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貓頭鷹是飼養的熱門 現代快報記者 李雨澤/攝
龍貓是異寵愛好者喜歡飼養的一種寵物 現代快報記者 李雨澤/攝
異寵,又名異型寵物、另類寵物,是指將不常見的動物當寵物來養,諸如蜘蛛、鱷魚、蛇、蝎子、貓頭鷹等等。
2003年左右,網絡迅猛發展。通過互聯網,國內的動物愛好者注意到到國外飼養奇異寵物的新現象,一些動物愛好者開始想方設法獲取這些稀奇的動物。2008年前后,國內這一市場開始活躍起來,飼養者者越來越多,實體店也因此迅速發展,飼養異寵開始成為一種另類的潮流。據南京一位專售異型寵物的網店老板統計,他的店鋪每個月能迎來三四千名顧客,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新客”。“這個群體是巨大的,而且還在不斷擴大。”
不過,這些大多來源于國外的奇異生物的安全性,以及它們對于國內環境可能帶來的威脅,還是引起了眾多專家的擔憂。
買家
居民樓頂樓的動物園
吳偉的家在城南,10年前買房時,他特意要了頂樓。“頂樓就能有個閣樓了,有個閣樓,就能實現我的夢想了。”吳偉的這個夢想很簡單,他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動物世界”。
在這個20多平米的小閣樓上,吳偉養了近100只動物,品種超過50種,粟鼠、鸚鵡、貓頭鷹、短毛波斯貓、蜥蜴、蛇、各種龜和蛙……50歲的吳偉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上樓來看看這些動物,“看到它們,我就很滿足。”
家里的動物園
吳偉是個老南京,“小時候就喜歡動物,這就是一種情結。”
“老婆肯定反對啊,她不喜歡任何動物,”于是,吳偉搬進閣樓的第一樣東西是一缸熱帶魚,“老婆只允許買這個。”再后來,有了狗、貓、龜……吳偉說,剛開始,老婆都不愿意上樓。不過吳偉也有自己的“謀略”,“先斬后奏。”
如今吳偉的小閣樓儼然一個“動物園”,陽臺上,黃桃鸚鵡、牡丹鸚鵡、虎皮鸚鵡,一籠五彩繽紛的鸚鵡嬉戲著。灰文鳥、白文鳥和各式各樣的小鳥緊挨著鸚鵡們。再過來,貓頭鷹歡快地左右搖擺著“跳舞”,上面的籠子里則是一只戴勝,不認識的人還會以為是“啄木鳥”……
轉過頭來,一缸的錦鯉,里面還游走著一條一尺長的黑色成吉思汗鯊……陽臺的最里面,有一對栗鼠夫妻,一只黃山松鼠。
出了陽臺的屋子里,首先就是龜的天下,地圖龜、墨龜、東非側頸龜、綠海龜、剃刀龜、中華花龜、還有忍者神龜的原型—黃頭側頸龜……龜的對面是蛙,花狹口蛙、朝鮮蛙……
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兩個裝蜥蜴的木箱子,“這是4只美洲綠鬣蜥,那邊是沙漠鬃獅蜥。”蜥蜴的旁邊,是比較嚇人的蛇,美國黑白王、帕布拉奶蛇、還有球蟒……
就在吳偉向記者介紹這一眾他的寵物時,還有兩只短毛波斯貓和三只鐵包金小鹿犬,在他腳邊煩躁地徘徊。
動物養育費,每月近三千
這么多動物,“養育”它們的費用自然少不了。
“我這些動物都算中低端,不太貴。”諸如蛇、貓頭鷹都是三五百一只,“不過你別看,這些龜,小不經意就幾百一只,積累起來也不得了。”
由于都是陸陸續續地購買,吳偉并沒有計算過這些動物價值多少,不過說起“養育費”,吳偉還是“門清”。“每個月光是它們吃,要花2000多元。”吳偉打開冰箱,里面有一整盒凍好的小白鼠,還有各種已經剪好的牛肉塊。
除了食物的費用,還有一筆較大的開支就是電費,“蜥蜴、龜、蛇、蛙,它們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都很高。”吳偉笑說,“都很精貴的,冬天怕冷,夏天怕熱。”
除了照明燈,吳偉還買了不少的大陶瓷燈,這種無光,只產生熱量的燈規格是200瓦,“一個月光花在它們身上的電費得七八百。”
為了節省,他最大程度地讓食物“物盡其用”。“我和老婆吃剩下的水果,或者核子,就給鳥吃,鳥吃剩下的給松鼠和龜吃,最后剩下的就給小白鼠吃。吳偉走到陽臺最外面,掀起一個泡沫盒子,里面裝了一窩小白鼠,“老鼠什么都吃。”而這些小白鼠,最終也都是蛇的“盤中餐”,吳偉笑說,“家里動物多的都自成一個小生態系統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