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再曝有大企業資金鏈斷裂 牽涉互保金額逾300億

                2013-01-14 09:48 來源:經濟觀察報

                  “眼鏡大王”溫州信泰集團老板胡福林“出走”事件一年多后,這家使民間借貸風波成為2011年標志性事件的溫州民企,于去年年底正式啟動破產重組。

                  就在此前不久,溫州另一家大型企業莊吉集團又曝出因船業投資失敗導致資金鏈斷裂,其牽涉互保圈互保金額逾300億元。

                  無論是信泰,還是莊吉,都只是“溫州式投資”的縮影。在2008年以來的激進擴張、2011年的溫州金融風波以及全球經濟下行局勢的多重因素下,過去一年間,溫州之觴并沒有明顯的緩解跡象。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2012年溫州企業的困境,甚至比2011年更為嚴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溫州市政府官員坦言,2012年溫州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況依然嚴峻,一些經濟數據“不太好看”。

                  溫州市經信委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11月,溫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5.44億元,同比僅增長1%;而在新增的工業投資中,由政府招商引資的浙商回歸工程項目占了較大比重,溫州企業擴大產能的能力和意愿雙雙下降。

                  似乎在拉開金改大幕的這一年,溫州止步未前。

                  莊吉危情

                  此番爆發資金鏈危機的莊吉集團是國內知名的服裝企業,曾榮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莊吉品牌亦曾入選“中國服裝十大影響力品牌”。在服裝業利潤漸趨削薄的情況下,莊吉先后涉足船舶、礦業、房地產等領域,2011年,集團產值近30億元。

                  正是船業投資,成為壓垮莊吉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2004年,莊吉集團投資3億元,在樂清組建莊吉船業。當時,莊吉看到的利潤是,9個月生產出一條船,就能頂上莊吉服裝一個園區所有的利潤。

                  2007年,莊吉船業正式開工造船,在2008年全球航運業全面虧損時期,莊吉曾一度低迷,但到2010年,又一下子接到10條船的訂單,其中兩艘是溫州歷史上最大噸位船只。在此“鼓舞”下,莊吉一路高歌猛進,至2010年,共投入10億元建成初具規模的基礎設施,年造船能力達到30萬載重噸。

                  然而,就在船只將近竣工之際,船東香港某集團因自身虧損嚴重,借故提出棄船。但莊吉此時已因融資造船而債臺高筑。根據莊吉的信息發布,目前,莊吉船業欠銀行貸款6億多元,而總負債則高達10億元。

                  去年10月,因一筆2000萬元貸款到期不續貸,莊吉集團被銀行列為關注類企業,債務危機自始發酵。11月和12月,有7家銀行要抽貸3500萬元,11月16日,融資銀行以退款保函向莊吉船業索賠3.36億元,這使得從去年初即開始遭遇銀行抽貸的莊吉雪上加霜,走到生死存亡關頭。

                  更為嚴重的是,圍繞在莊吉周圍的盤根錯節、環環相扣的互保圈,又使得莊吉危機有向“圈”內企業擴散之虞。

                  據悉,莊吉集團直接為莊吉船業墊資3億元,并為其擔保3億多元。除此以外,莊吉集團與其他5家企業互相擔保貸款十幾億元,共涉及銀行貸款四五十億元。自這層擔保圈向外發散,第二圈則有二十幾家企業,第三圈則涉及89家企業,其中不乏溫州知名大型企業。圈內企業總共涉及銀行貸款300多億元。

                  資金蒸發

                  莊吉事發,與信泰如出一輒。事實上,涉足多領域,尤其是投資概念性、利潤高的行業,是眾多溫州企業汲汲營營的投資方式。而一旦行業受挫,根基不牢、缺乏經驗的企業破產風險一觸即發。

