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21歲的大學生王鵬(化名)拄著拐,和父親去了假肢店。他有一張陽光十足的娃娃臉,如果不是看到空蕩蕩的左褲管,誰也不會知道他剛經(jīng)歷了截肢之痛,更不會知道懂事的他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自愿選擇了局部麻醉,清醒著做完了截肢手術。
為省錢患癌學生局麻截肢
今年6月初,王鵬感覺左腿膝蓋處一碰就疼,被確診為膝部惡性腫瘤。中南醫(yī)院骨二病區(qū)陶勝祥主任告訴王鵬,癌細胞一旦擴散意味著生命難保,要徹底治愈,只能截肢。
得知這個消息,王鵬無法接受,家人一談到截肢的問題,他就沉默不語,手術時間一拖再拖。猶豫了近一個月,他才決定接受截肢:“在重要的時刻,人必須懂得取舍。”
手術患者可以選擇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簡稱全麻和局麻),后者比前者費用少2000元左右,手術效果沒有不同。不少患者為了減輕心理負擔,會選擇全麻,在失去意識的狀態(tài)下度過手術。
但是,王鵬的家庭并不寬裕,一家三口租住在青山,全家靠父親打零工為生。為他治病,家里幾乎已經(jīng)花光了積蓄,考慮到父母的難處,王鵬自愿選擇了局麻。
術中瀕臨崩潰 護士現(xiàn)場疏導
臨近手術的時候,王鵬才知道,截肢手術帶來的壓力遠比想象中更大,為此 ,他兩次打了退堂鼓,手術時間一改再改,第三次才鼓起勇氣進了手術室。手術中,醫(yī)生擋住王鵬的視線,不讓他直接看到截肢過程,還為他注射了鎮(zhèn)靜藥,希望讓他在手術中睡著,但王鵬卻異常清醒:“手術臺上,我能聽見錘子、鋸子敲打、切割在身上的聲音,感覺每一秒鐘都特別漫長。”
42歲的手術室護士汪國榮察覺了王鵬的異樣:“手術中,他不經(jīng)意地笑了,這通常是心理瀕臨崩潰的表現(xiàn)。”她開始和王鵬拉家常,詢問他在家里、學校里的生活,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陪著他熬過了艱難的 1個多小時。
“當時她戴著口罩,我只看到她的眼睛,覺得她很親切。和她說話,我就沒有想醫(yī)生在干什么了,時間很快就過去了。”17日王鵬回憶說。
手術后,汪國榮又去病房看王鵬,為他排解心結(jié),教他怎樣調(diào)整呼吸放松,怎樣鍛煉恢復功能。陶圣祥主任介紹,“術后王鵬的心態(tài)恢復得比我們預期要快,心理調(diào)節(jié)起了重要的作用。”據(jù)《楚天都市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