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容先隨時準備著給孩子們的換洗衣服。
目前班上只有4個學生,孩子哭鬧,彭容先牽著上課。
在達州市達川區雙廟鄉石凼村,村幼兒園唯一的老師——彭容先老人,今年已經70歲了。兒女都已在城里買了房,有了不錯的經濟條件,都屢屢勸她去城里住。本該是在家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的時候,可她偏偏要堅守在自己的三尺講臺。“將孩子們送出大山,這是一份責任。哪怕班上只剩下一個學生,我都要教下去。”從33年前,彭容先被村里選為村小幼兒園的老師起,她就執著于這個職業。
機緣
能歌善舞脾氣好
村里選為幼兒園老師
最開始的時候,石凼村原本有一所村小幼兒園,“那時幼兒園的老師都是年輕姑娘,不太穩定,村里老換老師。后來,村里決定從已婚婦女中選擇老師。”
“當時要求還是挺高的,要能歌善舞,要脾氣性格好,還要有基本知識。”彭容先的父親是個講究的生意人,從來就教育她要會忍,要謙和。事實上,彭容先也確實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脾氣,從不與人爭吵,又講道理。不知不覺,她還成了村里的“和事佬”。就這樣,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優秀的彭容先在眾多婦女中脫穎而出,被選為村里的幼兒老師。
堅持
課上背一個抱一個
還要騰出手來寫字
當幼兒園老師并不是輕松的活兒,考驗的不僅是文化知識,更多的是要有耐心和有責任感。彭容先班上的孩子從2歲到6歲的都有,最多的時候,班上有一百多名學生。“孩子們太小老是哭,我上課常常是背一個、抱一個,還要騰出手來寫字。”勾起曾經的記憶,彭容先臉上神采奕奕:“不過那時我年輕,有力氣,也沒覺得累。”
其實,對于彭容先來說,哄孩子只是“入門級”,每天要做的還有一些臟活累活。教室的一側,一個書桌改造的“衣柜”里,是彭容先準備的兒童衣物。她說,學生們太小,經常會將大小便拉在褲子里,她就得趕緊去燒水給孩子們洗干凈,再換上干凈衣服。“衣服我都是隨時準備的,是我孫子孫女的舊衣服。”梁上缺水,班里孩子用水也都是靠彭容先的丈夫從家里挑過來的。瘦弱的身影每天為一群孩子忙得團團轉,她直說,“忙得過來。”
辦學
村里幼兒園垮了
村民鼓勵彭容先辦學
后來,村里的學校垮了,孩子們沒地方讀書了,村民們紛紛鼓勵彭容先:“你教了這么多年書了,干脆你自己來辦學,我們孩子就都交給你嘛!”有村民的信任,彭容先信心十足。她回家同女兒龐渠一商量,決定就在原校的教室繼續上課。可是2010年的時候,上級來學校檢查,說學校教室是危房,要求她們搬離。在女兒的支持下,彭容先于是租下了村民朱從秀的一間房屋作為教室。“現在的教室我們已經租了5年了,房東的孫子和孫女都是我的學生。”
在這間簡陋的教室里,仍然有一些溫情片斷在上演,也有一些愛的奇跡在發生。班里一個6歲的小孩,因為先天缺陷,醫生說至少要10歲后才會說話。2歲多的時候,他就被送到了彭容先班里。彭容先知道孩子有缺陷,便更加耐心地教他說話寫字。漫長的堅持換來了奇跡。這個被斷定為10歲后才能說話的孩子,現在除了會喊“爸爸媽媽”,還會識一些簡單的詞語和字母了。看到彭容先對孩子的細心和負責,村民們感動不已,他們都暗地夸贊:“村里有了個好老師!”于是很多鄰村的,甚至鄰鄉的孩子都被家長送到彭容先班上來。“那個時候其他村也有自己的幼兒園,但是他們都還是把孩子往我這里送。”
好評
任幼兒園教師33年
帶過學生不計其數
自己33年來教過多少學生,彭容先早已記不清。讓她欣慰的是,之前帶過的孩子,現在長大了還會記得她。“我每次上街,他們很主動過來和我握手,考上大學的孩子回來,也會叫我去吃火鍋。看到孩子們長大成人,成熟懂事了,也有前途了,我就很高興。”好在,她的這份堅持也得到了老伴兒的支持,兩人一同堅守在這片越來越寂寞的土地。“我老頭(丈夫)也是個老教師,他理解我的心。”
執著
班上學生大多流失
執意繼續堅守村幼
近些年里,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出去務工,小孩也跟著到外面上學。目前,彭容先的班里只有4名學生了。有人便發問了,班上4個學生,每個學生每學期才收490元,一共不到2000元。除去房租、學生的書本費、保險費,加上她平時還經常給孩子買玩具和零食,自己還要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這樣幾乎是做虧本生意。由于賺不到錢,女兒早已經到城里做起了生意,彭容先卻執意要堅守。她淡淡地說:“我沒有往錢上面去考慮過。我自己有莊稼,夠生活了。”
近些年,彭容先年齡大了,兒子媳婦都勸她去城里住,順便帶帶孫子,甚至提出給她付工資。彭容先還是不愿意,她說,舍不得這些學生。“我也想帶孫子,但我覺得人不能自私。如果我走了,感覺對不起村民們。只要他們需要我,我就會一直教下去,哪怕班上只剩下一個學生,我都要教下去。”彭容先的眼神樸實堅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