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乘客自稱被的哥“摸大腿”,出租車公司調來當時的車內錄音為的哥證“清白”。昨天,現代快報的這一報道引發關注,許多市民驚訝地詢問:“出租車里竟然有錄音?”記者從南京客管部門了解到,事實上,從前年開始,南京的出租車上就陸續安裝了攝像和錄音設備,目前已安裝的車輛已近9000輛。
“只聽說過攝像頭,錄音還真沒怎么聽說。”許多人在驚嘆之余,有些擔心個人隱私:“要是自己說的話不慎外泄,豈不會引來一大堆麻煩?”也有些人認為,錄音可成為處理糾紛的依據,有時說不定能派上大用場。
現狀
9000輛出租車
既拍照又錄音
昨天,記者在新街口打了一輛出租車。坐在副駕駛位置上,記者抬頭一眼就看到了前檔位置上方的攝像頭,但并未發現車內張貼有關攝像、錄音的文字提示。向的哥詢問,對方則肯定地表示,車上除了攝像頭外,確實還安裝了錄音設備,文字提示張貼在主駕座椅背后,坐在后排的乘客可以看到。
記者了解到,其實攝像頭所起的僅僅是拍照的作用,但一套藏身于車內的錄音設備,卻是全程不間斷錄音。自前年起,南京陸續在出租車上安裝攝像和錄音設備,截至目前,全市的9132輛出租車中,除了100多輛較舊的出租車外,其余的均已安裝了攝像和錄音設備。這些影音資料通過GPS系統傳送至公安部門和客運管理部門的控制中心。其中攝像頭的存儲容量不少于8000張,每運次拍照不少于3張,而錄音設備采用的是連續循環錄音方式,錄音數據存儲不少于480個小時,被傳送回控制中心的影音資料將被存放幾個月的時間,供提取查詢。
調查
很多市民不知道
出租車能錄音
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出租車上安裝有攝像頭、錄音設備。尤其是后者,知曉率更低。
王小姐家住得遠,常打車回家。“有些司機想多拉點生意,經常讓我拼車。”以前,她在司機的游說下,只能無奈地拼了車,最后想舉報也沒證據。但現在,她有了一個好辦法:錄音。
“只要的哥說拼車,我就悄悄打開手機上的錄音軟件。”這樣一來,假如司機強制拼車,她想舉報的話,也有證據了。
雖然她自認能想出這么個辦法,算是給自己“留了一手”,但聽聞出租車會全程錄音時,她還是有些吃驚。“這個真沒想到過。”她直搖頭說,早知道自己也不用費事了。
記者采訪了不少經常打車的市民,和王小姐一樣的人還真不少。
“攝像頭倒是聽說過,也注意到過。”李先生說,自己的隱私保護意識比較強。上車后,只要他坐前排,都會習慣性地調節一下車前攝像頭對著的方向。“這個錄音設備,一般乘客估計是看不見的。”他說,攝像頭好歹一眼就能看到,但錄音設備卻是“不知不覺”就把他在車上說的話錄制下來,他感到很吃驚。
爭議
安全第一
正方
“遇到糾紛,就有事實說話了”
的哥馬師傅是錄音設備的受益者。前段時間,他在載客時遇到一個很難纏的客人,對方起初說要去南京南站,但等到達目的地后,對方突然又改口說,自己之前說的是南京站。“這一南一北差了多少!”按理說,對方應該給他27元的車費,但他最后懶得跟這人扯皮,只收了20元便走了。
沒想到,幾天后他收到了客管處傳來的投訴單。“他竟然投訴我,說我跑錯了地方還收錢。”后來,公司向客管處申請調取當時錄音,事實證明,確實是對方起初就說錯了地點,對方也不好再說什么了。
“否則,在以往,大家總以為錯的都是的哥。”馬師傅長吸一口氣,“這東西有時真是管用。”
支持錄音設備的不只是的哥的姐,也有一些乘客。“一旦發生糾紛,我們和司機之間就不必再磨嘴皮子了,錄音就是證據啊!”市民桂先生說,以前他乘出租車時被繞過路,但很難有證據,如果當時車上就有錄音功能,他絕對是“一告一個準”。
隱私第一
反方
“車上的對話泄露了怎么辦?”
對于出租車內安裝監控設備,劉小姐一直很關注。“曾聽說,這些資料不止客管部門可以掌握,設備的生產廠家也可以看。”這樣一來,市民自然會擔心,自己的私人對話會公之于眾,甚至用作他用。“雖然司機也是陌生人,但那至少是小范圍的公共場所。”劉小姐說,不同于公交車等公交工具,出租車相對要隱秘一些,她甚至認為,那不能算作是公共場所。
“以前外地發生過‘摸奶門’,那讓人想起來都冒汗。”劉小姐說,在乘坐出租車時,大家的情緒一般比較輕松,言語也比較隨便,萬一其中有部分內容涉及一些較為敏感的領域,然后又不慎泄露了出去,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劉小姐說,遇到很多糾紛時,光聽錄音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比如車資糾紛等。“有的事,連話都未必能說明白,更不用說錄音了。”她認為,這錄音設備不要最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