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曼哈頓儼然成了一個大工地。在紐約中央公園的東邊,被隔離著的工地以及拔地而起的鋼筋水泥蔚為壯觀——2018年之前,這里將有5棟高度超過300米、甚至400米的摩天大樓竣工。
即便是在高樓林立的紐約,這樣的建設進度也并不多見。實際上,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降,紐約房地產正步入最紅火的時期。
市場的溫度
“在過去五年間,曼哈頓的平均房價上漲了26%,其中,奢侈地產的價格上漲了36%。我們看到來自全世界的對紐約地產的需求。”紐約地產營銷公司可可人(Corcoran)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帕梅拉·利布曼(Pamela Liebman)說,“有些人買房作為住宅,有些為了出租,還有些人就是把紐約的地產作為美元資本持有。”
據可可人發布的紐約地產報告,曼哈頓房地產在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情況是六年以來一季度數據中最好的。2015年一季度,曼哈頓共賣出了3776套公寓,比2014年高了12%。從2010年起,這一數字一直在3000套左右。一套房產在市場上待售的時間也縮短到95天,同比下降6%。曼哈頓新建住宅的均價是330萬美元/套,同比增長3%,而新建住宅的均價同比增長了12%。對于價格超過1000萬美元的豪宅,2015年一季度已經交易了58套。2008年-2012年加起來的交易量只有91套,2014年這一數字飆升至265套。
報告顯示,2015年曼哈頓會有超過5600套新建住宅,僅次于2007年的頂峰8000套。庫存量6000套,也是2009年之后最低的紀錄,這一數字在7年前是12500套。“我們很幸運還有更多的住宅將進入市場,因為我們確實需要它們。”帕梅拉·利布曼說。
在當地經濟和人口增加、買家對曼哈頓地產信心增長以及較低利率的綜合作用下,2015年一季度,曼哈頓地產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2%,比2014年四季度增長了7%。同時,簽署合同量同比增長了5%,預示著二季度地產銷售的情況也會有比較大的增長。
在紐約地產商漢斯集團(Hines)董事總經理大衛·帕尼克(David Penick)看來,紐約地產的基礎很好,在2008年-2009年大跌之后,恢復的速度很快,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們對紐約的經濟前景很有信心。“2009年之后紐約的就業人口中,金融從業者的比例已經顯著下降,但就業總數沒有下降。就業崗位的多樣化反映出紐約經濟部門的多樣性,這是一件好事。”大衛·帕尼克說。
高盛集團不動產本金投資領域顧問杰瑞·卡爾(Jerry Karr)認為,紐約房地產的潛在需求遠大于供給。“過去十年間紐約增加了100萬人口,按照平均每個家庭約2.3個人來計算,紐約需要40-50萬套住宅。但在過去15年中,新建的住宅數量遠遠低于這個水平。這是拉高紐約房價最根本的因素,影響遠遠大于外國資本的作用。”
強勢的亞洲資本
不過,外國資本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根據帕梅拉·利布曼的觀察,紐約低端住宅市場有75%的買家來自海外,而近幾年在頂級豪宅市場,也出現了很多來自亞洲的買家。
根據獨立房地產顧問機構萊坊發布的2015年財富報告,來自亞洲的超高凈值人士已經持有了39萬億美元的資產,超過了北美,其中來自中國的超高凈值人士在2014年達到15700位。和其它地區的富人相比,他們把更大比例的財富用于持有住宅。2014年,來自亞洲的資本買走了紐約住宅國際成交量的55%,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在紐約地產市場豪擲33.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超過四成。
不僅是住宅,亞洲投資者還買下了一棟又一棟的摩天大樓。
2013年,上海復興國際斥資7.25億美元購得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成為當年紐約最大的單筆房地產收購交易。2014年,安邦集團將紐約地標性建筑——華爾道夫酒店收入囊中。同年,中國銀行在2014年底斥資6億美元買下了曼哈頓一棟28層的辦公大樓。這些大手筆的交易讓紐約對亞洲資本、尤其是中國資本刮目相看。
亞洲資本不僅在紐約買房,還在建房。在紐約中城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旁邊,一棟320米高的大樓53W53將于2018年秋天竣工,屆時將成為五座改變紐約天際線的摩天大樓之一。大樓底層將設有三層畫廊,與博物館現有展示廳互相銜接。這棟大樓的主開發商,就是來自新加坡的邦典置地集團。
2006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決定出售53W53所在的地塊,美國漢斯集團競標成功拿下,并在2007年春天開始尋找合作伙伴。高盛集團不動產本金投資領域和漢斯集團之前就有很多合作,而一直在美國市場尋找機會的邦典置地也看好這個機會。2011年,三者的合作伙伴關系最終確立,邦典置地出資2億美元,加上引入一組東南亞銀行提供的8.7億美元建設貸款,占有51%的股權;與漢斯集團和高盛不動產本金投資領域組成的財團三方共同開發,完工之后這棟樓將全部用作豪華公寓。為了契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風格,他們請了普里茲克獎得主尚·努維爾(Jean Nouvel)做建筑師,著名建筑師泰瑞·德士龐(Thierry Despont)做室內設計。
“根據我們的測算,這類項目的內在收益率可以超過20%。”邦典置地投資項目部副總裁郭舒寧(Kwee Su-Lin)表示。
這是邦典置地在紐約的第一個項目,此前,邦典置地一心希望在紐約核心地段做項目。“紐約是全球金融、藝術、商業與娛樂中心,人才薈萃,加上頂級的醫療設施,誰不希望住在紐約?”郭舒寧說,“在紐約這樣的城市,能吸引國際投資者的地產項目必須在幾個方面做到極致:地段、建筑、設計和質量。”
中國的綠地集團也在2013年買下了紐約布魯克林太平洋公園項目70%的股權,并在2014年底破土動工。在2015年5月正式成為綠城中國第一大股東的中交地產,也在5月去紐約考察地產開發項目。
面對國際資本的大潮,紐約人對此并不反感。“我認為,更多的國際資本來到紐約是一件好事,它支撐著房地產市場,支撐著對寫字樓和高質量住宅的需求,同時能為紐約創造就業。紐約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正是國際投資者和來自世界各國的居住在紐約的人,讓紐約充滿活力,不僅僅是經濟方面。”杰瑞·卡爾說,“很多外國買家本身就住在紐約,如果這個買家就住在5個街區以外,你說他是國內買家還是亞洲買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