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相關部門表示,2015年下半年將出臺居住證制度,穩妥推進積分落戶政策,引發社會關注。
剛剛過去的7月30日是《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發布一周年。據“新華視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區市相繼出臺了與國務院相銜接的改革意見。根據新的意見,不同規模的城市戶口遷移難度呈分化態勢,積分落戶制度正成為特大城市嚴控人口的“標配”政策,而居住證的“福利清單”也開始顯現雛形。
北京政策“破冰”,如何兼顧人性化管理和人口控制目標?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盧彥7月下旬表示,2015年下半年,北京將研究制定城六區人口調控的政策和制度,努力早見成效。同時,出臺居住證制度,穩妥推進積分落戶政策。據了解,北京市已將《居住證管理辦法》列入2015年立法計劃中力爭完成的項目。
2014年底常住人口達到2151.6萬人的北京,是國內戶籍制度管理最為嚴格的城市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在此背景下,北京的戶籍政策動態備受關注。
事實上,在此次“破冰”之前,北京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2003年,北京出臺了工作居住證制度,主要是面向優秀人才。2015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更是將北京通州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據了解,該試點方案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設置積分分值,達到一定分值的可以申請落戶。不過,為了配合北京“控人口”的戰略和政策,通州試點的具體操作辦法仍在研究當中。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表示,通州區是北京行政副中心,控人口對北京來說是硬任務,不能因為積分落戶而受到“沖擊”。積分落戶順應人口遷徙管理人性化的大趨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但是對于北京而言,人口調控是更為重要的現實目標,兩者都不能偏廢。
記者發現,在北京謹慎推進政策的同時,其周邊的河北省,在制定戶籍制度的改革意見時,對于首都周邊城鎮的落戶條件,甚至要比國務院的意見更加嚴格。
根據河北版意見,與全國其他小城鎮取消各項限制全面放開落戶相比,要想在首都周邊的廊坊市市區、三河市市區及下轄建制鎮、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政府駐地鎮及其他建制鎮落戶,外來人口不僅要有合法穩定職業并有合法穩定住所,還要參加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這意味著,即便在北京周邊的河北小城鎮落戶也有一定難度。
中小城市落戶難度降低,城區人口300萬以上城市依舊控制嚴格
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出臺一年以來,戶口遷移特別是落戶城市的難度是否降低了?
根據記者統計分析,在公開披露的20份省級意見中,已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基本沒有門檻。只要公民有意愿、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在小城市哪怕是租房子都可以落戶;而中等城市,目前在有序放開落戶限制;大城市也在降低落戶門檻。
國務院的意見中曾提出,對落戶大城市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但記者統計發現,在地方版意見中,不少西部省份對落戶大中城市并沒有提出參加社會保險的具體時間限制。而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對應的標準也僅為一年。
不過,與中小城市落戶難度降低相比,城區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在積分落戶政策普遍出臺的背景下,落戶依舊嚴格。
國務院意見中的一個重要思路是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出要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記者發現,目前的20份省級改革意見中,有一半提出省內有城市需要出臺積分落戶政策。另外,此前上海、天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杭州等已經實施或正在試點積分落戶政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