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新發地市場,一箱用“加重紙箱”包裝的蘋果正待售,紙箱夾層內灰黑色的增重填充物清晰可見,比普通紙箱重2斤多。
“重量級紙箱”再現批發市場。
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果品批發市場商販使用“加重紙箱”包裝蘋果,此種箱子類似此前被頻頻曝光的“水泥紙箱”,只不過因批發市場嚴查,紙箱夾層中的水泥塊被換成了木漿或紙漿。
據蘋果批發商販介紹,這種紙箱比普通紙箱重2斤多,按照蘋果5元一斤的批發價,一箱蘋果能多賺10多元。
新發地市場果品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夾層所涂木漿與紙箱原料相同,這與填充水泥、石膏不同,因無明確規定,暫無法進行管理。
李麗(化名)在西城有一個水果攤,隔不了幾天,她就會和丈夫一起,到批發市場采購各種水果。
因為到了本季新鮮蘋果上市時節,李麗一次就采購10箱左右,但她回家將蘋果拆箱后,發現一箱蘋果少了好幾斤秤,“蘋果30斤一箱,但光箱子就重近4斤。”
李麗懷疑又遇到了以前那種“水泥紙箱”,撕開紙箱,夾層里果然有黑乎乎的一層東西,一捏全成粉末。
多家商戶用“加重紙箱”
李麗的蘋果采購自新發地批發市場。
8月29日上午10點,新發地果品批發市場蘋果專區,一排排大貨車整齊地停在市場內,每輛車的車尾前,擺放著拆開箱的各種品種蘋果樣品,供人挑選,而車廂內,都整齊地碼放著成箱的蘋果。
挑選蘋果的,多數是零售商販,選好后,成箱地往自己開來的面包車或小貨車上裝貨。
這些蘋果的包裝箱,大致有紅色、白色和暗黃色等幾種,其中暗黃色的紙箱較多。
李麗說,她當時買的蘋果就是這種顏色的包裝,摸起來很硬,提起來很沉。
記者走訪10余家商戶,隨機挑選幾個紙箱,不管是什么顏色,撕開邊角就能看見夾層內那層黑乎乎的填充物,用手指一捻,就變成了黑色粉末。
“這是‘加重’紙箱,夾層涂抹有木漿或草漿,就跟以前的‘水泥紙箱’一個意思。”看到記者在查看紙箱,一名攤主毫不避諱地說,現在批發市場內大部分商戶用這種紙箱包裝蘋果,為的就是增加重量多賺錢。“我們都是成箱批發,不零售,所以紙箱也是當成蘋果價一起賣掉的。”
2011年,包括央視、新京報在內的多家媒體,曾報道批發市場商販為牟利,在蘋果紙箱夾層中灌水泥增重,市場管理方及質檢等部門隨后進行了嚴查。
多名批發攤主表示,“加重紙箱”就是“水泥紙箱”的一個變種,現在已到蘋果銷售旺季,他們一般都是在附近購買這種“加重紙箱”,然后裝車去遼寧、山東等地購買蘋果,裝箱后再運回北京銷售。
比普通紙箱重2斤多
8月29日,一輛卡車將李偉(化名)從遼寧采購的蘋果送到了新發地,打開車廂上的帆布,露出整車箱裝蘋果,車尾空隙,一些未用的紙箱還沒折疊成箱,堆起一米多高。從部分箱子的破損處,能很清楚地看見夾層內黑灰色的填充物。
李偉說,這也是“加重紙箱”。
“一個加重紙箱3.8斤,比普通紙箱重2斤多。”李偉看到記者在掂量紙箱重量,他直接拿起一個空紙箱,放到磅秤上稱重,“你看,肯定是3.8斤,這箱子就這個重量,而普通的箱子也就1.3斤左右。”
記者找來一個普通紙箱稱重對比,發現確實如李偉所說。
“這‘加重’的紙箱4.2元一個,普通的是2.8元。”李偉說,雖然每個箱子的成本貴一塊四毛錢,但因為每箱蘋果總重量都是30斤,紙箱多出來2斤多重量,蘋果就會少裝2斤多。
類似紅富士等蘋果,批發市價約一斤5元,“加重紙箱”多出來的2斤多就值10多元,即便扣除箱子貴出來的1.4元成本,至少也能多賺10元,賣一千箱就能多賺上萬元。
另一家商戶的生意經跟李偉如出一轍,他還稱,一些來進貨的零售商以前總是把紙箱拆掉后當廢品賣,但他都是讓零售商把空紙箱拿回來返賣給他,一個2.5元,這樣他和零售商都能再省點錢。“其實很多零售商都知道箱子有貓膩,只不過他們零售時調高價格,又把這成本轉嫁到顧客身上了。”
8月29日上午11點左右,在李偉攤位前,一名中年女子買了10余箱蘋果,準備運回市場零售。
“知道這箱子,就跟當年用水泥涂在夾層內加重一樣,但市場內很多都用這種箱子,所以哪兒進貨都一樣。”這名中年女子說,上攤零售時,雖然在箱子上吃了虧,但大不了在賣蘋果的時候再加價,就能把錢賺回來。
而李麗也說,遇到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每斤蘋果多賣幾毛錢,把“吃的虧”補回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