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告別,劇情早已大白于天下卻又一定要按部就班走完程序。比如,今年的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就預留了一段時間讓劉翔與他的朋友們進行告別。
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比賽,是一項與劉翔有著諸多淵源的賽事。10年前,如果不是因為劉翔風頭正勁,這項賽事的前身——上海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就不會來到上海。正因如此,劉翔近10年來一直都是這項賽事當仁不讓的主角,而賽事一年一度接連舉辦,也就成了劉翔和他的朋友們的“聚會”。
將田徑比賽冠以黃金、鉆石之名,的確是不錯的創意。這樣的賽事設計,既凸顯了田徑在所有體育項目中的“運動之母”地位,也向外界昭示著田徑如黃金、鉆石般的價值。當然,對于頂級田徑運動員來說,參加這樣的賽事更是名利雙收的事情:既有機會獲取黃金或鉆石,又可以拿到豐厚的獎金,何樂而不為?
恰恰在被譽為“運動之母”的田徑項目上,我國長期處于被動追趕的弱勢地位。即便偶有個別項目的明星運動員橫空出世,能夠帶來的也不過是短暫的輝煌與輝煌之后的落寞。基于這樣的運動基礎,人們對明星運動員的認識容易陷入大起大落、大轟大嗡的怪圈。當年,人們對馬俊仁和他所帶領的女子中長跑隊伍的追捧,就曾陷入這樣的誤區;盡管劉翔的成長路徑和所獲成就與馬俊仁所帶領的隊伍相比有著太多不同,但劉翔所遭遇的“成王敗寇”的社會認知卻與馬俊仁所帶領的隊伍并無二致。
值得欣慰的是,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在劉翔退役之后依然可以辦得風生水起。更讓人高興的是,人們觀看頂級田徑賽事的興致已從一個男子110米欄延展至所有鉆石聯賽所設項目。伴隨跑步熱潮在神州大地蔓延、伴隨頂級田徑大賽紛至沓來,相信田徑在國內走紅為時不遠。(鐘 文)
相關新聞
更多>>