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一所高校推出“戀愛登記制”,對該院戀愛的學生進行摸底,并由老師充當戀愛學生的“愛情保鏢”,調解情侶爭吵,開導分手戀人,防止失戀者做出極端舉動……這一 “制度”在校內校外、網上網下引起不小爭議。
昨日,記者采訪了本市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員,他們均認為這一做法涉嫌侵犯學生隱私,不贊同普及,事實上,適量的感情挫折還能讓人成長。相比這種強制性的剛性制度,他們認為,讓學生主動向教師傾訴這些煩惱,再加以解答,柔性的辦法效果會更好。
輔導員也可能遇到感情困惑
“戀愛實名登記制”從學校的管理上來說看似十分簡便,制訂者卻無意中置輔導員于高壓境地。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主任李正云表示,這種每個輔導員負責幾對情侶的“包干”方式,是否能夠做到萬無一失,和輔導員工作時切入的方法、技巧關系密切,而這些技巧對于沒有接受過專門心理學系統訓練的輔導員來說,可能勉為其難,容易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對學校的管理來說,也存在一定風險。
李正云主任說,“學習如何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是專業婚姻情感咨詢的最大課題之一。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后,還需繼續接受婚姻情感方面的專門訓練一定時間后,才有可能成為相關咨詢師,提供“戀愛咨詢”。而大學輔導員一方面不能保證是否是合格的心理專家,另一方面,輔導員大多年輕,自己也處在戀愛或婚姻初期,他們中的很多人自己也可能困惑于親密關系,怎么來給大學生提供合適的建議?
大學生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需要的不是被抱在手中,而是獲得足夠權利進行自我探索、自我成長。李正云主任表示,其實,戀愛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對大學生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經歷,都是成人無法替代和包辦的。如果家長和學校不肯放手,反而不利于他們的獨立和成長。
李正云說,良好的狀態應該是學生自由戀愛,但他們心中有一個信念:“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如果我有任何情感或其他心理困惑的問題,我可以從學校的某個地方獲得專業而且保護隱私的幫助。”而學校也確實提供這么一個安全、專業、保密的渠道作為學生的心理支持。
學校強制登記易引學生反感
“校方這么做,確實有侵犯學生隱私的嫌疑,這種做法越界了。 ”在華東師大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咨詢師朱虹看來,戀愛是學生的私事,學校強制學生登記相關信息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心理咨詢這個行業,如果有人問起相關問題,我們都是會遵循保密原則的,只要不會引發其他危機,我們不會將咨詢者的個人情況泄露給他人。 ”
不過,朱虹也認為,這所學校的初衷和出發點確實是為學生考慮的,“大學生的確容易遇到感情上的困惑,必要的引導很有必要。校方可以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辦法來加以引導,華東師大每年也會舉辦一些情感困惑方面的講座及小范圍的團體輔導,前者每次聽者也有百來人;后者10來個人一個小組,每學期6到8次。此外,校方還會開設涉及相關話題的‘公共健康’選修課。通過這些柔性的手段,校方一樣可以達到疏導有情感困惑學生的效果。 ”
在本市高校,輔導員和其他做學生工作的教師也會時常遇到學生的感情傾訴,在他們看來,與其讓學生主動登記戀愛信息,不如讓學生主動向教師傾訴和請教這方面的煩惱。在上海大學團委的李銀老師看來,柔性的幫助效果要遠遠好過剛性的要求,“相比以前,現在的90后大學生更加單純、直接,他們會判別你是不是發自內心的關心他,然后再選擇是不是信服你。關心應該是柔性的,教師首先要成為他們的朋友,讓他們愿意打開心扉,成為他們在情感方面的‘引路人’,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
曾經獲得上海大學“十佳輔導員”榮譽的韋淑珍老師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很多時候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即使是高校輔導員也沒必要過多介入他們的生活,“大學是一個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地方,有的時候所謂的 ‘情感挫折’反而能讓他們成長,所以這個度很重要。 ” (晚報記者 李征 肖波 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