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武漢1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作為遺留下來的明清城墻,湖北荊州古城墻剛被列入最近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近日,當地許多市民反映,荊州古城墻近一半被嚴重損壞,希望有關部門抓緊時間,盡快進行維修。
記者從古城的西南門登上城墻,看到現在這段城墻表面上較為完好,高高的垛墻讓城墻看還是很壯觀的,但是由南向東行,剛走出幾百米就發現垛墻已經不見了,而且城外磚墻風蝕,坍塌,千瘡百孔,城內的土墻也是土崩瓦解,有的城墻上的城垛全部倒塌,路面上寬度不到一米,有的只有半米寬,地面上亂磚滿地,樹根盤結。記者采訪時發現,這段古城墻離古城花臺較近,游人特別多,經常會去攀爬。由于沒有了垛墻,游人在攀爬時十分危險。除了垛墻倒塌嚴重,還有些地段的城墻裂開了十來公分的大口子,有的地方,人們就著墻邊的大樹攀爬,在城墻上撬出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洞。一些市民告訴記者,游人在上面行走十分艱難,年輕人都提心吊膽,更不提老人小孩,沒辦法獨立行走,凡是走到這里的人都說膽戰心驚的。據了解,因為古城墻是1996年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者觀察時發現,東門、小北門、新北門等幾處景點表面上保護比較完好,但是有一半的古城墻存在不同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也采訪了荊州市文物管理處的負責人,該負責人說,去年5月份,荊州市文物局就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下發了《2012年荊州城墻文物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實施方案》,對在荊州古城墻上挖磚取土、建造墳墓、堆放垃圾、燃放爆竹等破壞城墻文物本體的違法行為采取一定措施。但是這些措施也僅僅只是保護了荊州古城墻的墻體和墻基,實際上城墻損壞嚴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最主要的表現是古城墻的原始風貌破壞很嚴重。荊州市的文物局工作人員針對此回復稱,大面積的修復城墻需要向國家文物局報批的,同意后才能維修。目前東邊已經動工了,但是東邊修理完好才能開始進行南邊維修,目前他們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修復,古城墻掉下來的墻磚他們會想辦法回收,以便于今后的修復工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