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武漢春風行動
制造業促武漢成“納才大戶”
在開春的招聘旺季,企業搶人可謂“刺刀見紅”。昨天,在武昌閱馬場一場招聘會上,記者看到,各企業張貼的招聘啟事成了“斗工資”的榜單,有的企業春節后一周里已連漲三次工資。
昨天,在武昌起點人力資源市場,現場招工人員有發傳單的、用高音喇叭吆喝的,那勁頭比商場促銷員還足。在美的集團的招聘單上,所有涉及到薪資待遇的地方都現場涂改過,其中餐飲補助從10元/天改為12元/天,年齡從35歲放寬到50歲。
與美的招工攤位緊鄰的另一家企業不甘示弱,僅招聘啟事上顯示的工資就涂改了三次:原來印刷的數字是2000元,先是被黑筆涂改成2056元,后來又重新手寫的數字是2256元,昨天的“最新版本”已是2350元。此外,加班費幾經修改,由每小時15元依次漲到16元、18元,休息日加班則由每小時20元漲為24元。該公司招聘人士介紹,這些天招工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根據其他企業情況和應聘者的要求,對基本工資及加班費都調高了,希望盡快招滿人。
現場起薪低于2500元的公司基本都沒有太大競爭優勢。如東風本田的保安人員,月工資就高達3000~3800元。有的企業通過目測和簡單對話就直接拍板,班車就等在旁邊接進工廠。起點人力資源市場總經理朱運德介紹,近兩年武漢用工大戶驟增,普工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以前性別、年齡、學歷、生熟手等要求幾乎全部消失,工資水平更是連續多年增長。
據市勞動就業管理局統計,全市130萬外來務工人員中,有近70萬人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非常有個性,不再愿意從事簡單的重復性體力勞動,“要求體面就業”已成為他們的主要訴求。“這種背景下,企業必須拿出高薪才能吸引‘90后’。”武漢人力資源市場主任李永洪說。
春節已過大半,農民工回城“大軍”相比前一周增加兩成。
記者走訪華中人才、起點、納杰等人才市場發現,求職者人數相比前一周增加20%左右。
家住江夏的陳先生說,他在東莞一家模具廠上班,月工資雖有3000元,但工廠生產線老化,噪音大。武漢很多工廠都是全新設備,環境好多了,“每月工資雖少300塊,但做著舒心”。
起點人力事業部負責人李光分析,目前制造業產業大量向內地轉移,造成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之間的矛盾。武漢作為國家中部中心城市,承接制造業轉移的趨勢更為明顯,致使大量制造業企業工人奇缺。“這直接影響著人員的流動性,武漢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記者胡繼權陳永權、通訊員梁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