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關于H7N9禽流感的消息備受關注,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從上海送檢樣品中再次檢測到19份H7N9禽流感陽性樣品,其中鴿子有2份。有市民擔心鴿子是否會影響健康?
昨日,有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自家小區有人養鴿子。
家住西安市十里鋪東方小區的王女士說小區有一棟樓樓頂上有鴿棚。“原來是一間鴿子棚,現在擴大到3間了,每天看到幾百只鴿子在小區飛,不知道飼養者有沒有定期消毒、喂藥。”市民王先生住在長安區鑫園小區,他說,小區有人養了幾十只鴿子,很多居民回家都會經過鴿子棚,這些鴿子棚就在小區路旁,每天經過時都能聞到鴿子糞的臭味。
除了鴿子,麻雀等也被市民視為“危險物”,西安網友“葡萄籽的滋味”在微博上說:“我家院子有一棵兩層樓高的樹,樹里麻雀滿了,時不時還飛來一些鴿子,偶爾會有剛出生的小麻雀掉到院子地上,最近鬧禽流感,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啊?”
西安市信鴿協會秘書長王長安昨日說,他們目前還未發現有信鴿感染禽流感的病例。“我們已發布了緊急通知,盡量做到教育和倡議鴿友做好防護疫情的相關措施。經歷過非典時期,信鴿協會有非常成熟的經驗。如果國家農業部和衛生部或中國信鴿協會對信鴿有規定或要求,我們一定會按規定采取措施。”王長安說,信鴿和肉鴿不同,作為參賽和交流的專業鴿子,鴿友在這方面資金投入很高,不會忽視信鴿的病情和健康。對于西安市信鴿的數量,王長安說,目前在協會注冊的會員約有3000多名,全陜西有四五十萬只信鴿。
新城廣場上 小孩爭著喂鴿子
食物中已添加預防流感藥物,但最好不要密切接觸鴿子
昨日,春日的暖陽將前幾日的寒涼驅散。在新城廣場,很多鴿子在廣場上閑庭信步,很多家長帶孩子在此曬太陽玩耍。小孩喜歡動物,一個個用小手捧著家長們買來的鴿子食,爭著搶著喂鴿子。
昨日上午,記者隨機采訪了廣場上15位家長,有10位認為沒什么問題,并不擔心。
昨日,陳先生和妻子孫女士一起,帶著1歲的雙胞胎兒子來新城廣場附近辦完事后,陪孩子們在廣場玩。兩個1歲的寶寶晃晃悠悠地跑去追趕鴿子,時不時伸出小手想摸摸鴿子。孫女士說,一說要走孩子就哭。“我們也舍不得強行抱走他們,陜西沒感染禽流感的案例,應該沒事。”
采訪中,5名家長聽到禽流感一事后,流露出擔心,并打算帶孩子離開廣場。
昨日,西安市綠化養護管理處處長王友軍說,新城廣場上共有廣場鴿近400只,清明節節前,工作人員已在鴿子的食物和水中加入了預防流感藥物。
“要呼吁家長們管好孩子,最好不要與鴿子進行密切接觸。如果隨后疾控部門發出預警,我們會考慮處理這批廣場鴿。”王友軍說。
西航花園小區也有不少鴿子
物業:已發通知要求密切關注鴿子健康狀況,絕不能帶來安全隱患
昨日,家住灞橋區西航花園小區的王先生說,小區有10戶人家養鴿子,數量超過1000只,這讓他非常擔心。
西航花園住戶小區有10戶人養鴿子
王先生在灞橋區西航花園小區生活了12年,這個小區有幾百棟樓。這兩天我悄悄數了數,有10戶人家在養鴿子,粗略統計一下,按每家平均100只算,就超過1000只。現在禽流感這么厲害,有時鴿子會飛到業主的窗臺上。有報道說鴿子也可能會感染禽流感,我很擔心鴿子的衛生情況。住戶之前提過意見,但被養鴿子的住戶駁斥。現在不知該怎么辦。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西航花園小區,一進小區就能看到鴿子在天空飛來飛去。在幾位業主指引下,記者在C區一棟樓層上遠遠望到搭建的兩個鴿子棚。業主李女士說,頂層的兩家住戶都養著鴿子,數量不少。敲開兩位頂層住戶家的門,北戶一位女業主稱,家里養了70只鴿子,平時就很注意衛生,這幾天會加強消毒,他們每天放飛一兩次,目前正值鴿子抱窩時期,不方便帶記者去樓頂看。而南戶的業主則稱“我們就是養著玩的,數量不多,會注意衛生情況。”
隨后,記者在該小區C區的別墅區,看到一家業主搭建了兩間鴿子棚,棚外格網里不少鴿子在咕咕發出聲響。附近業主說,這家至少養了200只以上的鴿子。
物業已下發通知做好消毒工作
記者來到該小區物業公司西安麗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愛玲說,他們沒有統計住戶的養鴿情況。因為沒有可依據的規定,也不能采取措施。“我們已下發了通知,建議小區養鴿戶咨詢行業專業人士,做好鴿子的消毒和衛生處理。同時要密切關注鴿子的健康狀況,絕不能為小區帶來安全隱患。”
律師養鴿者應采取措施消除業主顧慮
陜西永嘉信律師事務所倪景紅律師說,依據《物權法》規定,業主飼養鴿子時,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而目前情況下,養鴿者應采取禁止鴿子外出等方法來消除其他業主的顧慮。如政府部門出臺措施,應遵守。另外,如果小區的《管理規約》對此有規定,業主也應該遵守,否則業委會或業主大會可依據物權法的規定要求鴿子飼養人消除危險、排除妨礙。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立法來規范和約束鴿子飼養的行為。各地政府作為地方管理者,應根據鴿子擾民事件的增多和相關疫情,將如何規范管理與和諧共處作為目的,盡快出臺切實可行的飼養鴿子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既不打擊養鴿者的熱情,也不擾亂社會生活管理秩序。”(記者 黃曉林 實習生 李雨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