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小龍家調查。
兒子說,“他們管我太兇,不讓我去上網,弄死他們,就沒有人管我了,覺得舒服!”
母親說,“出事前一周,我嚇唬他說,再不聽話,敢去上網,就挑斷他的腳筋手筋。”
父親說,“我們不該嚇唬他,只希望這件事以后,他能警醒和悔改。”
父母口中的溫順孩子小龍(化名),實際上多次在學校打架斗毆,并遭派出所警告處分。這個染上網癮的14歲少年,覺得父母管教太嚴格,竟用農藥毒害父母哥嫂4人。你覺得這樣的孩子該怎么教育?
因上網成癮,受不了父母的嚴格管教,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寶山村14歲少年小龍(化名),竟在食物中下毒,導致父母、哥嫂4人中毒。
父母口中的小龍,是一個溫順的孩子,“就是不該有網癮。”然而,民警卻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讀完初一便輟學的小龍,性格叛逆,多次在學校與人打架斗毆,并曾受到當地派出所警告處分。
2月7日,小龍被資陽警方刑事拘留。昨日,小龍因涉嫌故意殺人被批準逮捕。回放
晚餐:一家5口4人中毒
2月2日下午5時許,小龍一家5口準備共進晚餐,桌上只有媽媽炒的一大盤花菜臘肉。小龍說自己吃了冷飯,不想再吃了,爸爸、媽媽、哥哥和嫂子也未過多在意,吃起晚飯來。
哥哥吃了一口菜,覺得有股煤油味。爸爸老王認為可能是臘肉的味道,4人繼續吃完晚飯。晚飯后不久,老王覺得肚子不舒服,渾身沒勁,接著出現了嘔吐和頭暈癥狀。老王以為是感冒了,趕緊到村衛生院買了些感冒藥。可是不久后,小龍的母親、哥哥和嫂子也身體不適,到村衛生所一檢查,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立即將4人轉往資陽市人民醫院。
資陽市醫院醫生檢驗后確定為農藥中毒,隨即對4人進行了搶救。老王夫婦一度休克,被送進重癥監護室,并下發病危通知書。
調查:小兒子蓄意投毒
2月3日,老王家出事的第二天,寶山村村支書李樹洪覺得不大對勁,向碑記鎮派出所報了案,派出所民警立即展開了調查。
“一家人吃晚飯農藥中毒,實在太蹊蹺。”民警王浩說,他們立即對廚房內食物進行化驗,發現一瓶炒菜用的清油中,含有劇毒農藥特丁硫磷。“這是市面上禁賣的農藥,怎么會混入清油瓶中?肯定有人蓄意投毒。”隨后,民警在走訪中發現,老王家5口人中,小兒子小龍當晚沒有吃飯。“我們立即對他進行突擊訊問,他很老實地交代了作案動機,因為父母對他上網管得太嚴,案發前一周他就有了殺害家人的想法。”
對話
兒子:“弄死他們就沒人管我了”
為什么要毒殺自己的父母?小龍說:“他們管我太兇,不讓我去上網,弄死他們,就沒有人管我了,覺得舒服!”
而在其父母、哥嫂中毒后,小龍也曾忙前忙后地照顧,直至春節前,4人全部出院回家。民警問及是否是因為后悔,他卻解釋道:“我忙前忙后,只是不想讓人發現是我下的毒,是我干的。”
“因為家里管我太緊了,經常責罵我,媽媽又說(再去上網)要挑斷我的腳筋手筋,于是就有了毒害他們的想法。”小龍說,2月2日,自己心里憋不過,便找到家中用剩下的殺枇杷樹蟲子的農藥,全部倒進了廚房的清油壺里,準備將自己的爸爸媽媽、哥哥嫂嫂全部毒死。
父母:“他是個溫順的孩子”
警方進一步調查得知,小龍讀完初一便輟學回家,經常進網吧打游戲,因為沒錢上網,他曾多次從家里偷錢,“有一次偷了他姐姐幾千元去上網,案發前一周還偷了他哥哥幾十元。”
小龍曾經的班主任介紹,他經常逃學,多次和同學發生矛盾,并打架斗毆,曾受到派出所警告處分。
對小龍在學校的表現,老王和妻子知道的并不多,“他在我們面前是個溫順的孩子,只在小時候打過他,他偷錢進網吧,我們都是找回來,輕言細語地說服教育。”
“平常小龍的話很少,看著多乖巧的,就是喜歡上網,老王一家特別溺愛這個娃兒。”鄰居們證實了老王的說法。
為了小龍不再進網吧,他的哥哥專門買來一臺電腦,牽好網線,希望他安心呆在家里。“但他依然整天泡在網吧,出事前一周,我嚇唬他說,再不聽話,敢去上網,就挑斷他的腳筋手筋。”小龍的母親說,可能是這句話讓小龍信以為真,并懷恨在心。
“我們不該嚇唬他,只希望這件事以后,他能警醒和悔改。”老王說。專家說法“語言暴力”更易讓叛逆期孩子走極端
對于這一事件,教育工作者怎么看?昨日,資陽市教育局副調研員李華周分析認為,小龍個性十分沖動,是家庭教育缺乏心理疏導造成的。
李華周說,12-15歲的孩子正處于叛逆期,父母應多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犯了錯誤,應該用親情感化,而不是動輒打罵、威脅,“語言暴力”更容易引起孩子走向對立面,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同時,李華周呼吁,應加大對農村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凈化,加大對“黑網吧”的治理力度。
記者手記
責罵恐嚇不是“教育”
在小龍家鄉采訪時,小龍的父母也承認,家中姐弟3人,他們對這個小兒子寄予厚望,當看到小兒子身上有壞習慣時,他們都會責罵。
小龍的父親認為,日常的責罵就是“說服教育”,“是用語言在感化”。然而,最終因為母親的一句恐嚇,兒子向他們痛下殺手。“他才14歲,根本還不懂事,不知道輕重,進去關幾天應該就會放出來。”小龍的母親仍然覺得,兒子被逮捕了,也“只是嚇嚇他”。
最疼愛的兒子走上犯罪之路,父母仍未從自身、從孩子身上找到原因。
我想,如果能多一點心靈對話,少一些打罵恐嚇,或許事不至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