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經證實為“浙江省海鹽縣人民醫院”的官方微博回應強制捐款一事。 網絡截圖 攝
中新網嘉興10月18日電 原本出于自愿的愛心捐款竟成了變相“攤派”?近日,浙江海鹽縣人民醫院被曝強制員工捐款,根據不同職位設定捐款數額,并且捐款將從員工工資中直接扣除。18日,中新網記者從海鹽縣人民醫院證實,倡議員工捐款的通知中確實提到了從員工工資中扣除捐款一事,現已更正了此做法,目前暫由院方墊付善款。
臺風“菲特”余威十足,浙江省內多城市曾災情不斷。除了備受關注的浙江余姚,該省嘉興市海鹽縣所有鄉鎮皆受災,狀況十分嚴峻。為支援災區,社會各界慷慨解囊。
16日,海鹽縣人民醫院向員工發出的《開展抗澇救災捐款獻愛心活動的通知》稱,“為進一步幫助受災群眾克服生產生活困難,用實際行動力所能及地為家鄉、為同胞奉獻一片愛心,在本院開展一次抗澇救災捐款獻愛心活動。”
同時,通知中還規定了捐款標準,“院領導每人300元,在編職工每人200元,崗位合同工每人100元。”另外,在注釋中還標明“捐款款項由財務科從工資中扣除。”
網友們紛紛質疑海鹽縣人民醫院的該行為有強制捐款的嫌疑。網友“彬臨誠上”認為,“如果捐款需要通知,那還叫捐款嗎?學名叫攤派。”網友“陸家木橋”也感嘆,“有些人可能本身家里就受了災,(還要被迫捐款)情何以堪呢?”
本是自愿捐款獻愛心的行為怎么變成了從工資中扣錢的強制性捐款呢?18日,記者聯系上海鹽縣人民醫院,該院辦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負責人表示,捐款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受災群眾。
面對院方強制員工捐款一事,她坦言,“剛開始發了通知,這是事實,后來意識到不太妥當,太簡單化了一點,后來重新改正了。”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由于該院共有800名左右的員工,每個人的排班時間不一,統一募捐的形式缺乏可操作性。按照以往的經驗,在員工自愿的前提下,由財務科工作人員從其工資中代扣捐款款項。
“以前的共識是這樣,現在有不同意見就及時更正了。”該負責人說,17日,該院再次召開緊急會議,調整了做法。
“最終遵循自愿的原則,愿意捐的報名簽字,在家里的給他們打電話,說愿意的,主任代簽一下。18日,這個款項就要送上去,醫院方面先墊付,到時候他們再自己拿過來,把錢還給醫院。”該負責人如是說。
據悉,海鹽縣縣長章劍在其個人認證微博上表示,“啟動救災捐款活動,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即拿國家工資的),至于捐款數量應該沒有強制性,個別單位工作方法上可能過于簡單了,把捐款作為一項行政任務來布置有些不妥,還是應該提倡自愿。”(記者 徐樂靜 實習生 張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