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學院趙建莊教授
切碎取樣
加酶反應
買蔬菜,要挑帶蟲眼的。洗菜時,菜心可以不洗。在日常生活中,好些人記住了這樣的生活經驗。一位讀者還專門就此事給本欄目打來電話分享經驗:“買菜要挑帶蟲眼的,因為蟲子吃過了肯定安全,上面肯定沒農藥。”這經驗靠譜嗎?為此,記者走進北京農學院首都農產品安全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在趙建莊教授的指導下,進行蔬菜農藥殘留的檢測實驗。
出鏡專家
趙建莊教授長期致力于北京農產品農藥殘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發明的第一代農藥殘留速測儀于2007年被授予專利權。該儀器因能快速測定瓜果蔬菜中的農藥殘留,已被批準為北京市農業技術試驗示范推廣項目。
去年的昌平世界草莓大會,趙教授被聘為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專家,專門負責草莓的檢測工作,大會草莓樣品檢測指定使用趙教授研制的第二代農藥殘留速測儀。
疑惑1
有蟲眼兒的蔬菜安全嗎?
做實驗前,記者在菜市場隨機采訪了15名市民,他們大部分認為蔬菜中生菜和大白菜的農藥殘留最低。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市民認為,蟲子吃過的菜沒有農藥。“蟲子都啃過了,那絕對是安全的。”不過也有市民提出了疑惑:“有蟲眼說明蔬菜長蟲了,那菜農肯定會加大農藥劑量,不然蟲子早把菜啃光了。”
疑惑2
菜心會有農藥殘留嗎?
不少市民在食用大白菜、生菜這樣多層的蔬菜時,往往不會洗得特別仔細。更有甚者,在家吃火鍋時,好些人對大白菜、生菜的菜心部位基本不洗,或者是簡單用水沖一下就下鍋。
“外面幾層菜葉洗洗就可以了,里面的菜心,農藥肯定噴不進來。”但網上也有傳言,稱蔬菜菜心的農藥殘留要比蔬菜表面高。
實驗
四個步驟出結果
為驗證上述說法是否科學,上周五,記者來到北京農學院首都農產品安全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在趙建莊教授的指導下,進行農藥殘留的測量實驗。記者先在豐臺五里店菜市場買到帶蟲眼的油菜,隨后又在回龍觀城北批發市場買來沒有蟲眼的油菜、生菜、大白菜、卷心菜,來測量這些蔬菜樣品的農藥殘留。
1、采樣:實驗員史少然把蔬菜分別切成大小均勻的碎末,并用電子秤稱取2克碎末作為樣品,按測量的種類分別放到棕色的廣口瓶內。
2、超聲萃取:實驗員李體文在廣口瓶內分別加入10毫升的萃取劑,并放到超聲波震蕩器內10分鐘。李體文說,這樣是為了將蔬菜碎末中的農藥成分充分溶解到萃取劑中。
3、加酶反應:超聲完畢后,李體文從廣口瓶中抽出萃取劑。此時,原本透明的萃取劑已變成淡黃色,類似于菜汁的顏色。測量農藥殘留就是測量萃取劑中的農藥成分。在測量之前,李體文往抽取出的萃取劑里加入一種酶,讓其充分反應10分鐘。
4、顯色測量:李體文介紹,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能夠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兩類農藥的總量,這種方式速度較快,準確度在90%以上。儀器上顯示的百分數是一個數值比例,如果小于50%,蔬菜的農藥殘留就是安全的,反之則超標。要是小于10%,屬于絕對安全的范疇。
結論
帶眼兒蔬菜未必安全
菜心照樣有農藥殘留
通過檢測,記者發現,之前被人們認為農藥殘留最低的大白菜和生菜,農藥殘留數據反而最高。實驗員告訴記者,大白菜和生菜葉面結構組織比較細密,容易造成農藥殘留。此外,多孔的蔬菜也容易有農藥殘留,比如菜花,農藥殘留量往往就比較高。
帶蟲眼的蔬菜最安全嗎?實驗員對沒蟲眼的油菜和有蟲眼的油菜分別取樣,取樣部分都是蔬菜的菜葉部分。經過測量,記者發現,帶眼油菜的農藥殘留竟然高達66.8%。
為了保險起見,實驗員又切取了有蟲眼油菜的葉和莖進行測量,結果第二次得出的結果為1.9%。
為什么兩次實驗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趙建莊教授表示,可能是在超聲環節,一些葉綠素也溶到了萃取劑中,干擾了測量結果。不過,這也充分說明用蟲眼來鑒別農藥殘留是不科學的。“農藥殘留用肉眼看不出來,只能靠科學檢測。”趙教授說,菜葉上的洞有的并不是蟲眼,低溫等因素同樣可以在菜葉上留下痕跡。
實驗數據還顯示,菜心照樣會有農藥殘留,需要用水沖洗。
建議
買來新鮮蔬菜
多用清水沖洗
“如果倒退到2000年左右,那時候的農產品,尤其是蔬菜,農藥超標的數量要占到30%。”趙教授告訴記者,他一直從事農產品農藥殘留方面的研究。經過10多年的持續性監測,他發現,隨著政府相關部門對蔬菜這方面加大了檢查力度,目前,市場上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已經不足3%。“可以說,越是固定攤位出售的農產品,其農藥殘留超標的可能性越低。”為此,趙教授建議市民,在清洗蔬菜時,不需要額外添加洗潔劑等,用清水多泡泡、多沖沖即可。
除此以外,趙教授介紹,農藥在噴灑后,會有一定的降解期,一般是在10天到兩周左右的時間后,農藥就降解得差不多了。“如果剛噴完藥就采摘上市,那么農藥殘留肯定會超標。”趙教授說,如果按照農藥的相關操作規范,噴完藥兩周后采摘上市的農產品即可放心食用。(記者王琪鵬 李環宇 實習生耿翰智 紀晨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