                  去年5月11日,浙江星球包裝有限公司因嚴重虧損、資不抵債,向溫州甌海區法院申請破產重整,這也是溫州歷史上首例破產重整的公司。經法院裁定確認,破產重整后,新出資人注資3800萬元,100%控股星球公司,有財產擔保債權與稅款債權的實現100%清償,而普通債權(主要指民間借貸)的清償率,盡管由可能清算條件下的3.08%提升至16.44%,但是剩余83.56%仍將付之東流。

                  星球之后便是信泰。據溫州甌海區法院的通報,信泰集團關聯企業破產重整案,涉及信泰集團、信泰光學有限公司、溫州興泰光學有限公司、溫州市甌海梧田眼鏡廠、溫州美通達進出口有限公司5家企業。目前“信泰案”登記在冊有400余債權人。而信泰集團背負債務約1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3億元左右,民間借款12億元左右。

                  有關“信泰案”的清償方案還未最終落定,但溫州一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表示,目前有不少企業準備申請破產重整,溫州民企中可能出現一輪破產重整高潮。

                  在溫州法院,近幾個月來有26件企業破產重整案正式立案,確認債務12億元,此外,在溫州甌海區法院,受理各類破產申請案件共8件,受案標的額18億元,分別是該區前10年總受案數、總標的額的2倍、21.31倍。

                  一位溫州法院人士表示,更多的民間借貸糾紛,由中間人或私下協調解決。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企業背后,多存在大量的民間借貸,少則幾千萬,多則幾十億。如今,這些資金或將面臨“蒸發”危險。

                  上述法院人士分析指出,多數申請破產的,是三四年前銀根寬松時大規模擴張的企業,如今遇到的困難很大。

                  倒逼轉型

                  在形勢倒逼的推動下,轉型升級成為越來越多溫州企業的共識。

                  溫州服裝商會副秘書長陳琦翔表示,溫州的服裝企業正走在轉型升級的前列。“主要的方向有三個,生產型企業的品牌化發展,技術升級和電商的應用。”

                  據了解,目前溫州服裝業中生產型企業毛利率約為5%~10%,而品牌銷售型企業利率高達30%左右。因此,生產型企業向品牌商的轉型前景十分誘人。

                  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表示,今年開始籌劃做自己的品牌,提高內貿的比率,未來不打算新接外國品牌代工的訂單。

                  事實上,有此想法的不止鄭晨愛一家企業。陳琦翔介紹,目前溫州服裝行業打算以高端男士服裝和定制服裝為主要的轉型方向,品牌化發展將是未來的主線。

                  不過,轉型升級的路并不好走。對于包括服裝行業在內的大多數代工企業來說,轉型做品牌商是共同的目標,但管理與人才配套很難跟上,而且渠道與宣傳也是關鍵,這些并不是溫州企業的優勢。

                  陳琦翔介紹,做品牌的前期投入是巨大的。一般而言,做品牌應該從直營店開始塑造品牌形象,加盟店加速擴張。而成立一家直營店的成本要70萬-80萬,大的旗艦店甚至需要幾百萬。

                  同時,轉型還需要面臨庫存的壓力。“對于生產型企業接到單就做,沒有庫存壓力,”鄭晨愛表示,品牌企業則不一樣,銷售商不能看訂單吃飯,肯定要提前備貨。產品從研發、找廠家合作、下訂單到最終發貨,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需要對未來的形式有預判。而在備貨周期需要較大的現金流,這也導致了品牌商的負債率要遠高于生產商。

                  更為重要的是,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今年年初,鄭晨愛曾呼吁,希望金融行業根據行業轉型升級階段作調整,提供低息免息政策建立產業轉型提升專項貸款基金。但他也坦言,由于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很大,這個基金成立的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溫州民營企業轉型已迫在眉睫,但轉型與金融則相輔相成,環環相扣。陳表示,企業對未來市場的信心還是比較足,但目前溫州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金改能否對融資環境起到改善的作用,與溫州企業轉型和“溫州式投資”的前途息息相關。        

                責編:劉占英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