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陽5月22日電 家住河南安陽的22歲女孩孫晶晶幼時右小腿被診斷為先天性的血管脂肪瘤,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小腿已經有她腰部那樣“粗”,每天拖著笨重的右腿,走得稍微遠點,右小腿就會腫脹的厲害。今年4月份,晶晶的母親和愛梅被診斷為食道癌中晚期,本來貧困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苦之中。晶晶告訴筆者,母親是這個世界上她唯一的親人,她不想再失去母親,如果有可能,她希望先救治癌癥晚期的母親。
22日,筆者輾轉聯系到晶晶本人,身高150cm,體重65kg的孫晶晶,腰圍二尺一左右,小腿下方的肉瘤已經有她腰部那么粗,然而腳后面的“肉瘤”已經緊挨著地面。她告訴筆者,小腿有原來的一個小水泡,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發展到到現在的“肉瘤”。“平時都是穿著特大號碼的運動褲,否則像腰一樣粗的右腿是很難穿進去的。就連平時穿的鞋子,也要用剪刀剪掉后半部分,這樣右腳才能穿上。如果不走路,右小腿基本上沒有什么感覺,每走一步時,先邁開左腿,用左腿拖著右腿走,走的稍微遠些,整個右腿就腫脹的厲害。”
晶晶向筆者描述道““每當到夏天的時候,右腿上的肉瘤在滾燙水泥地上來回摩擦,被燙成了水泡,冬天因天氣冷,腿部起了好多凍瘡,天氣稍暖和一點,這些凍瘡就會癢的非常難受。”不知不覺這樣的生活已經維持了這么多年,她非常感謝媽媽和愛梅對她的不離不棄的照顧。
其實,晶晶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歲多的時候右腿長了一個水泡,后來越來越大,父母帶著她到處到各大醫院求醫,始終沒有看出是什么病。在七八歲那年,被診斷為先天性血管脂肪瘤,但是沒有過多久父親因患尿毒癥離他們而去,而且還欠下了一大筆錢,然而治療晶晶的病更是沒有希望。16歲時,和愛梅帶著晶晶繼續求醫,最后被鄭州一家醫院診斷為右下肢神經纖維瘤病,幾萬元的手術費再次讓她不得不放棄治療。沒過幾年,90多歲的奶奶也離他們而去,再到后來,唯一的哥哥因為醫療事故入了獄,嫂子帶著孩子離開了這個家,本來幸福美滿的家庭在這幾年間變得支離破碎,說道這里,晶晶的聲音幾度變得哽咽起來。
據晶晶介紹,在晶晶小的時候,母親和愛梅為了不讓晶晶受欺負,除了上學基本上不讓她出門。后來到了初中,學校到家大約有三公里遠,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同學載他上學,遇上雨雪天氣,不會騎車的和愛梅,就推著自行車送她上下學,一天往返四次,那就是路上還不斷鼓勵晶晶、開導晶晶,讓她好好學習。直到初中二年級,隨著腿部肉瘤的重量增加,晶晶才不得不選擇輟學。
和愛梅在2011年被診斷為食管癌,讓晶晶不能接受的是,今年4月份,食管癌已經發展為中晚期,在龐大的住院費和醫療費面前,和愛梅選擇了放棄。在晶晶的再三央求下,在親戚朋友的極力勸說下,和愛梅才答應去醫院接受放療,放療后繼續回家養病,期間,無論母親強忍著疼痛,仍然鼓勵晶晶要勇敢的活下去。
每年的母親節,即使家里再貧困,行動不方便的晶晶也會為母親做一頓感恩的飯菜,一盤清炒的豆腐在其他人看來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在母女二人的眼里,這些飯菜比世界上任何飯菜都要美味。遺憾的是,今年的母親節,和愛梅在醫院做放療,看到化療中母親難受的模樣,她心急如焚,真想躺在床上的就是自己,去為母親承受這一切的痛苦。
昨天,當地村委會特地為晶晶家舉辦了募捐活動,有2500余元。據晶晶介紹,村里人的捐款和向親戚朋友借來的錢,基本上可以夠她母親下周二放療的費用了。
“家里的電視、電動車、電飯煲、手機、還有身上穿上的衣服,就連家里的油和面也都是親戚、朋友和鄰居送過來的,這些年來,他們沒少幫助我們家,真心感謝他們,要不是鄰居的這么多年的幫助,恐怕這個家也很難維持下來。有多少次,我痛恨自己的腿,要不是還能去打工賺錢為母親治病。”說道這里,晶晶的聲音變得沙啞起來。
西羊店村馬主任告訴筆者:“孫晶晶家里不是一般的貧困,而是特別的貧困,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她們家已經被列入低保戶,鄰居們也會主動幫助他們,但是對這樣的家庭來講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和愛梅食管癌住院后沒有幾天就放棄了治療。由于家庭的變故,家里就剩下了母女兩個,尤其是兩個人都在有病的情況下,一個還要照顧另外一個,實在不容易。”
“我媽這輩子沒有享過一天的福,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一心撲在這個家上,從未抱怨過,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放棄我,沒有放棄過這個家,更沒有放棄自己。在自己與病魔斗爭中,還時刻鼓勵著我要堅強的活下去。我的腿可以晚點時間醫治,但是母親的病卻不能再等了,我現在最希望就是用盡一切辦法先把母親病治好,如果有來生,我希望和媽媽繼續做母女。”晶晶告訴筆者。 (王秋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