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案件增多,但仍存“上訴率高、申訴率高;實體裁判率低、被告敗訴率低、發回重審和改判率低、原告服判息訴率低”等問題
“民告官”的行政訴訟,過去一直被“立案難、審判難、執行難”所困,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5月1日實施以來,“民告官”案件呈增多之勢。
以北京為例,實施首月,市各級法院登記立案40426件,民事案件同比增長41%。其中由行政庭審理的行政案件同比增加897件,增幅268.5%。
增長數量排在前列的是征地拆遷類、信息公開類、不履行法定職責類案件等。
“信法不信訪”的百姓日漸增多,“立法登記制”杜絕了領導打招呼等各種干擾司法的情況,政府出庭漸成常態等等,獲得了輿論好評,與此同時,“民告官”訴訟數量增加后,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
“兩高四低”問題仍存
一是行政案件上訴率高、申訴率高,實體裁判率低、被告敗訴率低、發回重審和改判率低、原告服判息訴率低的“兩高四低”問題仍然存在。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省行政案件上訴率為50%左右,是同期民事案件的7倍多;不服生效判決的申訴率為23%,是民事案件的24倍;對生效案件再審的改判和發回重審率為25%。行政案件在各類案件總量中僅占0.83%,但進京訪的占比卻達到22.6%。
二是征地拆遷、信息公開類案件增幅居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意識亟待增強。
越權和不遵循法律程序,是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最為常見的兩種情形。”
一些行政機關不作為或不依法正確作為問題仍存在。
法治意識和執法監督存在不足帶來的問題。
一些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不注重保護相對人陳述申辯權
政府信息公開和申請履行職責案件中逾越法定期限的問題較為多發。
三是“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辦案難度日益增大。
今年上半年,莆田兩級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603件,同比上升51.9%;審結378件,同比上升65%。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增幅案件中,不乏疑難案件以及敏感案件;
還有部分案件出現濫用訴權情況,如一般情況下只向某個做出特定行政行為的行政機構提出訴訟即可,但實踐中遇到一個原告將整個一個線上的行政部門從中央到地方都“告了個遍”的情況。
以權力公開減少“民告官”
行政案件“官員出庭”、上位管轄和異地審判等改革舉措切中要害,但僅是在程序上加以規范,還非治本之策。化解“民告官”腸梗阻,既要在推進司法改革上用力,更要從制度上確保行政權力公開。
首先要推進行政決策公開。行政機關要高度重視健全民主決策機制,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專家論證、法律風險評估等方式,將行政決策的法律風險降到最低。行政相對人或利害關系人往往在認為其權益受到實際傷害時,才對行政決策產生質疑,進而申請信息公開或提起行政訴訟,以致此類行政爭議持續時間長、化解難度大。土地征收遺留問題引發的一些政府信息公開案件就是此種情形。
其次要注重行政程序公開。行政機關一定要高度重視行政程序對于依法行政的意義,嚴格遵守程序規定。同時,要注意提升行政行為透明度,按照行政行為法定程序和正當程序的要求,增加行政行為的可接受度,這樣有利于預防相關行政爭議的發生。
第三,要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和檔案管理機制。行政機關應注意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流程,規范法律文書和意見書中有關法律適用事項的格式和要求。如果能按照一定原則對政府信息進行系統梳理和分類歸檔,有利于及時準確地查找回復,從源頭上減少政府信息公開爭議。(記者 毛偉豪 鄭良 陳灝 熊琳 陳尚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