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當前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而養老院則是老人社會化養老的一個重要依托。安全和舒適,是對養老院最基本的要求。
但本報記者通過91天的暗訪調查發現,位于大興區北臧村鎮的敬老孝村養老院,違反北京市相關規定收住精神疾病患者,此舉威脅到其他入住老人的安全。對于記者暗訪發現的問題,大興區民政局介入調查,目前已責令養老院將患有精神疾病的谷老太清退。
記者發現,家屬將精神疾病患者送進養老院,與住進醫院相比,每月費用可以節省下2000元左右。
新入住老人舉止反常
敬老孝村養老院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北臧村鎮,占地四十余畝,2012年10月正式營業。整個養老院大約有床位400個,目前入住老人約50人。
有讀者舉報稱,敬老孝村養老院曾先后收住3名精神疾病患者。
根據線索,記者進入敬老孝村養老院進行調查。很快,記者在養老院就發現了讀者反映的問題。
2012年11月26日,敬老孝村養老院又有老人入住,但記者發現,新入住的這位老人谷老太,行為舉止比較異常。
谷老太住進養老院時沒有和其他老人一樣住在一樓,而是安排在了二樓。
入住當天,谷老太一直拉著送行李的護工,詢問房間鑰匙的問題。并不停地重復一句話:“有沒有鑰匙?”
護工解釋,有監控,很安全,為防止老人丟失鑰匙,養老院不配發鑰匙給老人。
谷老太瞬間變得非常無理,拉著護工不讓走,執意要一把鑰匙。最后院長出面配發了鑰匙給谷老太,才解決了這個事情。
前來為谷老太辦理入住手續的家屬還特地叮囑養老院護工,“要按時服藥,每次五分之一片”。谷老太服用的藥物由趙護士負責。
谷老太的行為舉止與其他老人相比有些反常,在家屬與護理人員交談的過程中記者才知道,谷老太患有精神疾病,一直靠藥物維持。
同住老人擔心自身安全
對“敬老孝村”違規收住患有精神疾病老人的情況,記者與多位入住老人交談后發現,老人們對此情況都比較擔心。
2012年12月9日上午10時許,記者正與一位老人聊天時,看到谷老太自言自語地在大廳里亂轉,偶爾還會目不轉睛地盯著別人,似乎在想什么,但不到一分鐘,又開始了神志不清的狀態,繼續亂轉。
隨著“呯”的一聲,記者循聲望去,看到谷老太開始狂躁地捶打桌子,還伴隨著無理的謾罵。周圍人們的厭煩眼神,也沒有阻止她繼續瘋狂行為。
護理她的護士反映,谷老太近期情緒波動比較嚴重,甚至有幻想的癥狀,谷老太說老是覺得有人追殺她。
除了自身情緒波動之外,谷老太對其他老人有時也存在行動上的沖撞。來自大興區黃村的老人吳某回憶,一天午飯過后,她正與幾名老人在一樓大廳聊天,谷老太在他們沒有防備的前提下,大聲嚷嚷,狂燥地推倒吳某及眾人所坐的椅子,使老人受到了驚嚇。
2012年12月,本市一養老院發生了患有精神抑郁癥的老人跳樓事件,“敬老孝村”害怕谷老太犯病時發生意外,便將谷老太由二樓搬到一樓的133室。
其他老人要求谷老太搬離
為了準確反映每位入住老人的情況,養老院內備有交接班記錄,以方便護工查看。
2012年12月20日中午,記者沒有見到谷老太前來就餐,聽護工說,谷老太被家屬接走看病去了。
桌子上放著的每天交接班記錄上注明,谷老太的情況有些反常,比如晚上睡不著,跺腳,不斷地開關燈,大吼大叫,幾乎每天到半夜兩點多才能睡覺。
據護工回憶,12月的一天深夜,谷老太莫名其妙地將電視機的聲音放到最大,完全不顧及其他房間老人的休息。在護工提醒她聲音調小后,她開始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變得異常狂躁,并且時不時地打開屋門偷看屋外的情況。
谷老太基本每晚都會失眠,并且伴隨著瘋狂的舉動。她會瘋狂跺腳,在房間不停大聲走動,頻繁地開關燈,大喊大叫……這一系列的狂躁行為會持續到凌晨2點左右。
養老院內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都被安排在單人房間,由專人護理,并且要求工作人員不準向外泄露這些老人的信息。
由于谷老太經常自言自語,心情不好時會在一樓大廳大聲喧嘩、拍桌子,這一情況引起其他老人強烈不滿。老人紛紛要求“敬老孝村”讓谷老太搬離養老院。
醫院證實谷老太從精神病院轉來
據記者調查,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病院的月基本費用為4000—5000元不等,由于用藥品種及用藥劑量不同,所以住院所需金額數目不定。而敬老孝村養老院的月基本費用在3000元左右,對于精神疾病患者來說就節省了不少開支。
