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學老師,盜竊成癮6次站上被告席
20多年前因超生被“雙開”,創業被騙后他走上自暴自棄的盜竊路
11月22日,張明第六次站在法院被告席上。相同的罪名,熟悉的法庭,因涉嫌盜竊被宿遷市宿城區檢察院再次提起公訴。可誰都不會想到,這個戴近視鏡,卻滿臉匪氣和油滑的男子,曾是碩士學位的大學教師。然而,從2007年2月首次因盜竊被判刑,至今這五年間,張明已經徹底淪為一個竊賊,此間發生了什么變故?這一切,還要從20多年前他的那次執意超生說起。
超生二胎 大學教師被“雙開”
張明早期求學生涯,可謂一段“知識改變命運”的勵志故事。
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在蘇北農村的張明,父母都是農民,童年碰上“自然災害”缺吃少穿,但他天資聰穎,雖然就讀農村高中,卻憑著勤奮在1980年考上南京某知名大學英語專業。因為成績優異,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然后在職讀研。昔日窮鄉僻壤走出來的農村小子變成天之驕子,成為體面的大學教師,這段佳話在家鄉廣為流傳。
到23歲那年,張明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決了終身大事。妻子在銀行系統上班,工作穩定。相比其他同學還在事業家庭中摸爬滾打,張明在南京安家后的那段時光被戀愛、結婚、生子的幸福塞得滿滿的。直到1991年第二個孩子的出生。
那時,對“超生”的懲罰極為嚴厲。張明原本不打算生二胎,但岳父母非常希望再要個外孫女,拗不過妻子,張明在猶豫中迎來一個女兒。懲罰也很快到來,因為超生,張明被“雙開”(開除公職、開除黨籍)。
可能受當時知識分子“下海”影響,張明樂觀地認為,憑自己的好專業、高學歷,不愁找不到工作。現實卻很殘酷地向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創業被騙 在沮喪潦倒中離家出走
“下崗”之后,張明自視清高放不下身段去求職,又加上被單位開除的不光彩經歷,應聘高不成低不就,一晃過去大半年,他這個高才生淪為無業游民。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一個老同學找上門來,邀他在南京一起搞英語托福培訓。這恰如為張明量身打造的好門路,可就在他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合伙人竟席卷了所有資金不告而別,留下大筆合伙債務,剛有起色的培訓只好關門大吉。債務纏身的張明受盡白眼,借遍親朋,狼狽三四年才清償完畢,只能靠時斷時續的短工維持基本生活。
這時,生活潦倒、精神苦悶的張明開始變得憤世消極。生活重擔也磨去妻子的最后耐心,雙方關系大不如前,無話可說的裂痕逐步擴展到冷戰程度,滿懷沮喪的張明選擇離家出走。
盜竊成癮 陷入盜竊、坐牢的循環圈
逃離南京的家,張明到宿遷“散心”并尋找機會。為養活自己,張明降低要求從零開始,工地上扎鋼筋、收料子、看大門,工作強度大待遇低,只能勉強維持溫飽。正式的、有發展前景的工作找不到,惡劣環境下的苦力透支著健康,他左腿骨質增生右腿風濕關節炎,除了惹上一身病,幾乎沒有積蓄。不幸的是,他還遭遇一次車禍。迫于生計,他走上偷竊路。
第一次盜竊是在2007年。那天,張明鬼使神差般地將路邊一輛未上鎖的電動車順手推走,事后他被行政拘留10天,但內心被另一種不勞而獲的快感攫取,在一種無以名狀的心癮支配下,他經常偷竊,陷入盜竊、坐牢再盜竊再坐牢的怪圈。
張明只偷電動三輪車,因為偷電動車難度小,車主自認倒霉多報警少,而且被抓判刑也不重。因而,他多次偷電動車,刑期都在1年左右。今年7月23日,張明在宿遷市區推著一輛偷來的電動車尋找買主時,偶遇“熟人”——曾多次逮住他的巡警,張明被當場抓獲。
檢察官聲音
內向偏執,不信他人
是他沉淪主因
張明從一名大學老師,最終蛻變為竊賊,固然與最初因超生被“雙開”有關。不過檢察官認為,他面對家庭、面對挫折的心態,下海后的遭遇以及法盲般的表現,也是顛覆他人生軌跡的重要因素。張明創業被騙后,與家人關系疏遠,更不再相信他人,導致他創業受挫后,逐漸失去親友等社會支持的系統,給人生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硬傷。
張明的“杯具”在于他的高分低能,情商讓人“捉急”。正如他向檢察官所言,自己性格內向偏執,遇事愛鉆牛角尖,不擅與人溝通。工作生活不如意是人生常態,但他失去工作、遭遇挫折后,心態不能擺正、職業沒有規劃、家庭不善經營、朋友不再相信,拒絕各種社會支持系統。如果他能聽從家人和親友意見及時調整,或許還能挽回,而不是在最不擅長的領域誤打誤撞,最后專業丟掉信心喪失,沉迷在宿命論、心理魔障里蹉跎時光。
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法院將擇日宣判。(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通訊員 朱建中 徐培亮 揚子晚報記者 于英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