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式快餐在經過快速發展之后,問題也逐漸暴露,規模小、管理落后、標準化缺失成為其做大做強的障礙
近日,有媒體報道沙縣小吃、重慶小面等餐飲店存在未經授權而經營的亂象。比如,北京打著沙縣小吃旗號的館子約有1500家,但正宗的不足800家,約一半“來路不明”。
借助消費者熟知的品牌以贏得食客,是很多快餐小館子的生存之道。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諸如沙縣小吃之類價格實惠、口味大眾化的小餐館正滿足著人們不斷增長的快餐需求。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快餐業去年營業額已超過2000億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
不過,一些中式快餐在經過快速發展之后,問題也逐漸暴露,規模小、管理落后、標準化缺失成為其做大做強的障礙。以沙縣小吃為例,沙縣當地政府雖然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也成立了同業公會并注冊了商標。但協會性質的管理模式只能規范會員的行為,在商標維權上,與企業等市場主體相比缺乏足夠的動力。同時,假冒沙縣小吃的餐館分布地域廣,以個體小本經營為主的特征,也增加了司法維權的成本和難度。這就是許多打著沙縣小吃旗號的小餐館,即便違反《商標法》等相關法規,仍然得以長期存在的重要原因。近年來興起的“黃燜雞米飯”“重慶小面”等,有的甚至連注冊商標都沒有,更是導致各式各樣的冒牌餐廳混跡其中。因此,中式快餐雖遍地開花,但一直難以擺脫 “低檔次”“小散亂”的標簽。更要緊的是,對未經授權而冒充、濫用品牌見怪不怪就等于自毀品牌長城。這也是與國外麥當勞、肯德基等老店相比,中式快餐品牌常青樹不多的原因之一。
現代餐飲品牌化、標準化、連鎖經營的好處不言而喻:提升衛生保障水平,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塑造自身企業文化。中式快餐有很多傳統精品、地方特色,且與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西式快餐不同,中式快餐大多有著較為合理的營養和膳食搭配,更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理應得到市場認可。實際上,一部分注重品牌、完善服務的中式快餐品牌,如真功夫、永和豆漿等,因其秉持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標準化的經營理念,從外部裝修、經營模式到食品風味、人員管理等各方面都盡力實現標準化,從而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打造出閃亮的名片。產品、服務、企業文化、形象設計等方面的標準化正是肯德基、麥當勞塑造品牌名片的關鍵。取其所長,發揮自身優勢,中式快餐應大有可為。
如何避免“來路不明”者砸了招牌,又如何補上標準化、品牌化這一短板?首先,品牌擁有者需要強化管理意識、珍視品牌價值。按相關法規完善連鎖經營流程,打擊侵權行為,維護品牌形象。其次,有必要利用資本的力量整合品牌,加強標準化管理。此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應積極擁抱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利用信息化改變中式快餐“家庭作坊”“小散亂”等不良形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