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延安城,現代繁華,革命紀念館的老研究員、77歲的米世同為記者仔細畫地圖——鳳凰山東邊的山腳下,1938年有光華書店,11月20日上午,日本飛機轟炸延安,炸彈落書店,很多人在看書,死傷最多。
書店今何在?米世同說,因大街向河的方向移了些位置,大致是在延安市糧食局的位置,記者特意去找去看,一棟大樓,門口車水馬龍,早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
歷史上曾發生過的,總會留下了痕跡。前些年,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劉煜在紀念館工作時,有人從上海來,說他父親當時正在書店門口,死于日機轟炸,于是兩人默默地去糧食局,看了又看。
誰說日軍沒打過延安?據權威統計,抗戰期間延安被日機轟炸17次,214人死亡、184人受傷,房屋毀壞、牲畜傷亡。轟炸之外,陜甘寧邊區的東部,陜西山西兩省交界的500多公里黃河沿線,我們的守軍,打退了日軍23次進攻!
而戰場的意義,不僅在于打仗地點——抗戰以來,多少影響戰局和政局的重要電報從這里發出,又有多少有志青年從西安、上海、重慶,乃至世界各地努力奔赴延安,還有多少優秀人才和戰備物資,從這里源源不斷去往抗戰前線;《論持久戰》等對戰局影響深遠的論斷,也出自延安簡陋的窯洞里……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心臟”。
記者探訪延安戰場。
日本記者曾航拍轟炸延安的照片
日本朝日新聞社隨軍記者1939年10月拍攝了日本佐瀨航空部隊轟炸延安圖,航拍的。從照片上看,山連山溝連溝,夾在其中小小一片的延安城上,冒起好多團濃濃的白煙。
該新聞社的報道中提及:“‘佐瀨、鈴木、松山’各部隊在上午十一點半,對紅色抗日根據點延安的長翔、共產黨第八路軍的兵營、陜西大學、共產大學以及第八路軍的政治部、外交部,包括其他軍事設施進行了空襲。數處的軍需品倉庫燃起熊熊大火,延安市街道大部分覆蓋在黑煙中,利用山中的窯洞進行掩蓋的敵人防空陣地也被我軍粉碎,下午也進行了連續大型轟炸。”
“可實際上,延安當時已經不怕空襲了!”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劉煜說。
早在一年前,因為日機轟炸,延安城內的重要單位都已搬到了城外的山溝溝里,炸不到了。劉煜指著地圖跟記者比劃,比如,當年的學校和文化單位搬到了大砭溝,于是至今大家還習慣叫那“文化溝”;還比如,城內的商貿街搬到了孤魂溝,原是南門外的亂葬崗,從那時起成了“市場溝”,至今商戶云集;老城里幾乎搬空了,只剩下陜甘寧邊區保安處和邊區保衛團仍留在城內,因占的“地盤”很大,保安處處長周興還曾被周恩來戲稱為“周半城”。
防空的力量也有了,雖然薄弱。
米世同曾查閱陜甘寧邊區政府保安處的歷史檔案——當時有專線電話,日機從山西方向飛來,路過延長縣上空時,延長方面就給延安打電話。雖然從延長縣城到延安,直線距離不過50公里,往往電話到了,飛機也來了;當時沒有大型擴音喇叭,拉警報靠什么,就靠敲響寶塔山和清涼山的古鐘,還有,靠人敲鑼!
據劉煜研究,延安當年為了防空,在清涼山、寶塔山和鳳凰山頂設了3個機槍班,用的是德國產的馬克沁重機槍,在當時的延安算是最好的武器之一,但也只能干擾,逼日本飛機升高一些;最為關鍵的是,搬到城外的機關單位,大多建了隱蔽能防空的窯洞,相對安全了。
鳳凰山上還能翻出日機炸彈
回頭看來,最可怕的,是1938年10月20日,星期日,日軍第一次轟炸延安。沒吃過那個虧,毫無防備——延安一些街道被炸成瓦礫堆,軍民傷亡挺多;還有炸彈擊中了鳳凰山麓的中共中央機關駐地,把當時中央組織部的窯洞埋了半截,毛澤東和幾位領導人住的窯院也在這一帶。所幸,有驚無險,大家連夜搬家。
前些年,延安城的延河里,也曾發現過日機當年投擲的炸彈,等劉煜得到消息時,已經聽說被拖到安全處引爆了,劉煜急得拍大腿:拆了引信處理一下,放到紀念館去,不正是日軍的罪證嗎!
米世同回憶,大約是1956年,人們在鳳凰山麓整理恢復革命舊址時,還在院子里找出了沒爆炸的日機炸彈,碗口寬,半米長,露出半截,斜插在土里,當時還有攝影師拍了照片。劉煜記得,直到后來旅游公司在鳳凰山頂平整場地,還發現過6枚炸彈,其中一枚上有“昭十七”的字樣。
記者去鳳凰山的毛澤東舊居看了,雖然稱它為“窯院”,可房間并不藏在山體里,幾乎一點防空能力都沒有。可就是在這窯洞里,毛澤東寫下了《論持久戰》,批判了各種錯誤論調,指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和奪取最后勝利的途徑。
這鳳凰山的舊址,在采訪中被人們頻繁提及。延安大學教授高尚斌講課,總會講起毛主席警衛員翟作軍的回憶:毛主席在鳳凰山寫《論持久戰》的那段時間,因太過專注,棉鞋曾被取暖的木炭盆烤得直冒青煙。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劉煜會把學員拉到鳳凰山下上“現場課”,每次都在課后感慨:小小窯院里出了真正的馬列主義!
根據1946年《解放日報》上的統計,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飛機轟炸延安17次,投彈1690枚,傷184人,死214人,摧毀戲樓牌樓20座,炸死牲畜197頭,毀糧食約345000斤。據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調查統計,因日機轟炸,延安被毀房屋15797間,延安城里原有一座精美的基督教堂,也被炸彈摧毀。在那座教堂里,周恩來曾與張學良會談,并達成聯合抗日協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