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門須鉚足干勁、主動作為,狠抓政策落地、落實,不能有絲毫的動搖、些許的懈怠
“中國經濟脈搏是穩定的?!痹趪医y計局發布上半年數據之后,不少境外媒體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表示樂觀。從各主要指標來看,GDP增速穩定在7%,物價水平處于低位波動,上半年新增就業更是完成全年目標的71.8%,6月份出口由負轉正,夏糧生產再獲豐收,釋放筑底回暖的積極信號。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那就是:略感預料之外,盡在情理之中。
預料之外,是說在世界經濟錯綜復雜的背景下,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殊為不易。更何況,與以往的短缺時代不同,當下發展經濟面臨的是一個相對過剩的市場環境。而情理之中,指的是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預期效果,經濟發展收獲了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態勢。這是跑贏下半場的底氣。
說得更具體些,應該看到,宏觀調控仍有較大空間。上半年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8%,相比政府工作報告12%左右目標,以及“根據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一些”的預期,還有一定的操作余地。并且,財政政策的基建項目、民生工程在逐步落地、漸漸發力,完全有穩住增長底線和防控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深層次看,信心與底氣不僅來自改革開放累積的物質基礎,來自歷次宏觀調控累積的經驗與教訓,更來自新常態下的一些積極趨勢。轉方式、調結構方面,第三產業占比提高2.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也在快速成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這些因素的轉換,看似悄無聲息,實則潤物無聲,孕育著發展方式從量變到質變的全新契機與動能。
中流擊水,滿懷信心也要理性清醒,認識到中國經濟巨輪下的暗流涌動。比如,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均比一季度有所回落,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6.9%。辯證看待這些數據的波動,既要認清復雜的成因,更要未雨綢繆預調微調,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壞的風險預案。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繼續把穩增長放在政策的首位。
當此之際,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中國經濟再加把火、調整好下半程的奔跑節奏,兌現對人民群眾的承諾,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對政府而言,把宏觀調控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該出手時果斷出手,凝聚起全社會改革創新的堅定信心。對企業來說,要認識到困難總是暫時的,只要沿著創業創新的方向堅定前行,哪怕再費勁,路終究愈走愈寬闊。
這其中,需要突出強調的一把柴,是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干部亟待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一段時間以來,所謂“為官不易、為官不為”的惰性,有蔓延之勢。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到省里面,還有不少資金趴在賬上,該花的錢花不出去,該上的項目遲遲不開工。降低企業負擔的改革舉措,出臺很久竟無人知曉,呆呆滯留在紙面上。應當看到,“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官場劣習,也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一個原因,應當堅決擯棄。
新常態下,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經濟建設仍是我們干事創業的主戰場,是老百姓錢袋鼓起、心情舒暢的關鍵。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把經濟增速尤其是居民收入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各地各部門須鉚足干勁、主動作為,狠抓政策落地、落實,不能有絲毫的動搖、些許的懈怠。同時,激勵機制也要跟得上,要讓真干事的人有盼頭、有機會、有前途。
7%,一個不錯的增長速度。逐月回暖的數據指標,總體穩定的增長態勢,一一講述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經濟學樸素道理?!笆澜缟系氖虑槎际歉沙鰜淼?,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敝販剜囆∑酵镜木?,穩增長、促改革重擔在肩,促發展紅利惠及民生的任務時不我待。(周人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