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為什么會認錯?
這具遺體由于在水中浸泡多日,已面目全非。“看起來很像我媽”。隨后,三車親朋來辨認,看起來很像他的母親。
為何沒做DNA?
張成根稱,對遺體身份存疑,他也曾考慮過做DNA驗證,但他是養子,母親也沒有任何直系親屬在世,做不了。
23日清晨,44歲的張成根含著眼淚,將“母親”的遺體推入火化爐。眼淚尚未擦干,10分鐘后,他接到社區干部的電話:“新都救助站收了一個太婆,叫陳德華,是不是你媽?”陳德華,正是張成根82歲老母親的名字。而此時,被認為是“陳德華”的遺體正在進行火化。兩個“陳德華”,到底哪個是真的?張成根立即趕到新都,躺在救助站安排的醫院里的確實是自己的母親。短短一個星期,張成根經歷了大悲大喜。只是,家屬們現在疑惑的是:這個錯誤地被當成陳德華而遭火化的老年婦女,究竟是誰?
悲!失蹤“母親”湖內溺亡
怕打針吃藥,老母親兩度離家
9月13日,張成根發現母親開始出現氣緊、全身無力的癥狀,他將其送到了附近的醫院。由于家離醫院較近,他們并沒有住院。9月15日中午,陳德華偷偷離開了醫院。張成根發動親友四處尋找,最后在附近的一處小樹林里找到了母親。
“她害怕吃藥打針輸液。”張成根說,年輕的時候,母親生病后就抗拒治療,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現在。在家人和鄰里的勸說下,陳德華跟隨兒子回了家。吃晚飯時,陳德華又不見了,“我們以為老人出去串門去了,晚點會回來。”直到深夜,陳德華依然沒有回來,張成根慌了,發動所有人幫忙尋找。
湖內現遺體,“看起來像我媽”
“我媽患有輕微的老年癡呆。”他說,失蹤的第二天,有人告訴他曾在南三環輔道看到一名老人,他開車沿著南三環尋找,沒有找到。
9月20日一早,張家人尚在睡夢中,一名社區干部急匆匆地跑到張家樓下大喊:“搞快點,你媽淹死在簇錦公園了,趕快去看是不是的。”張成根“全身都軟了”,來不及洗臉套上衣服就沖下樓去。
幾名最早發現遺體的鄰里稱,浮在公園湖面上的遺體,就是張成根的母親陳德華。因此,在接受派出所詢問時,張成根表示自己就是死者的家屬。“派出所民警不放心,又讓我去殯儀館確認下。”
在殯儀館,對著這名老年婦女的遺體,他卻有些懷疑了。這具遺體由于在水中浸泡多日,已面目全非。“看起來很像我媽,但又好像有點不像,我拿不實在。我覺得有80%的可能性是她。”
三車親朋認定,確認就是“母親”
在殯儀館看完遺體后的當晚,張成根翻來覆去睡不著。張成根的憂慮,還有另一重背景—他并非陳德華的親生兒子,而是養子,這讓他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我如果說那個人不是我媽,我媽的那些侄兒會不會說我不想為老人辦后事;如果說是,萬一認錯了咋辦?”是思來想去,天亮后,張成根通知了母親的幾個侄兒,叫上了幾十年的老鄰居以及社區的干部,10多個人坐了三輛車前去殯儀館辨認。打開棺蓋后,眾人都說:“就是她。”
一名當時曾參與辨認的親屬說,當時看到的遺體經過水泡了后,確實有些看不清楚,但看起來很像陳德華。
張成根稱,一名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對著尋人啟事上的照片,仔細地與遺體對比后,也得出兩人為同一人的判斷。“你看,臉上都有一顆黑痣,就是一個人。”張成根向殯儀館簽字確認這具遺體正是母親陳德華。簽字時,殯儀館工作人員還拿出這具遺體的隨身物品—一個裝手機的塑料袋以及一把小鑰匙,張成根說,這些物品都不屬于陳德華,“但她在外面流浪那么多天,也許是她撿的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