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條怎么變得“銹跡斑斑”?
七旬老人花畢生積蓄買金條“生銹” 廠家檢測稱合格
年近七旬的武大爺用盡一生積蓄,從銀行買了3根金條,總價21萬余元。他打算自己百年之后,把金條分給3個女兒。如今,眼看著金條一點點“長了銹”,每天把金條壓在褥子底下的武大爺,睡得很不踏實。
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聯系到銀行的負責人士。說到黃金“生銹”,專家認為,很可能是沾染在黃金表面的鐵或其他易氧化金屬,氧化后變紅、生銹。這樣的“生銹”,并不影響黃金的成色和重量。
一生積蓄買金條
武大爺家住順義區牛欄山鎮。2011年9月28日,他來到某銀行的望京新城支行,買下了3根2010年版的“如意”金條,每根200克,當時每克352.84元,總價為21萬余元。金條上的編號分別為016961、016962和016963,并打上了“成色AU999.9”,每根金條還配有一本質量證書。
3根金條耗盡了武大爺一生的積蓄。他說,想以后把金條分給三個女兒。買金條之前,武大爺還去過包括“菜百”在內的多個黃金銷售點。雖然手續費更貴,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家銀行。用他的說話,一輩子只把錢存在這家銀行了,他更信任這里。拿回家后,武大爺小心翼翼地把金條壓在了褥子底下,每天睡在上面,他覺得踏實。
金條側面長“鐵銹”
武大爺不輕易把金條拿出來,要一直“壓著”。躺在金條上睡了半年多,武大爺又不踏實了。去年夏天,他把金條拿出來擺弄,突然發現016963的側面出了個小白點。用手摳了摳,沒弄掉。過了些日子,小白點的周圍一圈一圈地開始“生銹”了。
起初沒太在意,等到了去年11月份,小白點周圍已經有一大圈“鐵銹”了。“鐵銹”幾乎淹沒了白點。武大爺形容,“鐵銹”從最初的芝麻大小,到后來的綠豆大小,到今年冬天時已經是黃豆大了。
三根金條都有“銹”
昨天傍晚,記者在武大爺的家中,看到了這三根金條。武大爺所稱的“銹跡”,看起來更像是“暗紅色斑點”,用指甲摳也弄不掉。016963號的“銹跡”比較明顯,在金條的側面。此外,016962號的側面也出現了一小塊。武大爺說,最初016963號也只有這么一小塊,后來慢慢就長大了。記者在武大爺和家人的指點下,看到016961號金條的側面,也有很微小的一點。
武大爺說,他把金條放在銀行給的木盒里,又壓在褥子下面,臥室不冷不熱的。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金子“生銹”。
廠家檢測稱合格
去年11月,武大爺找到了當初買金條的那家銀行,要求鑒定。隨后,金條的生產廠家“長城金銀精煉廠”的技術質量部派人,到武大爺家拍照、詢問而后離開。一周后,廠家出具了書面說明,稱“我廠保證由我廠生產的編號為016961、016962和016963三條200克2010版如意金條的金含量不小于99.99%(即:Au%≥99.99%。)”。文末蓋有公章。此外,并沒有關于“銹跡”的任何解釋。廠家也只是給金條拍照,并沒有使用專業儀器檢測。現在,武大爺只想弄清楚,金條到底為什么“生銹”,是不是摻假了。武大爺找過發售金條的銀行、銀監會,但沒人給他答案。武大爺希望那家銀行按他的購入價每克352元退掉這3根金條,并做補償,但銀行沒有答應。武大爺說,銀行只同意按照目前的金價回收,也就是每克330余元。
專家稱賤金屬易生銹
昨天,記者就此事未采訪到這家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國家金銀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南京)主任楊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金本身非常穩定,不可能發生化學反應。斑點和銹跡是沾染其上的賤金屬(多半為鐵),長期氧化形成。工人搬運金條時,可能有含鐵的殘留物附著在金表面,長期裸露在空氣中氧化后,就會變紅、生銹。 楊佩表示,賤金屬元素只是附著金表面影響外觀,并不影響黃金的成色和重量。消費者可以到專業質檢機構進行清洗,再用純凈水洗干凈,吹干即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