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5日新媒體專電 進入9月,各大高校校園,迎來了又一批新鮮純真、朝氣蓬勃的面龐。經過十年寒窗,艱辛苦讀,莘莘學子們終于邁進了大學的殿堂。從這里,他們將開啟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一段旅程。開學典禮可謂是新生們進入大學的“第一課”,那么各大知名學府的“掌門人”是如何為新生們講好這“第一課”的?他們的要求和期盼又是什么?
北大校長:不要“過度關注考試”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大學,就是讓你去‘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選擇未來將成為怎樣的人’的地方。考試和文憑只是檢驗教育效果的一種方式,并非教育的終極目的。過度關注考試,會使人沉迷于分數、獎勵、名氣這些虛榮和誘惑中,禁錮你的好奇心。”
“大學,應當是一次激動人心的自我發現之旅,追隨你的好奇心,以繼承、批判、創新去豐富自己、去探索奧秘、去挑戰自我的極限;大學,應當是一個啟迪智慧的自我發現之旅,傾聽并追隨自己仁厚之心,擯棄驕傲與狂躁,學習傾聽、學習分享、學習選擇、學習放棄、學習如何變得更加聰明、也要學習難得糊涂;大學,就是要不斷發現和了解自己的興趣、才華、稟賦,發現和了解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是一個為未來做準備的過程,是發現自己、雕塑自我的旅程。”
清華校長:多追求真理,少計較名利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清華學生要具有理想主義精神。理想主義意味著聽從內心的召喚,突破現實的羈絆,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目標。面對浮躁和功利的社會環境,理想主義的光芒將穿透世俗的藩籬,照亮前行的方向。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多一分對真理的追求,少一分對名利的計較;在面臨人生選擇時,多問問自己內心的感受與熱愛,少考慮社會的時尚與潮流。”
邱勇說:“清華學生要培養行勝于言的實干作風。理想的價值體現在追求理想的行動中。清華人拒絕坐而論道,拒絕夸夸其談,不論環境如何變化,都能沉下心來,俯下身去,踏踏實實做事。同學們,你們的經歷說明‘上清華’沒有捷徑,實際上,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沒有捷徑,唯有實干的作風才能確保你們邁向理想的遠方。”
國科大名譽校長:一位湖北農民的捐款
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校長白春禮:“就在新學期開學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收到了一萬元捐款。捐款人叫胡亞兵,是一位在深圳打工的湖北農民。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時,他在建筑工地上當小工。他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強國強軍,歷史的悲劇才不會重演’,他發誓要為國家發展高科技盡一份心力。如今,50歲的胡亞兵把國家發展高科技的希望寄托給中國科學院,寄托給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學們。”
“胡亞兵捐贈的1萬元,在我心里沉甸甸的。因為,他捐贈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每一分錢都寄托著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強國夢,寄托著人民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永遠銘記人民的囑托,永遠不辜負老百姓的信任和期待。”
北師大校長:珍惜年華,無負時代重托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北師大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蘊含著學與行、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彰顯了學識與品德并重、理想與實踐并重的精神……作為百年知名學府的北師大學子,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你們每人應當肩負怎樣的使命,這是大家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1925年,時任北師大校董會董事長的梁啟超先生為畢業生題詞‘無負今日’,勉勵大家珍惜時間,勇于承擔歷史使命。希望同學們珍惜這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敏于修身、勤于鉆研、勇于創新、善于實踐,無負時代對你們的重托。”(記者 魏夢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