澤市立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戚巧云說,“生了五胞胎,出來以后有一個不行了,夭折了,剩下的四個最大的1.135(公斤),最小的0.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