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故事
法制日報記者范傳貴
法制日報通訊員吳勁松
46歲的王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初中文化,貌不驚人。然而,他卻“成功”地在多名婦女身上騙色劫財。除了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外,王寶的秘訣在于挑準下手的人群——農村留守婦女。
近日,江蘇省興化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系列“麻搶”(麻醉搶劫,記者注)案,被告人王寶因犯搶劫罪,被興化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
案件背后,農村留守婦女問題再次凸顯。
“男友”財物同時蒸發
2011年4月2日15時,楊曉紅一覺醒來,只覺得頭暈目眩。她翻了個身,發現“男友”王寶不在,以為他已經起床了。
楊曉紅想起身下床,但渾身一點勁也沒有,掙扎了好一會兒才支起半個身子。猛然間,她覺得手腕輕了許多,定睛一看,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她手腕上一條重約50克的黃金手鏈不見了。她下意識地又摸了一下脖子和手指,鉑金的項鏈和戒指也不見了。再伸手到枕頭下面拿手機,結果手機也沒了。
讓楊曉紅更加愕然的是,“男友”的行李也不見了。她跌跌撞撞地出了“男友”租住的屋子,努力讓自己不往壞處想,找了個電話亭試著給王寶打電話,然而王寶的電話始終處于關機狀態。
楊曉紅趕忙撥通了朋友小劉的電話。電話另一端,小劉焦急地責備她:“你家人正在到處找你,都快急死了。”至此,楊曉紅才知道,她3月31日上午到王寶的出租房,這一覺竟然睡了兩天多。
“一定是他在我喝的飲料里下了藥。”楊曉紅事后想。但即便如此,她還是打算忍氣吞聲,不敢對家里人說。
在朋友一番勸說和長久的思想掙扎后,楊曉紅終于決定瞞著家人報警。一起系列“麻搶”案至此才露出冰山一角。
警方經過檢驗,在楊曉紅喝剩的飲料殘留物中查出了安眠藥成分。4月13日,經過連續11天的攻堅,正在江蘇省沭陽縣“物色對象”的王寶被興化警方成功抓獲。
黑手頻頻伸向留守婦女
據警方調查,2002年9月,王寶曾因犯敲詐勒索罪在山東省濟南市被判刑入獄。
王寶生性好吃懶做。2003年11月刑滿釋放后,他便四處游蕩。這個沒什么文化的中年男子,卻有一套嘴上功夫。在外游蕩期間,他發現留守在家的中年女性感情往往處于孤獨和寂寞中,于是便動起了歪腦筋——騙色。
王寶打著做生意的幌子,以“交朋友”的方式,憑著“善解人意”的花言巧語,先后輕而易舉地騙取了多名女性的信任,以達到他的目的。
久而久之,王寶萌發了一個更加邪惡的念頭——騙色以后再劫財。隨后,他便繼續以“交朋友”的名義物色目標。
王寶把目標鎖定在那些穿著較好的中年婦女身上,并且還要確認是單身女性或者是留守婦女。一旦發現該婦女有情感需求,他便發起攻勢,同時見機贈送些禮品,直到贏得對方的芳心。幾次偷歡之后,待該婦女放松警惕,王寶就在其飲料中投放大劑量的安眠藥,最終實施劫財的罪惡行徑。
據興化警方調查,除了楊曉紅一案,2010年11月和2011年2月,王寶還先后在金湖縣和海門市對留守婦女張霞和劉蕓實施了麻搶。而兩名受害人因羞于啟齒,沒有向警方報案。直至王寶落網后,興化警方找上門,她們才向警方講述了“不堪回首”的一幕。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王寶之所以頻頻得手,秘訣在于他知道留守婦女因為丈夫在外務工或者經商,情感上有需求。而他以交朋友的方式先騙色后劫財,受害人往往為了顧及面子而羞于啟齒,更不用說報警。
“她們的丈夫在外面,內心確實空虛,我就是鉆了這個空子,只要有了那個事(指偷情)之后,她們通常都沒有戒心。”王寶供述稱。
(因涉及隱私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故事背后
當前,留守婦女的丈夫在外務工或者經商,孩子在外讀書或者工作,她們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虛,她們所渴望的精神領域的情感交流,絕不是打麻將等消遣所能代替的。據中國農業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約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婦女就有4700萬之多。調查中,留守婦女隱諱地表達了她們的性壓抑,其中69.8%的留守婦女感到煩躁,50.6%的留守婦女感到焦慮。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瞅準了這一人群的弱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