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由北京市腫瘤醫院腫瘤防治辦公室提供
“霧霾嚴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可能會出現肺癌高發期。”一位網友近日在博客中發表的“灰霾與肺癌有7年之約”的內容在網上引起高度關注;出于對持續霧霾天氣的擔憂,“PM2.5污染造成早死8000人”的說法一時間也成為許多媒體重要版面和時段的頭條新聞;還有的網友聯想到不久前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肺癌發病率居全國腫瘤發病和死亡第一位”,對空氣污染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加憂心。
16日,中央氣象臺預報,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霧霾會逐漸減弱。藍天雖已隱約現身,但持續多日的“霾伏”給人們造成的陰影仍未散去。
灰霾與肺癌真有傳說中的“7年之約”?這類說法的科學依據是什么?新華網《第一回應》欄目記者就此向相關部門和權威專家一一求證。
灰霾與肺癌真有“7年之約”?
北京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克能:損害多大要看吸入灰霾的量與時長,截至目前流行病學調查沒有深入的直接研究
霧霾與肺癌到底有無“7年之約”?這一說法從何而來?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灰霾與霧靄7年之約”的說法最早出現在一家媒體對廣州市肺癌患者發病率上升的報道中,報道援引一位氣象專家對廣州市肺癌發病率上升的研究內容:“灰霾天氣的增加,經過七八年以后,肺癌死亡率隨之提高,這二者之間的時間滯后關系比較吻合。”
記者發現,在這篇報道中,這位專家還有一句補充說明被網友所遺漏:“但肺癌的致病機理與其確切的死亡率提高的真正原因,我們仍然希望由呼吸病與流行病學專家來共同完成研究。”
北京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克能數十年來致力于肺癌研究和防治。對這一說法,他的看法是:“灰霾與肺癌‘7年之約’的說法有些夸張、不準確,截至目前流行病學調查對此沒有大量深入的直接研究。”
灰霾與肺癌有多少關系?陳克能告訴新華網記者:“灰霾中含有有毒的化學物質,如果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對呼吸道的損害比較大,但損害究竟有多大還要看吸入灰霾的量與時長。”
“研究也表明,有毒物質都可以致癌,可以說空氣污染與肺癌是有關的。”陳克能說。
“早死8000人”是真是假?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不同城市的PM2.5顆粒不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近日網傳“PM2.5污染造成早死8000人”的說法,引起許多網友擔心。這一說法是真是假?是否有某些特定限制條件?
記者尋訪發現,“早死8000人”說法出自于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份報告。記者采訪了報告主要負責人,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
潘小川介紹,2012年12月18日發布的《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高達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經濟損失達68億人民幣。
“這一數據是根據國際上公認樣本統計方法,在中國華中、華南、華北、華東分別選擇幾個城市的污染物進行的研究,主要是將其中PM2.5數據和相關同期疾病兩個數據放在一起做統計分析,進行統計學上的定量分析和理論預測。”
潘小川說:“國內在這方面研究預測做的不多,我們在2011年花了一年時間,搜集從2004年以來的相關數據,做出統計模型,然后主要運用2010年PM2.5數據,放在模型中進行推算,算出相應的超額死亡人數。”
很多網友對如此精確的數字感到疑惑和憂慮,數字背后說明空氣污染對人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潘小川解釋,我們的定量分析說明,PM2.5的危害還是很大的。至于對人體會產生什么影響,主要看PM2.5吸附大氣中哪一種有毒顆粒物。如果吸附的是致癌物,就具有致癌性。如果吸附的是重金屬,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成分不同,危害性不同。每個城市的生活經濟發展不同,暴露在外的化學物質反應關系也不同。不同城市危害也不一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