2013年1月31日上午,記者以“為老人聯系入住”為由來到敬老孝村養老院,陳院長接待了記者。
記者首先表明準備入住的老人患有“精神疾病”。對方一聽馬上拒絕,“不行,民政局有規定,養老院不能接收患精神疾病的老人入住。”
盡管言語上拒絕,但陳院長還是將記者帶到一樓大廳北側的一房間內。該房間約有十五六平方米,房價打折后每月要1630元,加上管理費、護理費、暖氣費等,一個月要3000元左右。院長說,如果是大廳南側的陽光房,價錢還要高一些。
介紹完房間情況,記者準備離開時,院長問記者:“病人鬧嗎?”
記者說,“不鬧,就是獨自發呆。”
院長說:“不鬧還行,不能影響別人,要是經常大吵大鬧影響別人不行。”
說話間,記者和院長來到養老院大廳,正看到住在133號房間的谷老太從外面回來。
院長告訴記者:“她就患有精神疾病,是從大興精神病院直接接來的。”
2013年3月6日,記者來到大興區精神病醫院了解實情。住院部的工作人員證實,現在住在敬老孝村養老院的谷老太的確患有精神病,在該院住院治療過,辦理出院手續的時間是2012年11月。這個時間與谷老太入住敬老孝村養老院的時間吻合。
律師說法養老院不得收住精神疾病患者
北京嘉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蔡春玉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只能在專業機構治療康復。精神疾病與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在有專業人員和符合康復條件的醫療機構和康復機構治療康復。
本市有600多家養老機構,對收住服務對象有明確限定。《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第17條明確規定,養老服務機構收住老年人應當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身份證明和體檢證明,不得接收傳染病人和精神病患者。
而一些養老院,特別是民辦養老院,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本身雖不具備接收精神疾病患者的條件,但仍違反有關規定,擅自接收精神疾病患者住養,這樣不僅使養老院存在巨大的賠償風險,還使精神疾病患者和養老院內其他老人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最新進展患病老人昨日被清退
4月16日中午,記者來到敬老孝村養老院,核實去年11月收住的老人谷老太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問題。
養老院劉元更副院長稱,他們不知道。劉副院長介紹,谷老太入住養老院以來從未發病,生活也能自理,外表根本看不出患有精神疾病。劉副院長說,入住時谷老太的家人只是說她患有輕微老年癡呆。如谷老太患有精神疾病,是絕對不能入住養老院的。
當天下午,記者向大興區民政局反映了敬老孝村養老院違規收住患有精神疾病老人的情況。
對于記者的舉報,大興區民政局社會救災救濟科非常重視。王桂蘋科長指出,《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規定,養老服務機構收住老年人應當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身份證明和體檢證明,不得接收傳染病人和精神病患者。王科長明確表示:養老院絕對不能收住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
隨后,大興區民政局要求敬老孝村養老院立即到大興區精神病醫院核實谷老太是否在那里住院治療過,如果情況屬實要立即清退。
昨天下午4時左右,記者接到敬老孝村養老院劉元更副院長的通報,養老院經過與谷老太的家人聯系后,谷老太的家屬承認的確向養老院隱瞞了“谷老太患有精神疾病”的實情。劉副院長說,經過核實,谷老太去年也確實在大興區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過。
根據大興區民政局的要求,敬老孝村養老院已經決定立即清退患病的老人,谷某的家屬也同意將老人接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